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必要性

时间:2022-06-23 02:28:36

职业院校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必要性

摘要: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当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健康发展受到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职业资格证书 认证 劳动者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可谓职业教育发展盛况空前。一时间,“职业资格证书”成了热词,它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将继续发挥作用。职业院校学生如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须在学校组织下参加当地政府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根据所申报职业的资格条件,确定自己申报鉴定的等级。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经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一、职业资格证书概述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从技术角度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劳动力质量进行严格检测的结果;从经济关系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劳动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和确认。因此,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就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

职业资格可以划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劳动者达到的从事各种职业的最低要求,即起点标准。而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种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较强、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的职业实行“准入控制”的方法。执业资格是劳动者以法人身份单独经营某一职业,直接对社会负责所必备的标准。

由于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进入就业的凭证,职业对劳动者注重的是特定职业所要求的资格,而不是劳动者的基本学识或其他专业水平,因此,职业资格证书性质和用途都不同于学历文凭,它是我国劳动人事管理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职业,其分类性质、标准等级各不相同,且差异很大,职业资格证书也要突出各种职业(工种)的特点和差异而分为不同的类别和不同的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反映劳动者职业技能状况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方式。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开始推广,双证书制度在中等技术培训得到实施,也有部分高等教育机构试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办法。在职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就业训练也已经逐步转向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为进一步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

二、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现状

职业教育的性质是姓“职”,为“就业教育”服务,不是姓“普”,而普通教育是为“升学准备”服务。虽然多数职业院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规划标准,但限于社会与学生现状等诸多问题,职业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存在一定问题,职业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不一致,导致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大打折扣,经济社会对毕业生满意度不高。

1.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使接受职业教育者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得不到真正的调动。而在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很多人不是直接去上大学,而是先去上职业学校,以确定自己真正喜欢并适合的职业,然后再去大学深造,这样就带有更多的目的性,学到的东西更踏实,也为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职业院校课程的整合使有效实践训练时间在缩短。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校企合作的推进,职业技能训练的时间不能满足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甚至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经过短期的强化技能训练就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严重冲击了职业院校的学制教育体系。

3.职业标准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要求存在差异,鉴定的内容与岗位操作规范的要求还不对应。虽然近年来每年全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近千万人,但企业职工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占总鉴定人数的比例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国家职业标准是基于职业或工种进行开发的,但是随着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大中型企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职业(工种)的要求相比企业的岗位要求宽泛得多,使得国家职业标准的共性要求与企业岗位的个性要求难以做到衔接,使职业院校难以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

4.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技能考核要求。考核场地不达标,技能鉴定考核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及学生的人均设备率不够等问题。

5.学生对学习的渴望程度不够,技能考核难度一降再降。由于社会的偏见,一些优秀学生优先进入普通学校参加高考,而所谓的“三差生”才接受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质量很难保证,技能考核难度逐渐降低。

6.部分鉴定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对考核工作流程不熟悉、不规范,不能严格把握技能考核。

7.技能考试命题与考试形式与企业的岗位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不能直接上岗,还需要接受企业的进一步培训。

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必要性

要提高职校生的就业质量,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发展,职业院校必须加强职业资格的认证工作。

1.是社会用人的要求,企业的评价体系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

2.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毕业生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领取毕业证,这给学生们的毕业设置了一个“小门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职业教育的大势所趋。

3.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需要。

4.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保证。

5.是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职业学校良性发展的前提。

四、职业院校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措施

1.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及时检查、监督鉴定机构的工作,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形成培训、考核、监督有效分离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的相关活动,彻底根治职业资格考试市场的混乱情况。

2.简化管理渠道,理清管理体系是鉴定工作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与职业院校之间权限划分明确,避免部门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3.在职业资格的考试制度方面,要改进现行的考试方法,建立以企业需要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准入。根据各职业(工种)的特点,在试题的命题、鉴定考核形式、题型、题目质量和题目调整等方面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

4.职业资格的设定需要统筹考虑各个行业的情况,统一规划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同时应用于多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就不能再按行业分割,具有通用性才能避免重复培训、重复考核等问题的出现。

5.良好的社会氛围是鉴定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要树立崇尚技能的良好传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点尤为突出。特别是企业或职业院校,对于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要有切实的褒奖和鼓励措施,如加薪、提升、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要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制度。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与乡村旅游 下一篇:浅议高校师生的良好关系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