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一起炭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3 11:43:22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一起炭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键词】 炭疽; 流行病学

1998年9月18日,钦州市钦北区长滩镇连丰村公所发生了1例炭疽病,疫情发生后,钦州市钦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院迅速组织人员赴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使疫情得到了控制,未扩散流行。现将本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岁,家住长滩镇连丰村公所九队。1998年9月12日,家人疑患者有癫痫病,到本村卫生室就诊,医生按家属要求给予患者抗癫痫药(癫痫宁);9月18日出现全身性皮疹,9月19日出现高热达40 ℃,9月20~21日到乡卫生院就诊并住院,按过敏性药疹治疗无效;9月22日到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以过敏性药疹入院。患者既往及家族无过敏史。入院体查:T 37.8 ℃,BP 105/75 mm Hg。急性病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双眼水肿,分泌物多,结膜充血,耳廓水肿,唇周皲裂溃烂,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以面、颈、胸、腹部为多,间有浅溃疡和水疱,无痛痒;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生化均正常。9月28日由市二医院取检皮肤分泌物培养出炭疽杆菌,确诊为皮肤炭疽。患者确诊前按过敏性药疹治疗,确诊后治疗措施:按传染病隔离患者;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对症治疗和局部处理。间隔5 d,经2次皮肤分泌物病原培养阴性,于10月9日痊愈出院。

2 流行病学调查

病家独户居住于一小山丘上。经兽医部门现场调查鉴定:病家所饲养的两头猪健康;该自然村无家畜炭疽流行。患者病前一直在校上学,无外出史及可疑的接触史。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证实:患者所在班级、学校及自然村,均无明确或可疑的传染线索。

3 防疫措施

9月28日,钦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员赴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订防疫措施。划定病家为疫区,并实行严格的封锁管理;用20%漂白粉澄清液对病家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包括患者用过的物品、排泄物污染的场所、畜栏等;对病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12天,至10月12日,无二代患者及病畜发生便解除封锁;因地制宜,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 讨论

4.1 误诊原因分析 炭疽病中以皮肤炭疽最多见,占98%,发病以夏秋季为多,人普遍易感。病变多在于手、面、颈、肩等外露部位,具有黑痂、浅溃疡、周围水肿、疼痛不显著的特点[1]。但病初皮疹仅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极易与其他皮疹相混淆。本例患者自乡卫生院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止,被误诊误治长达9天。误诊原因:(1)思路狭窄,对病情缺乏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判断。因患儿的皮疹是在服他药后才出现的,这显然是一个偶合的假象,加上患儿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无淋巴结肿大,使临床医生思维被局限,这是导致本例误诊最主要的原因;(2)无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使临床医师放松警惕性,忽视早期病原学的诊断;(3)对本病认识不足,缺乏临床诊断经验。炭疽病在钦州市极为罕见,已有10多年无病例发生。本病例从乡镇卫生院到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皮肤科医师的会诊,均未能抓住患者皮疹的一些特点,作出早期正确的诊断,因此误诊,不但错过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4.2 传染源 由于本例无明确或可疑的传染源,因此,估计传播途径如下两种可能性最大:由父母赶圩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源,然后传播给患者;患者在校被间接传播感染。

4.3 治疗 由于及时对疫点进行封锁及消毒,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对病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等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续发患者发生,说明“早、严、实”的防疫措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4.4 防止误诊的措施 加深本病知识的学习,熟悉掌握其早期临床特点;要树立唯物辩证的观点,拓宽视野,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变经验思维为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61-264.

(收稿日期:2010-12-14)

上一篇:安图县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下一篇: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合并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