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上桑》的人物形象美说开去

时间:2022-06-22 11:04:56

【前言】从《陌上桑》的人物形象美说开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这种审美境界殊的意趣,不是将“美”澄澈毕现,而是呈现一种“空灵妙曼”,一种“微作遮拦”而愈见其妙。正如钱钟书先生所云“眼耳诸识,莫不有是;诗人体物,早具会心。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虚空之辽广者,每以有事物点缀而愈见其广”,罗敷之美...

从《陌上桑》的人物形象美说开去

陌上桑》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最受人们称道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而这种手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的。

文章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光彩夺目,其中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没有一字写到秦罗敷的美貌,而人物的品貌,风流风采尽现。仿佛一位端庄美丽,清水芙蓉一般的脱俗女子“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楚楚动人,款款而来,令我们叹为观止。一为罗敷之美,惊为仙人,再为笔法之妙,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这话也说明本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让秦罗敷的形象之美从衣物等的夸饰之中映现出来,美矣!

然而,更为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想怨怒,但坐观罗敷。”不直面写人美,通过他人的一系列奇特表现而充分烘托映衬,人自美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为万物之灵长,对异性之美(尤其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止,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那种激动与不安,手足无措而同时又从她身上获得审美满足。这种借助于外物的反应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颇不鲜见,兹拈数例:如写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实,这种女性之美与鱼、雁、月、花何干?真正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但我们读后却宁愿信其真,好像与我们自身的审美预期产生共振,一拍即合,让我们有一种愉悦的美感。意大利一小说云“此妇能使钟表停止不行”,叹女子容貌之美,魅力无穷。好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让钟表的世界秩序大乱了。宋之问《浣纱篇》称西施之美曰“鸟惊入松网,鱼畏沈荷花”,与《红楼梦》里警幻仙姑之“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一样,鸟为之惊艳羞愧,鱼为之潜沉荷花,妙矣。而《红楼梦》第二七回曰:“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令桃杏之花为之羞让,让莺莺燕燕为之妒惭,非美人而谁何?相反的例子也有。斥容貌之丑陋《孤本元明杂剧》中《女姑姑》禾旦自道“生得丑”曰:“驴见惊,马见走,骆驼看见翻跟头”。通过这些丑的动物的反应来反衬人之丑陋。

这种写法扩大了艺术的张力,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想象,从而真正实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奇诡多变,万千面孔。一千个读者眼里也会有一千个林黛玉的美妙风姿,令人叹息哀怜。

这种审美境界殊的意趣,不是将“美”澄澈毕现,而是呈现一种“空灵妙曼”,一种“微作遮拦”而愈见其妙。正如钱钟书先生所云“眼耳诸识,莫不有是;诗人体物,早具会心。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虚空之辽广者,每以有事物点缀而愈见其广”,罗敷之美貌何尝不是如此?

秦罗敷的衣饰之美,容貌之美,我们领略了风采,我们更欣赏秦罗敷的心灵之美,她的勤劳善良,不趋炎附势,朴实无华,令人心生艳羡。但愿古远的秦罗敷不是空谷足音,不是世纪绝响或绝版。朴素干净纯洁的美感永存心间。

参考书目:

1、 华夏出版社《古诗源》(清)沈德潜编苗洪著

2、 中华书局出版《管锥编》、《谈艺录》钱钟书著

3、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4、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红楼梦〉诗词选注》

上一篇:三战考研,沉淀命运的哲思 下一篇:“此表演”非“彼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