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6-23 09:12:4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56例)和对照组(54例),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改良的Rankin(mRS)评分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和3个月的NIHSS、BI和mR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辛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均为颈内动脉血栓),发病时间6~72小时;男64例,女51例;年龄50~60岁,平均67.75±14.29岁;发病时间6~72小时。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凝、抑制血小白聚集、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特尔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00μg,每日皮下注射1次,连续 5天,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观察指标:观察特尔津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每日观察血常规,若白细胞数升高

临床评分:分别在患者发病时及发病后1、3个月时进行NIHSS、BI、mRS和MMSE评分。

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BI、mRS和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1、3个月的NIHSS、BI和mRS的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个月时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NIHSS、BIm、RS和MMSE的评分好转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访:治疗和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有新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本组资料还显示,治疗组应用 G-CSF后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但不需任何处理可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仅2例有低热37.8℃,2例出现轻微腿痛,治疗结束后均自动消失,未见心率、血压和肝肾功能改变,表明 G-CSF治疗是安全的。由此可见,G-CSF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但还应作进一步临床研究予以明确。

上一篇:微量注射泵在老年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激素骁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12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