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财会客厅10月――给艺术市场把脉

时间:2022-06-22 08:46:34

艺财会客厅10月――给艺术市场把脉

时间/2007年9月11日下午2:00

主持/赵力(中央美院人文学院教授、

艺术市场资深分析专家)

顾维洁(《艺术财经》主编、

艺术市场资深分析专家)

嘉宾/曾子墨(凤凰卫视财经节目主播)

尤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油雕部经理)

贾云涛(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经理)

李峰(艺术市场分析专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艺财会客室的大本营――编辑部会议室看起来虽略显简陋,但也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何陋之有”?

本期会客厅邀请专家人士汇聚一堂,聊聊“上海当代”,也为即将到来的秋拍把把脉。

艺博会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单一标准

大家刚从“上海当代”回来,此番汇聚一处,“上海当代”理所当然地成了大家开聊的话题。

李峰首先回顾了上海的当代艺术展览史:“我觉得此前上海有两个特别吸引人的活动。第一个就是上海双年展。这个展览一方面让上海的当代艺术从地下走到了地上,另一方面也开创了中外合作的崭新模式。另一个是上海国宝展,它尽管本身意义不大,但却吸引了公众的眼球。”由此,关于“上海当代”的大背景结论自然得出:“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爆是最大的背景,其次,就是为了搭建亚洲当代艺术的交易平台,争做亚洲的艺术中心”。

“从你的角度,你觉得上海当代哪些地方足够吸引人?”东道主顾维洁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大家带进了“上海当代观后感”的讨论阶段。

李峰意犹未尽,“上海当代服务做得非常好,海外媒体蜂拥而至,宣传也非常到位,第一天就让人很满意。不过对于艺博会而言,成交才是硬道理。遗憾的是有一些国际上的顶级收藏家并没有来,这多少会影响整个艺博会的水平。不过总体上来讲,已经算是成功了,就看成功的程度有多大了。”

“成功不能只看单一标准嘛!现场成交额固然重要,不过很多人对我说,对于这次博览会,更重要的是看会后的情况。” 谈到成功的标准,沉默良久的赵力接过了话头,他把自己深思熟虑的关于艺术中心的观点亮了出来:“我不同意现在谈谁是亚洲艺术中心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还处于虚拟的状态,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谈到中心,只有纽约、伦敦,它们无论从交易量,还是从艺术发展程度、向心力、配套资源等方面都非常强。我们不能看到谁举办了专业的国际性的博览会,就说谁是亚洲艺术的中心。”

如果说专家的理论都是成体系的,赵力则是专家的典型:“我们先前谈论博览会,是讨论它有没有,后来才讨论有没有专业的中国博览会,再到后来才讨论有没有专业的国际性博览会。有没有?上海有了,这就是上海当代,但这不能说明谁是中心。目前,如果把艺术中心问题与博览会问题进行横向比较,那么他还处于初级的‘有没有’的阶段上,而事实是还没有,因为‘中心’这个概念包涵着很复杂的东西。”

上海当代,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听完大家的发言,顾维洁顺势抛出了一个独到的观点:“从上海当代主推的艺术家来看,我觉得上海当代可以说是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试图重新洗中国当代艺术的牌。”

“不过当代艺术不是他主推的。”李峰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但是从它主推的艺术家中,可以看出它跟当前流行的还是有所区别”,顾维洁解释道。

“我赞同你谈的问题”,赵力已然站在了东道主一边:“因为这个博览会背后代表的是国际画廊的利益,他们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后来者,要进入市场,势必会推出与先前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艺术家。”

赵力比较不仗义,挪用了正在往会客厅赶的尤永的“四点”给“上海当代”下了个诊断书:“一是宣传上的成功,二是VIP服务非常好,三是拉的赞助非常多,四是相关活动比较密,尤其是各种类型的PARTY。”随后,又给艺术市场把了脉,“从公开的数据统计来看,今年的春拍是历年来最好的,尤其是当代艺术这一块。”抛下两个诊断书,赵力便奔向了CCTV,下午还有一个录播的节目等着这个大忙人。

泡沫是没钱人替有钱人瞎操心!

尤永来了,曾子墨也来了,话题也由此进入了拍卖。曾子墨从她的行业背景出发,宏观地谈了国外一些企业家、金融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投资热潮,并在不经意间抛出了近来圈内人热谈的“艺术市场泡沫”问题。

“泡沫”俩字刚出口,尤永便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没钱的人替有钱的人瞎操心!”

