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山楂树之恋》中的音乐研究

时间:2022-06-23 07:03:41

影片《山楂树之恋》中的音乐研究

[摘 要] 在影片《山楂树之恋》中,山楂树下悄悄话式的音乐,以其纯净、质朴、委婉、凄美的特点施展它的魅力,发挥巨大作用。音乐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缓慢的三拍子节奏写成,以中国古筝为基本音色,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简单质朴状态,力求褪去华丽复杂。本文从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乐器的选用等三方面来研究、分析这段主题音乐,同时阐述了影视音乐的渲染气氛功能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音乐;研究;功能;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影视艺术中,起着积极的、多方面的表现作用,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有强烈的感彩,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部影片的内容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今年的热播影片《山楂树之恋》中的电影音乐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缓慢的三拍子节奏写成的,以中国古筝为基本音色,线条简单、旋律优美、略带忧伤的乐曲为主题音乐。这一主题音乐以其原型及原型的变化发展贯穿整部影片的始终。参与并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影片《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女主角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一直很自卑;而英俊又有才气的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老三却喜欢上了她,甘愿为她做任何事。他默默等待着静秋毕业,等待着静秋工作,等待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离开了人世。

我是哭着看完这部电影的,这样一部凄美的影片打动我的不仅仅是男女主人公纯净的爱情,还有那简单、质朴、充满哀怨的电影音乐。

影片《山楂树之恋》中的主题音乐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简单、质朴,在配器、和声方面都尽量褪去华丽和复杂,演绎男女主人公山楂树下悄悄话式的音乐对话。作曲家用简单、质朴的旋律把观众带回到那个纯真年代,让观众在电影情节的推动下去感受那段纯净、凄美的爱情故事,使人回忆起自己曾经青涩、甜蜜而又美好的初恋。

电影音乐内容分析

(一)调式、调性方面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主题音乐采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写成,从调式的宫音开始,最后落在徵音上。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以表现曲调为主,属单音音乐体系,特别留意发挥旋律进行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变化,以丰富单音的内容。通过对单音加以艺术处理,使音乐的线条得以修饰。作曲家在这部影片的主题音乐中使用这一调式,主要利用它内敛、细腻、不张扬和充满中国特色的特点。

影片《山楂树之恋》中音乐的旋律线条呈大波浪式的弯曲状进行,形成来回往复的曲线,增加乐曲的韵味,从而更加贴切地将剧情中东方爱情“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两个人不敢拉手、不敢约会,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羞羞答答地传递着爱情。

(二)曲式结构方面

“起承转合”结构原则源于诗歌,在对偶结构的基础上。将曲调进一步发展、充实而使其更加完整。第三句“转”是这种乐段结构的主要特征和关键。“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具备了呼应、发展、概括、总结等多种因素,结构比较完整并具备较强的表现力,是音乐创作中经常采用的曲式之一。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主题音乐,作曲家没有采用传统的“起承转合”的乐句结构进行创作,而是出奇制胜地运用了“起转承合”的特殊形式来表达,将高点,也就是整个乐段的高潮部分放在了第二句上,通过节奏、音调、旋律等较大的变化,把已呈述的乐思加以发展,在音乐上出现下属功能的不稳定因素,与前后两句形成对比,这种曲式结构的应用对剧情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打破常规的结构特点刻画出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

(三)乐器的选择方面

这部影片的音乐非常独特,因为绝大部分的音乐都只使用了很少的几件乐器,直到影片的结尾处才加进了乐队的演奏。这样的做法令我们耳目一新,也正是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独到之处。

1.筝

筝是一件具有东方特点的中国乐器,它的音色深厚质朴、灵秀柔和、韵味深长、表现力强,低音部粗犷豪放,高音部慷慨激昂,善于表现慢板、庄重古朴的抒情乐曲。作曲家陈其钢在这部影片的音乐中运用的主要乐器就是筝,利用筝音色质朴、灵秀的特点来表现静秋的纯净、稚嫩、青涩。从片头音乐中筝的独奏开始,筝的音色就散落在影片的各个段落。简单的单音弹拨方式避免了过于缠绵悲伤的情绪,通过断奏留出空隙,使影片音乐呈现出简单质朴的音乐形式,烘托出全剧阳光、青涩的氛围,点明主题。筝的运用在表现影片质朴、纯净的东方爱情故事上恰到好处。

2.大提琴

大提琴的音色浑厚优美、丰满低沉,擅长表达深沉而抒情的旋律。大提琴属于低音乐器,因此它多用于表现悲伤忧郁的情感。在影片《山楂树之恋》的音乐中,作曲家也较多地运用了这件乐器来演奏缓慢的旋律,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中多次出现,既有两人对幸福憧憬的抒发,也有对悲剧氛围的渲染,然而,更多的是对悲剧结局的铺垫。

3.钢琴

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的一种键盘乐器,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在这段旋律线条简单、褪去华丽复杂的和声配器的音乐中,似乎使钢琴这件乐器显得有些“大材小用”,因为音乐中只运用了钢琴的单音演奏,最多是几串琶音和很少的几个和弦。在表现纯净的爱情时,需要的是简单、质朴、纯净的音乐,用钢琴辅助古筝,同样采用单音敲击的弹奏方法,通过断奏留出空隙,来表现张艺谋导演追求的音乐的阳光与青涩、纯净与质朴。虽然只有几个单音的演奏,在这段主题音乐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4.小提琴

