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的课改

时间:2022-10-09 08:41:34

摘要:如果我们对美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能做到“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扬长避短,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必定会将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一一化解。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也是对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教学 思想观念 课程改革

在看了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关于美术课程改革的过程、成就、出现的问题、面临的新挑战、发展前景等的分析后,我对美术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钱教授的阐述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可以发现在美术新课程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颇多,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传统与现代教学的方式、思维和观念的一种博弈,这些传统的思维、观念直到今天还时常阻碍新课程的实施。

一是传统教学方式问题。传统教学总结起来莫过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导”“以说教为方法”,这是典型的私塾式教学方式。私塾式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完全采用注入式。上课时,学生正襟危坐,恭听教师圈点口述,讲毕,命学生复述,之后学生做作业。我国2000多年的私塾式教学方式对现在教学方式影响巨大,仔细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台上演讲式地授课,学生在台下只做听众,成了摆设,学生打呵欠,说悄悄话,或看课外书,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不用动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课堂效果差,不利于美术课程的实施。

二是主科教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美术的思想和观念问题。这已成为教师最大的困扰之一,其根源是应试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美术方面的比赛,让学生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或课余来完成,常会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干涉,理由是占用时间过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对学生考试升学无关紧要的课程当然不会受到重视,这种不重视的思想直接导致了美术课虽然开设,但学生把它当作可学可不学的学科来对待,实际上是形同虚设。

三是美术教学中学生学具不全问题。可能许多美术教师都会遇到学生学具不全的问题,这也成为阻碍美术课程实施的重要障碍。从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学具带不全的情况,可以说比比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从思想上对美术课不重视,因为美术课与他们的考试升学没有关系;二是美术课虽然简短,可每个活动准备的学具品种较多;此外,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即使材料备齐,又因使用次数不多,学生容易丢失和遗忘。

四是美术教材内容太简短。美术课本内容称得上短小精悍,以文字为例,一般一个单元出现的文字大都二百字左右,分到每一课也就几十个字,其中大多数文字还是以思考题的方式出现。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面对只有几幅图和几个字的课本,学生能自己探究着实令人质疑。也许编者会认为这正是为了让教师加入更多自己的思考,赋予了教师更多创造和发挥的空间。但是现在农村缺乏专职的美术教师,限于师资水平,大多数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教材,能够按教材的课程按部就班教学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很难让教师自己创造和改变教材。

解决问题的办法:

1.让教材贴近本地学生的生活,可以结合课本的内容设计与本地区文化有关的内容,增加一定的生动、有趣的学生能读的懂的内容,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并注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具方面,一些价格比较高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的学具,学校可以集体购买。现在青岛地区是根据课本内容,统一配备学具盒,这种做法不错,但学具质量还不够高,如果能做到量大质优就堪称完美。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一个不错的方法,即不用每一个人准备一份,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准备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实现了合作学习,效果不错。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教师自己准备一些容易准备的材料,不过一次为好几百学生准备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3.学校、家长、学生不重视美术是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教师自己。首先美术教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摆正自己的位置, 先做好本职工作,突出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认真对待并准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美术,更喜欢上美术课。

4.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不能用私塾式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另辟蹊径,相信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如果我们对待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做到像《周易・益象》中所说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扬长避短,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准备好学具,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相信我们的课改一定会收获更大的成就。

上一篇:幼儿教学反思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