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体育提升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时间:2022-06-22 12:15:12

关于大学体育提升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被高等教育界所关注,而对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引入被认为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方法。但当前,我们高校的拓展训练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加强拓展训练的设施建设、完善拓展训练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素质以及建立训练结果评价体系四个方案,以提升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拓展训练;设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F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68-02

1 大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拓展训练的内容与普通的体育课不一样,其并不注重体育项目的锻炼,而是通过一些人造的环境来锻炼人某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身心素质的锻炼。在以前我们高校中的体育课并没有拓展训练的相关内容,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更具实用性的拓展训练才被纳入了大学体育教学中,因此作为一个新出现的教学门类,其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拓展训练内容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中最重要的问题,有相关数据表明,当前高校拓展训练的受伤率要远高于普通体育锻炼的受伤率,造成这种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拓展训练的器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拓展训练需要搭建一定的人工器械,而这些器械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学生虽然在正常情况下都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但是在一些突况下容易造成身体的伤害,因此当前对拓展训练器械的维护是重中之重。②拓展训练的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当前一些高校会将体育拓展训练移至校外进行,如在公园、或人流量较少的郊区、风景区等。这样固然能为受训学生提供一个新颖合适的教学环境,但也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我们现在一个班的学生大约为三十人至五十人,将这么多学生一次性带出学校训练,在筹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1.2 拓展训练项目重复性较高

从当前我们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拓展训练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很好地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很多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存在着高度的重复性,完全照搬企业人员培训的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有的高校在进行体育拓展训练的课程设计时,为了省去繁复的课程设计过程,甚至将拓展培训外包给专业的商业培训公司。而商业培训公司为了节约实际经营的成本,就更加不会从学生需求的实际出发、单独为高校设计专门的拓展训练了,通常都是将已有的培训职场员工的拓展训练内容完全照搬到高校课堂上,这些训练内容与高校学生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另外,当前高校的拓展训练方法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出了拓展训练的娱乐性,而缺乏科学的训练,学生基本上体验一两次就结束了课程,达不到提高身心能力的训练目的。

1.3 训练过程缺乏专业教员指导

拓展训练与大学普通的体育课有所不同,其并不是一个专门以锻炼学生体能为目标的课程,而是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这一目的出发,就要求拓展训练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行为学、心理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项目设置能力和专业口才,从而能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项目,同时要辅导学生将项目体验转化为踏入社会实践前的经验储备,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口才与心理辅导能力的人员才能够胜任。目前,我们高校拓展训练的课程教员主要还是由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师来担任,但其中大部分教师都缺乏拓展训练的经验,并不了解拓展训练课程的相关内容,更勿论具备指导开设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相关项目的专业能力了,很多课程仅仅是作为丰富体育课的补充,或者用来辅助学生体能的储备来设立的,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我们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也影响了拓展训练的教学效果。

1.4 训练结果缺乏评价方法体系

如果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拓展训练应该是大学体育中最为实用的系列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但是,从目前来看,拓展训练作为一个新生的体育教学门类,也是最不受高校重视的一个课程,这集中体现在目前高校对拓展训练结果缺乏评价方法体系上。当前,只有很少的高校对其体育的拓展训练课程制定了评价标准,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制定任何评价标准,仅仅是以课程的考勤作为最终评分的标准之一,有的甚至将拓展训练作为课外项目,不计入总分。这就造成了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不重视。同时,即使少数高校制定了对拓展训练的评价标准,也仅仅只是从平时的表现、项目的操作或者理论的掌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的,没有抓住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中所追求的重点,造成拓展训练的评价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影响教学效果。

2 提升大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效果的方法分析

2.1 加强拓展训练的设施建设

拓展训练课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教学的基础,完善的设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拓展训练,令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同时也能提高训练中的安全性。要加强拓展训练的训练设施建设,应从几个方面加以考量:①以高校所在地的特色加以建立。大学由于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其体育拓展训练课的环境也应该是不一样的,高校应该以自身的实际环境来建设训练设施,如北京大学就可以以未名湖为中心,建立起体育拓展训练基地,以体现其课程的特殊性。②以学生的实际专业来建设训练设备。例如可以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多建立一些类似于“孤岛求生”等项目类型的基础场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提高更好的效果。③注重基础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保障拓展训练安全的重要方法,因此一定要建立设备日常维护制度,定期对教学反馈的问题进行设备更新,保障教学质量与安全。

2.2 建立科学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提升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大学体育教师有必要就如何建立科学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做一定的研究,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主要有几点:①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完成教学内容,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关键,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制定适合于本班学生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作为项目设置的目的。②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化。教学过程的规范首先是人员的规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别以八人到十人为最优。其次,要对教学的项目进行规范,教师不能根据自己喜好不断地变更创新项目,而应该将已经规范过的项目运用于实际教学中。③设立专门的拓展训练研究部门。高校可抽调一线教师与理论人员成立专门的拓展训练研究部门,负责项目的策划与步骤规范,并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得拓展训练内容更加的科学。

2.3 转换教师角色,丰富教学内容

在普通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各项体育锻炼均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但是在拓展训练中,教师的角色就与普通的体育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教师不再是训练过程中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拓展训练中转变我们自身的角色,从命令者变为引导者,从教师变为导师。在解说完具体的项目规则之后,将项目运行的主体交由学生,并做好记录工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从侧面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同时要在不打扰项目进程的情况下保障学生的安全。因此,高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拓展训练教学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专业教学能力,同时制定拓展训练教师的定期考核标准,只有通过考核的教师才能参与体育拓展训练的教学。我们体育教师只有在拓展训练教学中转变自身的固有角色,同时在平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提升拓展训练的教学效果。

2.4 完善训练教学结果评价体系

完善拓展训练教学结果的评价是展现拓展训练教学效果的关键。拓展训练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涉及身体素质,也涉及心理素质。因此,对拓展训练成果的评价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文字性的叙述对自身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训练中获得的收获。②学生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了解到他人的优点与自身的不足,学生相互评价可以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起来,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的客观与明确。③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学生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情况作客观的点评,帮助学生找出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细致的阐述与辅导。④二次检验。在第一次项目完成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隔一段时间后再次以相似的项目进行检验,改正问题最多的学生应成为拓展训练成绩的最高分。

3 结 论

拓展训练作为刚刚进入大学体育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教学效果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事高校体育教学的人员不应该消极逃避,而应该勇于面对,不断完善大学拓展训练的教学体系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并建立科学的拓展训练评价体系,为我国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12):68-69.

[2]尹恒.浅谈高校体育拓展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2-24.

[3]王鹏,李洪芳.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2(19):52-53.

上一篇:农村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下一篇: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软件的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