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报的着力点

时间:2022-06-21 11:52:47

科学评报的着力点

[摘要]评报工作,对提高报纸质量和提升新闻从业者业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它涉及新闻的全过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具体的操作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评报中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到枝节。

[关键词]评报的作用 分层评报 抓住特色 具化内容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大凡产品,必然要对其质量进行评定。但由于报纸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评报从新闻的政治导向、新闻的价值、新闻写作好坏,到新闻表现形式及组合的优劣,再细到文字及标点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加之,评报工作又涉及到编辑记者的个人收入,所以评报从学术探讨演化到经济利益,使之成为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甚至成为报社的矛盾焦点。但评报又是报社一项不可少的新闻活动,这项工作做得怎样,对报纸质量和采编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在评报的具体操作中,有的将重点放在宏观导向方面,有的将重点放在微观枝节上。我认为,两者应当同样用力,不可偏废。报纸的导向不准,将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但一般来说,严重的导向错误在当今的报纸中出现的概率较低,经常出现的则是微观枝节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积累起来就形成大的问题,酿成大的导向错误。所以,评报要处理好宏观导向与微观枝节的关系,以宏观导向为根本,微观枝节为切入口,将宏观导向体现在具体枝节中,让具体枝节上升到导向问题,两者有机结合,找出特点,评出差异。评报评不出特色,评不出优劣,评者无味,看者无益,反而挫伤编采人员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引发矛盾。

评报内容具化的作用

一是通过它来调控报纸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这一点,采编人员是熟知的。但在新闻的具体操作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问题少有,小问题不断。一些小的偏差,被列入支流末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有着长期采编实践经验的专业评报人员发现了这些问题,但鉴于评报内容不具体,说多了好像尽是缺点,在评报中,就可评可不评。这种枝节问题,不断积累,就会演变为大的差错。评报内容具化后,“支流末节”的问题被挑出来,有警示作用。

二是通过它来提高办报水平。一般来说,一篇新闻稿件的等级计分高低决定了其新闻的价值大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篇稿件的优劣;一个版面的等级也反映了选稿组稿编排水平。有时候,粗略看,整张报纸几个版的水平相差不明显,但用具体化了的评报内容细细比较评判,就会发现质量的高低、编辑的用心程度。譬如,一个专栏的栏题就涉及一个版面的美观。如果这个专栏的栏花处理过小,看起来与新闻的内容不相吻合,少了气势,也少了美感;过大压倒了新闻。如评报中用评报内容具体化了的栏目题花要求来评判,问题就出来了。

三是通过它来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因为评报标准具体化后,不再是见仁见智,而是有具体的参照数,对照参照数,评出来的问题,大家服气、认帐。这样的评报,不再是一片好话、一阵空话、一堆废话,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有表扬、有批评、有建议、有反馈,不仅对提高办报水平有好处,而且对队伍建设有帮助。

评报层次的具化

在具体操作上,要坚持三个层次的评报。

一是评报组的每天篇篇初报。重要稿件,如头版头几条稿件、被列入报纸导读里的文章,这些文章应该说是重要的,就应该重点点评,从新闻价值进行引导。其他文章则可以相对粗略一点。评报组将这些意见贴在评报栏,并根据具体评报内容要求,打出新闻稿件分值及版面的等级,报社所有人员再对其提出意见,可直接书写于评报栏的报纸上,见仁见智,畅所欲言。如果有异议有分歧,可以充分讨论,从写作到编排得失都可以自由进行评定,甚至可以将评议内容具化到报纸的线条与色彩上。

二是每周的专题评报。在每周的业务例会上,对本周报纸进行专题的剖析。可就某一方面或某一组系列报道、本周版面编排进行深入的讨论。这要求评议者有较高的新闻理论水平,进行归纳总结。由于周评多是以部门开展,故可以自评也可他评。

三是报社全体人员的月度评报会。这个评报会多数单位是采编人员参加,有的报社是相关人员(广告、校对、发行人员)都参加。因为报纸是一个整体,任何地方出现差错都是不允许的。广告虽然被,其内容应纳入评报范围,那怕是广告的用字,如广告版面使用的字体不符合整张报纸的审美观感,就破坏了报纸的协调,也就影响了报纸的整体质量。评报从美学角度提出来,让广告从业人员提高报纸的审美观。更重要的是,现在不少导向的问题往往出于广告环节,有涉及政治方面的,有涉及宗教民族问题的,有内容低俗化的。评报会的评报虽然具体在新闻方面,但始终围绕导向这个宗旨。各个从业人员参加月度评报会,可以起到敲警钟的警示作用。

