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6-23 07:42:52

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课本插图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富有趣味性、指导性的课本插图,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利用形象、直观的课本插图,可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课本插图导学引领生物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107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就像人类追求幸福一样。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会因教材、学生的素质(认知水平)、上课时的状态(心情、学习的态度)、课程安排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两年制,共四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编入了数十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变微观为宏观,这对教师充分利用生物教材插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谈谈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生物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直观、贴近生产生活的特点而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领略生物就在自己身边的新奇感。生物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生物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崭新的课本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怀着好奇心,把课本从头到尾翻个遍,并被其中一幅幅新鲜、形象、直观的插图所深深吸引。因此,教师在第一堂生物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时机,结合《致同学们》的内容,引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你知道自己在母亲的肚子里是长什么模样吗?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七嘴八舌时,教师引导:大家可以观察绪言中胎儿的图片。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根据《致同学们》中的三幅图(图1、2、3)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人的一生。接着,教师追问:你知道试管婴儿吗?听说过克隆哺乳动物和转基因食品吗?引导学生看彩图4、5、6、7,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生物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在引导

学生读图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能让学生“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各种生物形态结构示意图、实验探究步骤图、生物生长过程图、生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直观性,教师可通过导学引领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稳定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加强实验教学

伽利略曾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语言、文字的叙述过于抽象,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本P36-39的插图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学生代表的讲述中不断提出质疑,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各个结构的作用,加深对显微镜结构、作用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教师的质疑(显微镜操作中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对显微镜规范性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方法步骤图,能够直观、明确地表明该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操作方法、实验顺序。因此,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本插图,对于确保生物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对培养学生设计生物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又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教学中, 教师引领学生4~6人为一小组认真阅读P91课本插图,然后设计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内交流的同时不断提出质疑。通过教师的导学引领和课本插图的利用,变教师的独讲为学生的自主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促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夸美纽斯曾说过:“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概念教学是许多生物教师觉得较难处理的部分。新教材中形象、直观的插图为概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插图,说出每一个演示实验图设计的意图,接着指出教材P130中“光合作用示意图”中的箭号、绿色的叶片、阳光分别表示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光合作用下定义, 再与课本中的“光合作用的实质”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又如,在“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八年级(上)P10“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过程图”,对比图形中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变得简单、深刻多了。

四、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爱因斯坦曾说过:“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历史不具有可重复性,图片资料比文字资料更能触动人的心灵。新教材配合生物科学发展史,刊印了露西少女、东非人化石、珍妮古多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的照片及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图片、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肉汤腐败实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片及内容,鼓励、引导学生谈谈从这些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哪些可歌可泣的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而得到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推论,而且还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通过利用大量的事实插图引领导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五、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人人必须有“环境为我,我为环境”的意识,这就要求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环境意识的最直接、最有力的主阵地。初中生物课本中许多插图材料为环境教育提供了直观、明了的素材。教师通过引领学生阅读一幅幅鲜活的、震撼人心的图片,不断冲击学生的心灵,再激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明白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的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总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很多,我们生物教师应立足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也仍需广大生物一线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发挥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功效。

上一篇:基于手持技术的“CO2与Ca(OH)2反应”基于手持... 下一篇:健康箴言 管好你的盐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