论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6-23 02:40:48

论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安全问题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对于企业生产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文章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文章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内涵、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和制度,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规范生产行为,建立预防机制,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四、安全生产作业标准化的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企业应当对管理人员、操作岗位人员和其他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达到能胜任各自岗位的能力。

4.生产经营单位的各层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应不间断组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5.生产经营单位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6.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行为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管理。

7.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并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9.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生产过程的安全需求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向所在单位进行反馈,落实整改责任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10.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绩效评审。

五、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人员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意识

目前,在许多的企业工程作业中,作业人员的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作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不高,思想上还因安全意识的缺乏出现怕麻烦、走捷径的侥幸心理,结果不知不觉中产生违章,这就使得作业人员在工程项目作业过程中,不能充分、有效的对自身进行安全防护,造成安全事故的多发。(例如:在厂房屋面吊装作业中,作业人员为了省时、省事,不遵守桁架散件必须绑扎固定后才能吊装的规定,而是只用软吊带绕两圈后就起吊,结果在起吊过程中几个散件滑落,砸伤场地上的作业人员)

2.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目前,在我国众多企业当中,虽然大部分的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在有些细节的地方仍然不到位、不完善,另外制度长时间不修订,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新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由于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安全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将所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进而造成生产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和落实;操作员工遵循的安全标准已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危害,给工程的作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造成工程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督部门及人员没有严格、认真的对工程作业的安全性进行全面、仔细的监督和控制。有些监督部门及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的认识不足,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消极,不能积极、主动、有效的对作业工程开展安全监督工作。再加上对安全管理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例如:在一次大坝砼浇筑大型模板拆除过程中,因安全监管人员帮助其他作业人员去干活,没有认真的对这起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指挥,模板下撑杆销子被打掉时未及时发现和制止,使大型模板和在上面进行拆除作业的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六、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1.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的必要途径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逐一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每个从业人员、每个操作岗位,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从而真正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2.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3.是防范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就是要求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使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企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彰显企业安全管理先进思想的重要方式

安全生产标准化不是笼统的、一致的、相同的要求。因为企业生产类型的不同,执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是不同的。安全标准化标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要在结合企业生产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制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在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规范的同时,企业可以解放思想,借鉴别国、他企现代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做到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从企业自身制定的安全生产规范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战略眼光,企业员工的素养和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

5.是政府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和分级监管的有效依据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大中小企业不断成立,涉及各行各业,还有一些热门的新型行业,这些行业的兴起对中国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大多都是私营企业,甚至有些不合法的企业存在,针对如此多的企业,政府做统筹管理的时候相当困难。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建设考评,通过考评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这样政府便很清楚地了解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真实状况及所在地区的安全生产情况,同时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了归类,对政府部门分类指导、分级监管提供了证据,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也明化了,对员工、对企业、对国家意义重大。

七、结束语

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深入持久的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意识,促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桂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J].山西建筑,2012,(12).[2]吴凯.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常见问题及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年01期.[3]张学强.论现代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的途径[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集[C],2011.(11)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