相信一提起《梁祝》大家一定会想起小提琴,一说起小提琴我们也同样会想起协奏曲《梁祝》。因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给人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梁祝本是中国古代的悲剧爱情故事,作曲家却大胆地运用小提琴这件西洋乐器来演奏,结果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小提琴的音色把故事表现得太完美了,于是小提琴也就有了表现悲剧的功能特点。影片《山楂树之恋》中的音乐,作曲家也用到了这件西洋乐器,同样表达东方的悲剧爱情故事,选用这件乐器就顺理成章了。

电影音乐的功能作用

电影音乐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达画面、语言和音响所无法传达的信息。[2]266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在影片中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了,每一部影片或多或少都有音乐,音乐在影片中有着多种功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渲染气氛功能

渲染气氛功能是电影音乐最浅显、最简单的作用,也是电影音乐最初始、最常见的功能,[2]267在影片中通过音乐的这一功能为影片创造某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能起到重要作用。[3]192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音乐处理在这方面是比较成功的。这部影片中线条简单、旋律优美、略带忧伤的音乐主题与整部影片的氛围是非常协调的。贯穿于影片中惟一的音乐主题,并不死板地追随具体画面,而是随着演奏乐器的变换、增多,和声配器的变化出现14次,每次都是在影片的重要时刻出现。

当女主人公静秋与男主人公老三第一次见面时,音乐第一次响起,衬托着银幕上静秋脸上的羞涩和内心的喜悦,音乐以钢琴的单音演奏开始,清脆的钢琴音色既能表现静秋的稚嫩、青涩、渴望爱情但又怯懦的复杂心情;又能渲染静秋与老三初次见面时的紧张气氛。接着筝重复演奏这一旋律,同样使用单音演奏,但力度稍重一些,除了表现两人初次相识的喜悦,同时也对故事的悲剧结局做了铺垫和暗示。

静秋与老三在河边的小树林里偷偷约会时,音乐响起,这次以筝的独奏旋律开始,单音演奏,演奏力度较音乐第一次出现时要重。当老三对静秋说:“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在这世上,有那么一个人,他宁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的。”此时在音乐的衬托下,男主人公的台词蕴含深意,渲染了当时幸福的场景和他们真挚的爱情。

当音乐在影片中第六次响起时,画面是老三骑自行车带着静秋从医院包扎完出来,两个人有说有笑,欢快地狂奔着,音乐用钢琴奏出欢快的旋律,音色明亮、欢畅,配以琶音的伴奏型,简单的和声,更加突出旋律的歌唱性,以此来烘托、渲染银幕上男女主人公沉浸在爱情中的幸福场景。

(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功能

内心活动性音乐同画面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内在和深刻的,因为这种音乐同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状态[3]189。当老三与静秋的偷偷约会被静秋妈妈发现时,静秋妈妈要求老三在静秋工作转正之前不要再来找她,老三答应了静秋妈妈的要求,在临走前他请求静秋妈妈允许他再给静秋包扎一下脚,就在他俯下身去为静秋包脚时音乐响起,开始是几个钢琴单音的慢速演奏,接着转换成小提琴的音色,同时乐队进入,此处也是音乐中第一次加入乐队,增强了音乐的沉重感。乐队与小提琴的协奏音乐是催人泪下的,男主人公内心的无奈和不舍、痛苦与忧伤的复杂心情,在这缓慢、忧郁、悲伤的音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音乐就像是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同画面中老三眼里噙着的泪水融合在一起,显得十分和谐。此情此景,配以富于感染力的音乐,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被感动。因为观众常常会把片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同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此处音乐的运用唤起了观众对影片剧情的共鸣,这也是作曲家的成功之处。

音乐以完整的形式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影片接近尾声时,当静秋被接到医院老三的病床前,看着病床上消瘦、奄奄一息的老三,静秋早已泣不成声,她一遍遍地哭喊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此时的老三已经不能说话,眼角流下了眼泪。这段音乐一直伴随到终场,由前面出现时的单独乐器单音演奏到最后一次出现时饱满的音色和丰富的配器,使沉重感更加强烈了。它自始至终地同影片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是整部影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静秋内心即将失去爱人的极度悲伤,老三内心对爱人的眷恋和不舍,在缓慢的三拍子节奏的音乐声中得到了抒发和升华。

山楂树下悄悄话式的音乐配上独具东方特点的爱情故事,最纯净的爱情与最纯净的音乐的完美结合冲击着人们的耳膜,涤荡着人们的心灵,纯净的爱情让人深深地眷恋,纯净的音乐久久地回荡在耳边。

[参考文献]

[1] 刘书亮.电影艺术与技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262.

[2] 伍建阳.影视声音创作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 李南.影视声音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 高廷智.电视声音构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8-124.

[作者简介] 杜娟(1980―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

上一篇:“原始生命力”的指引:读《黑天鹅》 下一篇:论铁凝小说的电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