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快速构思

时间:2022-06-22 06:43:48

考场作文如何快速构思

摘要:考场作文时,限于时间很多学生不懂得构思,也没有养成快速构思的习惯。他们总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即不能把握写作的方向和主题,也不能把握自己所写文章的体裁。所以,他们很容易写出“四不像”的堆砌文字来。这往往是造成考场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考场中快速构思,意在帮助学生学会构思,这包括立意真实、确立主旨、筛选素材、梳理思路等四个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 写作技巧 构思

能否有一个好的构思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所谓“构思”,一般来说,是指学生面对考题根据积累的材料确定主题、明确文体,就如何运用材料、怎样表达主题、采取什么结构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斟酌的思维活动。通俗地说,就是如何立意谋篇。构思活动是一个反复比较、斟酌、弃取、梳理、不断深入、逐渐明晰,直到落笔成文才能停止的动态活动过程,它包括确定中心、择取材料、安排结构等。考场作文大多受限于时间,需要学生浏览材料确定主题后用最快的时间写出最优秀的作文来。快速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构思,学生必须学会快速构思,即学会快速立意、快速选材、快速安排结构,立意既要新、又要快。一个题目可以从许多角度写,同一个材料可以表达多个中心,如果凭空去想,挖空心思也很难想出,必然慢,如果在借鉴中求新,有据可依,立意就会快许多。因此学生在审题后要根据题目要求迅速选择材料,把与题目有关的材料迅速搜索出来,迅速作出决断,并将选用的材料概括地写在稿纸上。安排结构也要快,结构安排的先后、详略,应取决于表达中心的需要,也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因此,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着眼点应在培养把握文章发展脉络的能力上,应着力培养安排文章顺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议论文的构思能力,要在培养理清思路的能力上下功夫。

古人讲“意在笔先”,这“意”就是审题立意。它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遗憾局面。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动笔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诸要素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设计出大致轮廓和具体细节。比如,确定什么样的中心思想,选取什么材料和怎么组织、安排、剪裁材料,从什么角度入手,按什么顺序去写等,从而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那么,如何进行巧妙的构思呢?

一、要写真实

所谓写真实,就是记述或述说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文艺性习作只是偶尔为之,但态度要严肃,力求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实质,并同实用性习作严格区别开来。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巧妙构思的意思并不是完全靠技巧取胜,文章一旦依赖技巧,只能说明写作者已经丧失了才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枯燥的,技巧越是精熟,雕琢越是华丽,越让人感觉不到真情实感,使读者产生距离感。

所以,构思一开始就必须为自己定下感情的调子,那就是从生活中的真实写起,抒发真实情感。构思不排除对事件的嫁接和虚构,这是文学的手法,这和真实并不相违背。这里的真实是指生活逻辑的真实,反映生活内容的真实,还有情感的真实。学生要学会从自身体验中去寻找某种与之对应的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运用到作文中去。写快乐题材文章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幸福的生活,写悲伤的文章不妨想想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失意和无奈。

二、确立主旨

确立主旨就是要确立一个中心思想,并力争有独创性。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一篇文章的情感升华,也是一篇文章要表现的主要观点。一篇没有主旨的文章就好像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行尸走肉,也是一盘散沙。主旨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在下笔前想清楚要写什么,为什么写,围绕什么来写,写作者必须清楚地把握到这篇文章对读者来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确立主旨要注意避免雷同。同样的一篇材料,或者一个话题,很多人都容易想起的主旨要尽可能避免。否则大家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一样的,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就很难取得高分了。不过,学生也要切记主旨不可过于偏颇。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可以从事物的多个角度去立意,要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使文章主旨富有独创性。

三、筛选素材

学生在生活中会不断积累许多素材,在阅读的过程中又能够发现和记住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但是一个好的写作者不会不假思索地拿来就用,他一定会根据主旨把这些素材进行恰当的裁剪。对于材料要善于取舍,没有用的一概删去,毫不犹豫。唯有如此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否则只能成为素材的简单堆砌,使文章缺乏逻辑性。

很多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所以只好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学生必须平时多看书,善于观察,最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能有效地记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还可以养成对事物敏锐的感知能力。此外,使用哪些素材,怎样使用,素材间怎样过渡,用何衔接,这些问题都是在构思时就要想到的事情。

四、梳理思路

有了合适的材料,也把材料做了精心安排,接下来就要想从哪里写起,到哪里落笔了。文章要有清晰的思路,让人能看出文章的脉络层次来。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是有道理的,如何破题,如何切题,如何展开,又如何收束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写作者心中要明白各个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它们的逻辑关系。有些看似松散的文章其实并不是逻辑上的松散,反而会有非常严谨的内在顺序,或者是情感的流转,或者是时间的推移,亦或者是事物的发展,总之,文章总会有内在的逻辑使各部分紧紧地串联在一起。

构思是严密的思维活动,需要学生专心致志。倘若考试时有时间,建议学生把写作的提纲写在纸上,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要写什么,用什么来写,靠什么往前推移,甚至能够写多少字都会一清二楚。巧妙精致的构思是成功的关键,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心的构思看似浪费了时间,其实是事半功倍。只有有了精致的构思才会有一气呵成、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潇洒。

参考文献:

[1]文胡新.作文教学贵在求真[J].中国民族教育,2009(1).

[2]许景明.命题作文的位点[J].语文教学通讯,2008(11).

上一篇: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 下一篇:内心叠加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