月度评报会由报社有相当资历的专家主评,形成的《评报月报》应具有权威性,作为报社引导舆论的导向杆。如果说报纸是对社会舆论的导向,那么,《评报月报》就是对报纸舆论的导向。舆论导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当月的亮点在哪、成功的原因、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工作作风、队伍建设、文风乃至版面字体线条的选择和颜色的搭配等等,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问题,尽在其中,并归纳出理论,使之成为教案。不少报社就是将月度评报会当成新闻业务培训会。

这样具体的评报,可以形成报社人人关心业务、探讨业务、钻研业务和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正因为这个原因,各报的评报栏都是报社人气最旺的地方。采编人员都会到这里看评报,甚至记者由于外出采访不能看到当天的评报,也要在家的记者将评报情况及时告诉,让自己了解报纸的质量情况、要注意的问题。这说明评报工作在一个新闻单位的重要位置和人们的关注程度。

抓住特色进行评报

报纸天天要评,如果天天老生常谈,时间一长,就会流于形式,评者无话找话,听者索然无味。那么,如何抓住当天报纸的特色呢?

一是抓当天政治社会经济事件的处理特色。当天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一类是时政性的,事关全局的大事,这类稿件大都是采用新华社的通稿,一般不会出现导向性问题。但作为地方报纸,对这些新闻的技术处理就涉及到导向问题了,如安放的位置、图片处理、标题字号的大小等。小细节涉及大政治。政治敏锐与新闻价值评判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报纸的不同特色和水平,评报要抓住特色进行评论。

二是对每天发生的众多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的选择与处理。报纸版面相当珍贵,精选精编就成了当天报纸的特色。评报每天将本报与其他报纸进行比较,还可与当天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比较,就其是否有特色、是否有创新、是否有独到之处进行评定。

三是对当天的地方新闻,主要以有无重大的、突发的、舆论监督型的事件性新闻和有关民生的新闻作为其特色进行评定。如果没有这些事件性新闻,版面处理得再花哨,也不会受到肯定。

四是对现象性新闻如工作性新闻、经济现象类新闻,看是否写出特点写出深度进行评论。评报中抓其主要方面,有的放矢,不面面俱到,让大家觉得看了评报有收益有启迪。

评报的内容具化到枝节

评报有特色才能让报社的人员关心评报。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将评报内容具体化,使虚的东西变得实在,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使不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通过看评报也能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力、新闻鉴赏力。

评报内容涉及宏观、中观、微观,都要用具体的标准来体现。这种具化标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导向内容具化。报道是否体现主流社会价值观,在政治或社会意识方面是否有偏差。对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新闻,往往关注报道的导向,报纸应注意这方面的品评。

二是选题与策划方面具化。选题体现了报纸的新闻敏感和策划能力。报纸策划是办好报纸的第一环节,每天编委会应对下一天的新闻进行策划,研究报纸的选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新颖。部门要对发生的新闻进行策划,甚至每个编辑记者也要对其采写新闻进行策划,这种策划形成一个循环互动,保证将新闻做深做透。评报还要就是否进行策划、是否认真按策划方案执行、策划的完成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议,让新闻的策划落到实处。

三是民生报道内容具化。党报要做到两个满意,即当地党委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倡导以人为本,倡导服务于市民服务于生活。评报时要评出新闻报道是否体现了本报的报道理念。如果当天的确没有重大的有关民生的重要新闻,也要求将其一般性的民生新闻进行归类集纳成栏,让民生新闻彰显出来。

四是将新闻的情感与观点具化。首先报道是否真实、恰当地反映了新闻事件,新闻事件报道的情感是否到位。其次评报纸所刊发的观点是否有科学性、是否严谨。

五是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服务性的具化。在反映群众呼声、解剖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知识、指导生活等方面做得怎样,各种报道形式如何。

六是文字处理的具化。首先细化到文字使用的好坏与差错,其次细化表述的恰当性与逻辑性,第三是细化报道形式。

七是编排等技术问题的具化。报纸的版面,包括编排、标题、版式、图片、印刷质量、广告编排都进行具化。

八是具化板块。一段时期内固定板块的表现,栏目设置、体裁搭配、配发言论等。

具化不等于不分轻重都要涉及,而是在报纸是否突出主要方面下功夫进行评议,评深评透。通过评报内容的细化,使评报变得实在,易操作,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吴飞:《新闻编辑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4

[2]刘保全、贲慕琴、王亚伟:《应该这样写――对百篇新闻通讯的评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1996.6

[3]郑兴东、陈仁风:《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5 ■

(绵阳日报)

上一篇:改进广播娱乐节目 下一篇:让“亮点报道”成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