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设计

时间:2022-06-22 03:15:31

《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设计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五、六两章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同时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等。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确立了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4说教法学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几种杠杆的图示和实例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观察、感知和探索,主动地学习,大胆地猜想,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去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采用观察法和探究法,讲述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内涵,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概念。用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引导发现规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5.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不要忘记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汶川发生了8。2级大地震,但我们伟大的人民战胜了灾难。抗震救灾中要用到很多机械。

在地震后,救援队用生命探测仪探知在一片废墟中一块巨大的楼板下有一被困人员,但不允许也不可能使用大型设备,假如你是救援战士,你会怎么办?演示用撬棒撬楼板的场景,好我们一起研究这根撬棒,这根撬棒就叫做杠杆。

说明这样引入课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爱国和为科学奉献的热情,表现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而且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

5.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准备一个杠杆带到课堂上演示,说出其特征并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同学们踊跃上台展示,交流后,再用课件展示常见的杠杆,引导学生归纳杠杆的特征?

说明学生争着展示自己的成果,既可检验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演示用撬棒撬楼板的场景,用语言和草图都行,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撬棒撬石头图片,由此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重点强调力臂的画法。力臂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5.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说明从“杠杆”过渡到“杠杆平衡条件”时,选取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这样既可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转到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学习,又能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调节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轻松愉悦。

实验过程:课件展示跷跷板,想一想如果要使跷跷板的右端下降,图中的小孩该怎么办?学生会想到,小孩应该向右挪动,或找一个人登上右端,那好,大家猜一猜,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作出猜想,杠杆的平衡可能跟力、力臂的大小有关。

告诉学生,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老师拿出杠杆,调节水平位置,演示给学生看平衡螺母的调节方法,然后做实验,注意杠杆每小格1厘米,每个钩码0.5 N,老师有意设计的力和力臂的数值,任取一边作为动力阻力都行,根据这个实验大家进行猜想:杠杆两边力和力臂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

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和验证。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动手实验,教师巡视辅导。最后学生由表中所测数据分析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5.4内化提高,学以致用

练习画力臂。

说明使学生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5.5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的小结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归纳完成,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6布置作业

上一篇: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知识 下一篇:精彩课堂在“互动”与“体验”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