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当前电力的信息化技术

时间:2022-06-22 03:04:40

【前言】探讨当前电力的信息化技术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

探讨当前电力的信息化技术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借助互联网的种种优势来构建企业的信息交换平台,成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要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管理

引言

电力信息化指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电力SG186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其中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总体上,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和资源整合。

1、中国电力信息化经历三大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从国家电网开始)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2、发电站、变电站的信息化发展

变电站综合信息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衡栅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综合信息化系统,即利用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刀片服务器组成的自动化系统,用微彻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变电站综合信息化主要包括有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层式三种设计方案。

集中式结构采用不同的计算机,扩展器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蕾和数字量信息,集中进行寸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功能。分布式结构将变电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完成。分布式结构便于系统扩展和功能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分层式结构在系统结构上将变电站信号控制系统分成三层即变电站层,单元层和设备层。其中设备层主要是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单元层主要是测量和控制部件,它们负责单元的测量和监视断路器状态和记录事件等。通过局域网连接各主机使其可以相互交换信息,并完成实时显示、制表打印、开关操作等功能。分层式结构的主要优点在于该方法实现了完全的软件控制,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配置,缩小了控制室面积。

采用分层式和分散式结构的结构从可靠性角度,经济角度要优于集中式系统,是现代数字化变电站二次接线系统设计的首选方案。采用了数字化技术的二次系统接线方案,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电压和功率的调节,自动选线,自动事故判别和记录,自动报警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变电效率和管理水平。

3、电网调度的信息化

电网调度信息化通信系统是把现场系统远程测控装置(RTU)采集的数据、电话语音信号和视频图象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计算机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使调度员随时掌握供电系统运行情况,主要包括自动化调度系统(EMS)和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DMS)。电网自动化调度(EMS)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正逐步向自动发电控制、状态估计安全分析、调度员潮流等方向发展,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新技术正逐步应用到电网调度中。配电管理系统(DMS)的应用发展也很快,传统上以单项自动化林立为特征的“多岛自动化“,如SCADA系统、负荷控制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电量计费系统、环网故障识别和恢复供电系统等正在走向系统集成。用于离线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现已可提供在线服务,并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相结合发展了流动作业管理系统(MCMS),有效地承担了正常运行中计划检修、停电管理中的排除故障以及用户报装中的业扩施工等任务。

4、电力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的生产管理中,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战略竞优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称作电网信息系统。电网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应主要包括采集与处理、分析、集成、显示、信息安全5个功能。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实现这些功能,仅靠传统的工作方式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给电力系统的信息管理的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设计一个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组织和管理不同部门间不同格式的信息,解决企业间以及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问题,保证电网信息一致、完整、安全、方便,使部门间网络化的信息查询、浏览、创建和更新成为现实。信息系统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型和综合型应用发展,建立电网全局运行信息―体化的平台,通过Web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不同人员可以自由共享和传递与电网运行有关的所有数据,以提高电网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完善电网信息管理―这项最基础性工作,促使电力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来积聚未来的竞争优势。

5、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网运行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等电网运行的各个环节。电力信息技术发展的目标是构架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通过广泛的应用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

上一篇: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对策研究 下一篇:路桥工程造价有效管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