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而飞”的一家子

时间:2022-06-23 03:58:30

一个南方媒体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要购买一些《下一代的竞争力》送给周围的家长,因为最近发生不少孩子跳楼自杀的事,她觉得这些孩子逆商太差了。她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去她们那里,教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还问我对自己的孩子用了什么妙招。

我愣了。我的孩子确实战胜过很多逆境,但仔细想来,我并没有特意地去培养他们的逆商。那逆商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是传递而来的。

在我们家的客厅,一直挂有一幅图片,上面有一只大鸟,正在逆风而飞。当我跟先生在美国一个机场看到这张大图片的时候,立刻把它购买了下来。先生在大学专门研究气流动力,而我研究的是液体动力,我们一看到图片就明白其中的深意――如果逆风而飞,它会飞得非常费劲;但同时,风也会把它推得更高。

这张照片跟着我们十几年了,可以说是我们家价值观的体现。

作为家长,我们是逆风而飞,还是躲避风险,经常劝孩子选择不需要冒险的路?我们是经历逆境而成长,还是喜欢停留在安全的地上?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还是无比的焦虑?

做出任何一个选择,给出任何一种反应,都要慎重,因为都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跟先生都有许多与众不同的选择与冒险,我们常常跟孩子们分享这些故事。

大学毕业的暑假,我们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马上去找工作或申请读研究生,而是去寻找与众不同的体验:他去了约旦,整个暑假在巴勒斯坦的难民营里面跟难民们在一起,了解他们的历史、个人故事和面对的挑战。而我去了伊斯坦布尔的难民区学习,了解他们为什么选择逃出心爱的家乡,流浪到一个排斥他们的地方。

结婚以后,我们的许多决策也常面对亲戚朋友的反对,或是别人的讥笑,但我们从未退缩。有些决策的风险比较小,比如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了跟一群爱好登山的朋友一起去喜马拉雅山区进行两周的登山,我们特意锻炼了6个月;有些决策的风险比较大,比如在“非典”刚结束的紧张期间,我们离开美国安逸的生活而回到中国,帮助孩子下决心从国际学校走进国内学校,等等。

因为父母经常“逆风而飞”,孩子已把这境况当成生活常态,自己面临逆境面临抉择时,也总是本能地选择接受挑战,比如选择去军训而不因为自己的美国国籍逃避军训;要求进重点学校的实验班挑战自己,而不待在比较舒服的国际部;策划高中毕业后不马上去上大学,而是花一年的“空档年”来为自己的发展和兴趣做一些挖掘与努力……

特蕾莎修女说:“时时刻刻传好消息,只有最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语言。”教导孩子也是一样,要“时时刻刻身体力行,只有最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语言”。孩子们不需要你时刻的唠叨,而是要你行动的激励。逆商如何培养?就像所有其他值得培养的品格一样――都是从家长身上传递的。

Tips:Michael Grose(美国教育专家,著有7本家教类书籍)总结的逆商培养要素

1.孩子不能总是很随意地得到想要的东西。

2.他有大量的机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都由大人帮忙搞定。

3.孩子从小做家务。

4.父母对孩子成功的期望应该是积极的、现实的,并基于孩子自己的兴趣和资质,而不是大人的意愿。

5.孩子能得到大量的鼓励和有限的夸奖。

6.孩子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去做这三样重要的事情――在户外玩、开心、做白日梦。前提是这些事情必须是孩子主动自发地去做,而不是被人安排去做。

7.孩子要参与家庭决策,以体验到自己对周围事物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8.孩子有机会认清自己的长处,能在少年时期就发展自己的人格和性格。

9.孩子所成长的家庭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仪式、习惯、信条、价值观等。

10.抚养孩子的大人自己首先应该有很好的抗挫力,而不是被压力搞得焦虑不堪。

上一篇:替广场舞说句公道话 下一篇:《花园宝宝》教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