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分析

时间:2022-06-22 11:18:47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分析

摘 要:现今对于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社会中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有关大学生教育指导与职业规划的思考,不光是具有教育特殊性,更具有关乎学生生涯的社会属性。本研究对于大学生如何理性就业以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作出深入分析与探究,主要从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本身出发,深究其中就业内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社会与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一系列问题,对于如何引导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提高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大学生对自己人生规划的教育,都值得现代教育人以及大学生自身深入考虑。尽管现在的教育界已经对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提起重视,然而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这一思想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如今的大学教育已经逐渐走向大众化,进而毕业就业就顺理成为社会上一大难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毕业生现状都是处于两个极端,一方面对于就业问题认识不足,对于择业准备不够,导致就业时处处碰壁,屡屡受挫,不能够如意的就业;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工作经验,但是对于社会上一些收入不太高的职位却不想从底层开始,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毕业后对于社会认知结构出现偏差。这些问题总归就是一句话:职业定位不科学。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市场统计,多数学生参加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交流会对接成功机率一般都在30%。职业规划准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所以,现在解决社会上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对于所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上必须实现的一个现实课题就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2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区别

2.1 职业规划不等同于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的出发点是个体为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所作出的策划和准备,从静态分析,职业规划是由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分析、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实践策略等具体内容构成的职业实践方案,而就业指导则是专门机构帮助就业大学生为自己打造量身定做的就业计划和方向,而这出发点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出差异。

2.2 对于就业指导的理解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择业期的大学生根据自身性格以及专业特点或是择业方向进行职业选择的一项专门工作,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开展职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同时这门工作应用到的知识囊括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职业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在掌握大学生性格特征、基本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倾向的前提下,满足大学生专业特点与所选职业要求相符合。萨帕说过:“职业辅导即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适切的职业角色,使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求,同时造福社会”。对于这样的想法,就业指导就需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整个阶段,在各大高校中,就业指导应该系统规划列入教育范畴,开展教育课堂,引导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可以让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够在心理和行为上提前认识就业趋势,以防止大学生因为准备不足而心里期望过高,导致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应该清楚的一点是,就业指导本质上就是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不同于职业规划的是,就业指导旨在引导个人探究、评论并整体运用于就业、职业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属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形成。

2.3 职业规划深层次含义

职业规划不同于就业指导,官方定义的职业规划是个体针对自身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环境中制约因素等相关条件,为实现就业、择业、创业等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帮助个人了解自己,在全面评估内外部因素情况下,作出切实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现在,思想已经逐渐从就业指导转变为职业规划。西方国家的职业规划已经从小学渗透到大学,西方国家这一成功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以职业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就业指导,既要求能满足学生自身对于职业的要求,又能够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与社会市场发展要求相结合。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探讨中,人们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规划,其目标就是寻找最合适的职业。

3 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

3.1 以科学化水平规范就业指导

教育管理者是就业指导的领导者,在大学生学习阶段,为了激发其就业潜能以及增强就业意识,相关部门教育领导者应该加强学习和调研,丰富自己的职业认知和就业指导水平。目前较多高校存在没有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科目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不够系统,专业化程度、科学化水平不高,影响了职业规划指导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现在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注重打造大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执行者也就是教育者自身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组织和参与编制各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手册,充分掌握并规范使用各种职业测试量表,准确掌握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3.2 提高就业指导社会化水平

提高就业指导社会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现在就业指导机构和系统的就业测试,还没有解决大学生就业观念亟待更新、就业规划定位不准、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各大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参考。在职业训练上,应经常组织大学生参与简历制作、模拟应聘、职业规划设计、职场创新等技能大赛,在观摩、体验、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4 深入分析职业规划

4.1 提早着手规划,防患于未然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是人们常说的,对于选择职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做好职业规划,防患于未然。要达到人职匹配,除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外,还应有正确的职业认知与社会认知。平时学习中,可以通过有关专业介绍的系列报告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情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及人才素质要求等,指导学生根据个人自身条件,较为准确地把握好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数量,树立积极且实际的职业理想,慎重确立好自己初步的职业目标。在校阶段让学生做好足够的准备,等面对择业时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4.2 以发展作为基本点

社会是发展的,大学生不能一尘不变,应该学会随机应变,以发展为准则。职业规划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学生在离开正规学校系统教育后,能通过各种途径去继续接受教育,为将来职业转换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4.3 教育大学生理性融入社会

对于当代大学生,有太多的实例让社会为大学生就业而担忧。在职业规划中,首先要解决人生观问题,即正确处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这个过程不能仅通过狭义的学校教育,或者仅靠教会学生一些就业的方法技巧来完成,我们要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这个问题。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停留在报告中或文本里,而不是植根于鲜活的日常生活之中,或者根本就脱离了社会实际。这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不佳以及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所以,在进入社会之前应该准备充足,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职业与人生。

结束语

对于大学生就业,最突出的一个认知错误就是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同。以上论述深入分析了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区别,并在区别过后明确表明如何提升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相关水平,不论是哪一点,大学生就业问题都应该理性面对,合理科学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彭光成,何琦玲,于志杰.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5).

[2]王新文.略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黑河学刊,2006(5).

上一篇: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的研制及其质量研究 下一篇:HPLC法测定盐酸托烷司琼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