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情感火花 映照灿烂人生

时间:2022-06-21 11:04:04

点燃情感火花 映照灿烂人生

摘 要: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蕴含的真善美。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情感;情境;阅读;指导;体验;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39-01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将语文素养与情感培养有机统一。

一、明确情感因素,强化情感作用

人的创造活动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智力,而且需要强烈的兴趣和热情,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远大的理想以及独立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喜怒,无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尤为重要。首先,情感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其次,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情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另外,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发现美、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思想境界。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感共鸣

文学作品是心灵的产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容易被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在导入新课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唤醒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利用游戏,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其学习的热情。通过优美的音乐渲染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大胆想象,达到文本与情感的统一,撞击共鸣,激感。

三、广泛阅读积累,激发审美情趣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的“质”的规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借助许多形象,向儿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远大的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教师要用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去感染、启迪,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情景交融的诗歌,优美抒情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启智明德的童话寓言等,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感知特点,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激发审美情趣,提高思想修养。

四、强化习作指导,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情感态度、美育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凝炼和概括。教师要在习作指导上,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领悟人生的真谛。写人作文通过人物形象的描写,体现其所特有的思想品质,抒发喜怒哀乐;记事作文通过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件记述,表达自己对事件本身的感受及受到的教育;写景作文关键在于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真实地体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想象作文则要用合理大胆的想象,放飞希望和理想,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憧憬。但情感教学必须真实,在写作上更不能无病,空洞无物,堆砌拼凑,否则会弄巧成拙。

五、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全人格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要有针对性,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郊游,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古诗文经典诵读,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文化感染;通过影视资料的欣赏,建党、国庆、“五一”、“六一”等重大节日的庆祝,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爱戴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母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让学生感恩亲情,孝敬父母,关心他人;通过“送温暖”、环保宣传等活动,教育学生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强化教师魅力,提升情感素养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自身修养同样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手势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教师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的点头,流露出对学生的热情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教师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对每一位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尤其对学困生更要信任,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可爱,教师要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更加佩服教师。老师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饱满的激情、乐观的精神、丰富的情感。这样,教师会成为学生的知己、敬慕的英雄、学习的榜样,并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启迪熏陶,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蕴含的真善美。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点燃情感的火花,映亮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上一篇:以人为本施爱心 以爱传爱促和谐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对学生的几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