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考作文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6-22 12:56:56

黑龙江省高考作文的主要问题

2010年黑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全国新课标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在大水池中,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阅卷的情况看,考生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审题不准

通过提取关键词,对这四则材料可作如下概括。

第一段.关键词:“小鱼缸”、“大水池”。含义:人才成长好坏与外部平台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第二段.关键词:“好奇心”、“兴趣”、“体验”。含义:人才成长与“人才”自身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兴趣”“体验”有很大关系。

第三段.关键词:“最有前途者”、“期望”、“成绩明显提高”。含义:人才成长的优劣与期望值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第四段.关键词:“人才成长”、“规律”。含义:明确作文的范围,即“人才成长的规律”。其“规律”,就是指前三则材料中的内容。既可以单指其中的一则、二则,也可以指全部三个方面,最好的处理是对三则材料进行辩证的、综合的分析和概括。

通过对三则材料的综合分析或对单则材料的分析,只要将核心话题落到“人才成长”上,写“环境”、“好奇心”、“兴趣”、“竞争”、“自信”、“探索”、“尝试”、“压力”、“期望”甚至“逆境”,就都是符合题意的,可写的内容非常宽。但令人遗憾的是还是出现了很多的偏题作文,主要表现在:(1)写“规律”,但所写的内容不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如,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要保护自然环境,写哥本哈根大会。(2)只写“成长”而不写“成才”,不厌其烦的叙述个人的成长经历。(3)脱离作文材料,所写的内容未能体现出“材料内容及含义”。如,写“宁静”、“交往”、“感恩”、“修心养性”,有的写成“自信”、“希望”但有明显的虚构的痕迹。(4)反弹琵琶。2010年的作文不易“反弹琵琶”,反向立意往往是偏题的。写成“人才成长没规律”就不合要求。

二、思辨性不强

2010年的作文材料更具理性色彩,更强调说理,更具思辨色彩。所谓思辨性,就是能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二维或多维地分析客观现象或客观事物,科学、辩证地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概括出隐含在表象中的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本质区别,化具体为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就像对“材料”中三则材料的认识,一、三则材料强调的是成才的客观条件和外在因素,而第二则材料强调的是成才的主观因素。也可以把三则材料都理解为成才的环境因素,一、三则强调环境的外部因素,第二则材料强调的是环境的内在因素,即我们所说的主客体内外因相结合。

同样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只是片面地选择一个方面,或主观,或客观。如,有的作文只写外部环境是成才的决定因素,环境决定成才或只写“逆境”;有的作文只写主观的“信念”、“尝试”等。

三、分析不细腻,说理不深刻,材料不能证明观点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议论文或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散文中。具体表现为罗列论据材料,不会采取因事论理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不会从现象到本质进行逐层追问,逐层分析;不会缘果推因进行分析;不会运用对比、假设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不会运用比喻、类比的手法进行分析。材料是材料,结论是结论,横眉立目,生硬的贴标签,下结论,而不会和颜悦色的说理。

说到论据的使用,还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材料不能证明观点。如,用鲁班上山打柴手被野草划破,因此而发明了“锯”的例子来证明环境能影响人才成长。再如,用昭君出塞来证明环境能影响人才,人要有探索精神,“昭君出塞”成了万能的论据。

也有很多同学的论据材料过于陈旧,而且厚古薄今,缺少时代气息。

四、思路不清或过于简单

结构文章,必须使文章有清晰的思路。获总分总式,或并列式,或逐层深入,或起承转合,总之要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构思。有些作文,想到哪写到哪,记叙文写成“流水账”,议论文,文章的内部毫无章法,看不出一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文章的整体构思如此,局部的段落就更加混乱。例如,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相信你自己》。开头两段抄录前两则材料,对“材料”没有分析概括,然后写我们会遭遇不幸和艰辛,提出疑问:在这样的障碍前我们又应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不断发展?第四段提出观点:相信自己,你可以!文章也能让人看出要表达的看法,但结构过于松散。

五、语言粗糙、唆、不通顺、无文采

“粗糙”是指语言过于平实,口语,大白话都有;“唆”是说语言不够简练;“不通顺”是因为说话不按语法,言之无序。这几种情况都会使得语言“无文采”,当然,“无文采”并不仅仅只这些。有一篇标题为《成长经历》的文章,第一段:“一转眼,我步入了高考的校门。今天可以说是我这么大最紧张的一天,从我们倒计时100天开始,我的心就好像长了腿似的,非要将我带到今天的考试现场”。第二段:“人的一生这也算是最重要的一天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可以这么说,学生时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我们都应步入社会,接触的人和事物都不一样了……”。拉拉杂杂,不知所云。

学语文最终是为了表达,表达离不开语言。笔者认为,中学生写作文在语言上当追求优美。坡在《与侄书》中有这样的话:“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是这样,何不取旧时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且当学此”。这段内容有两个意思:一是少年作文应追求华美;二是自然平淡是至高的境界,不是你现在能达到的。所以,不要限制学生的语言华丽,能写多美就写多美,但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六、拟题、开头以及书写太随意

拟题、开头和书写是作文的门面。

拟题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拟题大而空。如,“环境论”、“广阔天空”。(2)不切题意。如,“成长的规律”,“成长”就不如“成才”恰当。再如“挑选成功”、“我的未来―成长”。(3)没有色彩。如,“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与成功”。拟题不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审题不准,没能准确的理解作文的话题和主题,二是不了解常用的拟题的依据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很不错的题目:(1)“良好的环境有助成长”――论点式标题;(2)“成才的规律”――论题式标题;(3)“成功的钥匙”“成才的天空”――比喻式标题;(4)“成才需要雨露和阳光”――话题比喻;(5)“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人才是这样炼成的”“东风恰与周郎便”“沧浪清兮濯我缨”――仿句式;(6)“伴信心兴趣,看华美蜕变”――对偶式;(7)“环境体验期望=人才”――公式型;(8)“我欲乘风”“我欲参天”――描述式;(9)“孟母为什么必须择邻”――疑问式。另外,像“给我可以揽月的九天”、“山登绝顶我为峰”、“高远天空任我飞”都是很有个性、很有色彩的好标题。

开头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照抄材料。对所供的材料不加选择,不加分析,一股脑地抄上。(2)唆唆,入题太晚。开头已经写了一两百字还没有进入正题。(3)没有在开头亮出观点。开头的其他问题都处理得很好,包括对材料引用得很简洁,分析得很得体,语言很简洁,故事很恰切,但就是不亮出文章的主旨。当然,在后文也依然没有提出观点。(4)开头花哨,头重脚轻。开头又是题记,又是比喻,又是排比,然而主体没内容,使得文章整体不和谐。

好的开头应该是话题明了,主旨鲜明。或直截了当,或婉约含蓄;或自然朴实,或词藻华美,总之要文质兼美,观之可亲。下面是两例优秀作文的开头:

例一

好的环境有助成才

小鱼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狼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磨练自己,顽强生存;人只有在适当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开发潜能成就人才。

例二

你可以成为一片海

也许你觉得自己是一滴水,微小渺茫;也许你觉得自己是一条溪,平淡流淌。但其实,你,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片海,只要你找到广阔的空间,向奔腾的旅途注入好奇、探索与希望的源泉。

关于书写,单从考试的角度看,笔者只想说书写比想象的要重要。同时我们也应明白,写字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它也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163316)

上一篇:停与行 第6期 下一篇:应试作文中不可或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