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生班级教育管理

时间:2022-06-23 02:36:02

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生班级教育管理

班级教育管理是项系统工程,班级管理要有预见性和目标性,班主任要统领全局,放眼未来。自从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后,诸多小学建立了小学生管理体制,在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教师也培养了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小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能力方面也有着较大进步。在逐渐的探索c实践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落实、加强;小学教育者也能改变态度,让自己的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从曾经的个人型管理者转化为行政化管理者,更多的关注了小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以人为本更好的渗透到小学教育中。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代国家对于教育领域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人士所应奉行的准则。在小学教育领域中以人为本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想法,以学生为中心,更多的与学生家长沟通,让班级管理更优秀,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的小学生自身的自制力、创造力和沟通交往能力也能得到较大提升。

正确对待小学生的个人特点:在课堂上小学生因为年龄问题大多自制力较差,一两次的说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但时间一长后学生还会如从前一样,在这时有些教师难免会大发雷霆,但这是不正确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再次心平气和的与学生沟通,要理解小学生自制能力差的特点,绝对不能使用体罚政策,尽可能的谨慎处罚。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的是鼓励式教育,尽可能多的鼓励小学生,减少批评的次数。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所小学的学生在期中考试时数学只得了78分,未达到班级的平均分,当时教师仅仅是鼓励了学生而未有任何的批评,因为这名学生的上次成绩仅仅是70分,学生有了进步,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的鼓励让这名学生找到了自信,在期末考试时这名学生得到了90分的成绩,是班级的最高分。如果当时教师批评了这名学生,在那种情况下只会增加学生内心的挫败感,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最终导致的是学生成绩的依旧不佳。这也阐明了教育者的方式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多表扬,少批评,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二、加强学生人格教育

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的教育。它是一种从人本身的天赋出发,以全面提升人的品德、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为目标的全方位教育,称为人格教育。

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时,必须强化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价值观的经常性的、随时性、随处性的、常抓不懈的正向引导和说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赖烦心和细致观察,还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持久作战”的心理准备,才能达到人格教育的长远目的,教师要不图回报。因此,在现实实践中,有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般,但出校门后,很多学生贤能非一般可比,发展前景看好。我想,这也许就是人格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吧!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带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压力大以及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教师教育出现了很多困惑。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全方位心理教育的要 求,也是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必要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采取集体式或个别交谈式对小学生进行诱导、梳理和实践,这对班级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教师个人成长都有积极意义。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总体水平意义上的心理需求、心理发展阶段,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到心理疏导的突破口,找准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诉求,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失,防止和杜绝乱批评、乱下结论讽刺挖苦学生。其次,班主任要走访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因为很多心理问题多的学生都跟家庭及环境成正相关。再次,要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带来学生心理障碍或问题的社会压力根源,不要一味地责怪学生。最后,教师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教育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家庭。只有这样,才能以情动人、以事实道理服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教导。

四、m当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

性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不谈的问题,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文明进步和发展,错误认为“谈性色变、论性肮脏”。但在当今小学生中,性萌动、“谈朋友”也成普遍现象,如果教育者视而不见、掩耳盗铃那,那就悲哀了。因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营养过剩已经成为现实,小学生性早熟已经成为趋势。

为此,教师要利用适当时间场合,有目的的进行性知识教育和性疏导,使学生正确认识性和看待性的问题,也成为当代教育亟待思考的问题。班主任理应成为学生性教育的首要担当者。

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把科学的性知识及时、准确地传授给青少年学生,是解除性困惑、性神秘感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性教育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教育学生认识性器官,了解其构造、特征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对月经和遗精现象有科学的认识。除了性卫生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性,这是一种人格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心理。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性道德观念,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性道德行为习惯,一方面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家庭的和学校的督促、教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顺利地度过躁动的青春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青少年学生性情感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自我控制力低、情感发展不稳定。这一时期产生的对异恋的情感比较强烈。教师对此要备加关注,积极引导学生用理智控制盲目冲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避免早恋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在与父母情感分离后,必然产生新的情感寄托。当强烈的自立意识与情感的依赖性发生矛盾时,特别需要同伴,尤其是异性同伴的友谊,以获取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把握交往分寸,锻炼他们的理智分析和冷静控制能力;要教育学生把男女交往中的两性关系建立在伦理道德上,让他们自尊、自重,讲究文明礼貌,具备人的尊严和自制力。

当然,要想抓好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要多点儿预见性,少点儿盲目性;破除性的神秘论,树立性的科学观;破除性的自由论,树立性的严肃观;破除性的无师自通论,树立性的有师教育观。热情地关心、帮助和引导他们,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

综上所述,班级教育管理是项系统工程,班级管理要有预见性和目标性,班主任要统领全局,放眼未来。但现实过分强调分数论英雄、考学论成败,使这些看不到当前现实利益的又不能不进行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出现偏差和缺失。真令人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房建仁.“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6)

[2]于朝阳.以人为本,做好小学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1)

上一篇:武术套路新规则对训练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以生活资源为载体,培育物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