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面片(外一则)

时间:2022-06-23 01:19:42

读易中天的《西北风东南风》,这是本讲方言与文化的读物,生动易懂,一上手就不愿释手。有一篇是《再说北方》,说到北京话,是官话的基础,其实是个“联合国”:“胡同”是蒙语;“埋汰”(脏――笔者)是满语;“尕儿”是陕西话。陕西人管钱叫“尕儿”。“尕”字很多人不识,它读作“gǎ”,有“小”的意思,如“尕娃”。

有一种小吃竟与“尕”字挂上钩,它就是兰州的尕面片。

为了使面片吃来筋道,在面粉中加少许蓬灰水。这使我想起陕西蓝田人做荞面饣合饣各时为增加韧性(荞面缺少黏性,这是它的特点),用的是青石水,即用青石烧红,放凉水中一激,那水便可用了。接着再说尕面片的制法:面团揉匀后稍饧,揪成小剂子,抹上菜油,搓成条,擀成鱼脊形的片后拉长,左手托片,右手一片一片的揪入锅内,即为面片。这一制法很像山西的揪片,揪片的做法是,揪一面团,蘸上麻油,搓成小圆条压扁,然后左手持扁面,用右手拇指、食指将面连揪带掐成小拇指大小的小片,投入锅内。

尕面片的臊子由猪肉丁(牛、羊肉丁更佳)、豆角、灯笼辣子、白菜、绿豆芽、木耳、黄花、片粉条等组成。讲究的在炒菜时加入鸡汤或牛骨汤。至于调味品,则用油泼辣子与香醋。

尕面片也好,揪片也好,都是面片,细究起来,应为汉代汤饼的承袭――如今面条的先河。

还得说一句,“尕面片”即小面片。

北方人吃面食讲究筋道。如山西拉面,制作时面条坯上下悠动,还上下抖动,又是交叉合笼,上好劲后,还得拉了又拉,这还不是为了韧性足一点。

增加韧性的另一途径,借助于植物甚至矿石。像上文说到的蓝田荞面饣合饣各,用的是青石。

清代慈禧太后爱打扮,她梳头时用榆树皮泡的水,它可以固定发型。这就说明榆树皮很有黏性。在北京,往昔谁家锯了大榆树,必定去掉外表粗皮,只要二皮和挨着木质的里皮,晒干碾碎,这种粉若与玉米面合在一起,做出饼子或烙饼,韧性都不错。

兰州的尕面片在和面时用蓬灰水,做拉面时也得用它。蓬即刺蓬,生长在兰州附近的山上,一簇簇的。要制蓬灰水时先在地上挖个坑,把割下的刺蓬烧成灰,用石头砸实,在土中埋一周,取出加水,熬成浓度为40 %的灰水。一般为500 g面粉加灰水300 g。蓬灰水主要成分是碱,如用纯碱水,会缺乏香气(蓬灰有清香),此外,拉丝的效果不好,口感也差些。

兰州的清汤牛肉面起源于清末,原为回民面食。它所以成为名面,其绝招在和面与制汤上。和面十分讲究,要经过“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就是刺蓬灰。有人著文写陕西韩城羊肉饣合饣各的制作,说到沙蒿粉,估计便是刺蓬粉,因为刺蓬又名灰蒿。沙蒿粉主要采用它的籽――粒状,如小米,色黑,碾成粉后有很大黏性,面粉中掺入沙蒿面,可增加面团韧性,又有清香之味。

上一篇:女人调养有型 下一篇:唐代的茶业与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