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硬币

时间:2022-06-23 09:51:35

母亲的硬币

去年秋天,我第一次离开家,独自来县城读书。临行前的晚上,母亲用了很长时间为我打点行囊。第二天,我惊讶地发现,我的每一件外套的衣角都多了一枚硬币。

在城里的日子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中,还真用上了这枚硬币。

那是一个阳光稀薄的阴天,我独自坐车离开城市,去西郊外的风景区游玩。那里山野苍茫,郁郁葱葱,风景极好……

下山的时候,已近黄昏。

我摸到了那枚硬币,那枚衣角的硬币。

它让我坐上回城的夜车,回到了学校。

回去后,我特地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起这件事情来。接电话的是父亲,他听完我的诉说之后,居然大叫起来,说真让你妈猜中了,没想到这么惊险的事情真的会在你身上发生。

原来,因我从未远离过母亲,在我要离家的那几天里,母亲总是忐忑不安,甚至有些神经过敏起来,总试想着会有种种灾难落到我的头上。她反复地问父亲,若孩子在外面遇到不测或被偷或被抢,陷入困境怎么办啊?最后思来想去,才在我离开前的那天夜里,连夜为我在每一件衣服里缝上了一枚硬币。她固执而无奈地认为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留下一个硬币,兴许对我会有用的。

【门诊报告】

作者从生活小事中选取材料,以一枚硬币为纽带组织故事情节,线索清晰,情感真实,符合文体要求。

但是,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情节发展缺乏必要的铺垫,因而曲折性不强。如“下山的时候,已近黄昏。我摸到了那枚硬币,那枚衣角的硬币。它让我坐上回城的夜车,回到了学校”,就显得太平实。

2.结构不完整。文章的结尾处,从表面上看完成了叙事的任务,但结构上看,缺乏一个总结性的结尾;表达上,缺少点明题意,升华主题的点睛语段。

3.文中“大叫”“灾难”“遇到不测”等词语,使用不当。

【手术方案】

1.补充情节,增强可信度、合理性。母亲的硬币用作坐车的费用,这个情节之前,应该有相应的铺垫,如钱包不慎丢失等。

2.完善结尾,使文章结构趋于严谨。文章以补叙的方式作结,尚嫌有些唐突,可增添总结性的笔墨。

3.增加“抑”的笔墨,与下文的“扬”相配合。母亲缝入衣角的硬币,在没有派上用场之前,“我”对这种做法可能是不理解的,甚至是抵触的。适当安排“抑”的笔墨,为下文的“扬”蓄势,更有利于突出母亲的形象。

4.修改词语。①“大叫”一词,感彩不当,也没有准确表达当时父亲的心理活动,可改为“惊喜”。②“灾难”一词,用得过重,宜改为“困难”。③“遇到不测”,词义太重,可以删除。

上一篇:母亲的硬币(一) 下一篇: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