“有钱人说有泡沫,但未必是说这个泡沫会破。不仅艺术市场,其他市场如股市、楼市,只要市场上涨,总会有人说是泡沫,我觉得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曾子墨补充道。

“赵老师刚才走的时候说,今年肯定好,这毋庸置疑了”,顾维洁显然也同他们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市场上热闹的“泡沫之争”在这里已然没有了争论的必要。

“我们今年有两个专场,一个是中国当代艺术绘画方面,另外一个是雕塑、当代影像专场。”在顾维洁的追问下,尤永提前报了自家秋拍的家底:“做雕塑影像专场是出于商业的角度,因为只有将两个放在一起,才能取得1+1>2的效果。影像专场已有人做过,但是还没有人想过去做雕塑专场”,尤永对于这个想法是颇为得意,“我们就是在做这个尝试,我们将会按照脉络和版块将雕塑的结构性做出来。现在雕塑作品一部分是专业雕塑家做的雕塑,另一部分是当代艺术家如方力钧、岳敏君等人的衍生产品。在前者,作品又分为不同的线索。我们的目的就是发现雕塑作品的价值定位在哪里,挖掘雕塑的市场价值。”由此,他还延伸出了当下拍卖公司在资源挖掘上的两大绝招:“一是精耕细作、量体裁衣,另一个就是挖掘新资源。”

当代水墨,

世上本没有路,走过了就有了路

“你那边现在怎么样了”,顾维洁把接力棒丢给了许久未发言的贾云涛。作为中国当代水墨拍卖的开拓者,贾云涛首先谈了中国当代水墨的现状:“当前水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官本位这一部分;另一个是已经有市场的艺术家,他们多是体制内的;再一个就是体制外实验性观念性比较强的,他们长期被市场和展览边缘化,沉积了将近十五年。”

“你预计下半年当代水墨的市场什么情况?” 顾维洁追问道。

“会有卖!”

“肯定会有卖,关键是卖多少?”

“我们在寻找精品。现在实际上水墨画家的产值远远大于油画。”贾云涛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一年可以画很多,但我说的是质的问题,不是量的问题。他们的精品也可以说是非常稀少,非常有价值,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大量的习作也进入了市场,由此把精品稀释掉了。”

尤永又拿出了一个经典的“尤四点”来总结当代水墨存在的问题:“第一,应酬化导致自我盗版,自我复制;第二,走穴和笔会把艺术当成了表演;第三,个别知名当代水墨画家把创作当成了复数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也由此有了一个分母;第四,很多人与传统接不上脉,找不到根,而在当代文化面前,又显得矫情,其艺术价值所剩无几。现在‘官本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水墨的发展。”

“这也是他们作品价格一直上不去的重要原因”,贾云涛也对这种看法表示赞同。“现在这个市场需要培育。从去年开始,我已经做了三十几个艺术家,今年还将继续做,如果能够坚持五年到十年,如果到时大家还对这个市场没信心,我就要打个问号了。”

“我接触的真正花钱买东西的人比较多”,曾子墨又从一个新的角度进入了当代水墨:“他们这批能花起钱的人,很难有一个长远性的收藏计划。这些人跟随西方的心理特别强,如果西方也收藏当代水墨,这些人可能就会跟风去买。”

“不过当前西方的美术馆一般只收到了中国书画的晚清部分”,贾云涛不愧是这方面的专家。

“你们说的是信心共识的问题。”赵力没在,尤永立即夺权成了“教授”:“水墨这部分不能依赖国际市场,因为西方人根本不做这块。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信心共识,不能立足于西方,一定要是中国人自己的。”

尤永由此也把话题扩到了整个拍卖市场,“世上本没有路,你走过了,就有了路,你走过的路就是路。所以我们不能等别人给我们整条路出来。其实,我们很多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艺术没有市场的时候,我们在做同样的工作,我们坚定地跟着理想去做。时至今日,艺术市场已然成型。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是信心共识,而信心共识来源于重要的专家、精通艺术和市场的人士及所有人的自信。大家达成信心共识,很自然这个市场会形成,会发展,买家才会出来,这样就渐渐地成为一个坚固的实体。我们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把虚拟的梦想变成坚实的东西,这才是最好的。”

会客厅总结:

“上海当代”,来势汹汹!

艺术市场,依然有“路”!

上一篇:画廊的困境 下一篇:大佬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