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递推算法的叠后逆时偏移技术研究

时间:2022-06-23 05:32:36

基于优化递推算法的叠后逆时偏移技术研究

摘要:本研究从叠后逆时偏移出发,基于优化递推算法叠后逆时偏移技术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模型数据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叠后逆时偏移 优化递推算法 实际资料处理

1 引言

在1982年的SEG年会上,Whitmore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波动理论偏移方法,这就是后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逆时偏移。

2 优化递推算法方程原理

逆时偏移与传统的偏移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逆时偏移是在时间轴上实现外推。传统的波动理论偏移方法基于单程波方程,而逆时偏移则基于全波方程。逆时偏移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反时间方向的正演模拟过程。

叠后逆时偏移的成像原理是基于爆炸反射面模型。根据爆炸反射面模型,将介质速度取为实际速度的一半,这样可以把地下反射面上的每一个点当作是一个二次震源,所有的二次震源在零时刻同时起爆,在最大时刻到达接收点,接收点接收到的信息可以认为是来自地下各个二次震源的直达波的信息。采用的基本流程如(图2):

4 模型数据及实际资料试处理

针对SEG年会上的岩丘模型(Bird Model),图中蓝色部分为岩丘形状,为高速异常体,本研究采用此模型检测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复杂介质的成像效果,其中重点关注岩丘的边界以及岩丘下的构造成像,通过声波波动方程高阶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299炮,道距25米,满覆盖次数75次,炮间距50米。图3代表所建速度深度模型,图4表示基于模型数据处理后的全波动方程叠后深度偏移叠加面,它的处理效果和成像精度(框中部分)均逊于优化递推算法叠后逆时偏移(图5)。

本研究选取2009年新疆二维实际资料做了测试,针对实际资料新疆区块-line355线的叠后时间偏移(图6)与优化递推算法叠后逆时偏移效果对比可以看到,后者无论在各地层展布特征、厚度变化规律,还是构造格架等都具有着更高的分辨率(框中部分),同相轴连续性、波组接触关系,内幕构造更加清晰、断裂发育特征更加清楚,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5 结论与认识

(1)基于模型正演数据的优化递推算法叠后逆时偏移,取得了很好的成像效果,它较好的消除或减弱了层间反射,比全声波波动方程法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

(2)优化递推算法叠后逆时偏移应用于实际资料试处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显示该方法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董良国.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 28, 631~445

张华,起伏地表条件下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综述.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

上一篇:影响井深计算误差因素分析及校正方法 下一篇:水平井蒸汽开采稠油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