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查为什么总是疲劳

时间:2022-06-22 01:49:15

上海医科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对上海市民的疲劳状况抽样调查发现,18~45岁的中青年中有近1/3的人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疲劳状态,其中眼疲劳比例高达47.1%。患“慢性疲劳综合征”(CCFS)者在新兴行业中的发病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如新闻、广告、公务员中甚至高达50%。症状主要表现为浑身乏力、食欲不佳、对工作没有兴趣等。疲劳使人免疫能力下降、疾病发生率上升,甚至造成“过劳死”,常见诸报端。

正常人即使再疲劳,经过一夜睡眠就可以恢复充沛的精力。如果第二天起床仍然感觉十分疲倦,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很可能就是患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其中最可怕的是,许多潜藏有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的人,若疲劳过度极有可能导致猝死,英年早逝。根据医疗保健专家的研究,发生疲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心理性疲劳 即精神疲劳。是由于不良环境如工作或家庭中受到的各种压力太大,使心理受到强烈或持久的劣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消极心态。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意志消沉等。对待心理疲劳,单纯的睡眠休息是解除不了的,应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闷在心里,更不要钻牛角尖。可找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聊聊天,或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使心情舒畅,即可消除疲劳。

体力性疲劳 主要指身体肌肉劳累而言。劳动强度过大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乳酸聚集在血液中而令人疲劳。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酸痛,但精神一般尚好。避免体力性疲劳的关键是劳逸结合,及时休息。消除体力疲劳的最佳方法是睡眠。临睡前洗一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泡脚,会使疲劳消除得更快,且容易入睡。轻度的疲劳感,一般坐或躺一会儿即可消除,若再配合保健按摩,效果会更好。

脑力性疲劳 是指因长时间用脑,引起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表现为头昏脑胀、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避免脑力疲劳的发生,首先是不可用脑过度,学习和工作中间要注意适当休息。消除脑力疲劳的最好方法是适当参加一些体力活动,如打球、做操、散步、打太极拳等,使大脑在运动中放松。但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季节性疲劳 如春困、秋乏、苦夏等。主要是机体不能适应当令气候所致。一般无需增加睡眠时间,只要按照机体的生物钟规律,张弛有度,坚持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季节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即可达到目的。

病理性疲劳 若自己感觉经常毫无原因地(无睡眠不足、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饥饿和天气闷热等情况)感到软弱无力,那可能就是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即病理性疲劳了。糖尿病是最常导致乏力的疾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失常、失水及电解质失衡等原因,易出现虚弱乏力、口渴、消瘦、多食、多尿等症状;患有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患者均有乏力的表现;慢性肾炎患者也常感疲倦乏力,因他们长期吃低盐或无盐饮食,又容易缺钾,故乏力、失眠、腰酸常是他们就医的主诉;患有慢性肝病,如肝炎和肝硬化等,疲倦乏力、腹胀、肝区疼痛等常是他们的主诉;肺结核患者也有倦怠乏力的表现,同时伴有盗汗、低热等症状;最明显的疲乏无力见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患者的神经肌肉间传导障碍,故其横纹肌极易疲乏,稍经活动,即迅速呈现出无力状态,疲乏感往往晨轻晚重,补充氯化钾后乏力可减轻;患有白血病、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早期也常表现有乏力症状。此外,患有感冒和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人,几乎都有疲乏无力的体验。病态的乏力,一般都伴有其他各种不适,只要把相关症状告诉医生,再配合各种检查,就能及时查出病因。

上一篇:学长学妹速配 下一篇:警惕家中的6大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