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制作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1 05:30:03

模型制作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摘要】

制作焦炉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的作风和态度。还可以解决教具不足的矛盾。

【关键词】

高职;模型制作;教学效果

0 引言

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就业需求。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煤化工师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崇尚实践,崇尚技能,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的意识。将制作模型的实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进行研究和创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 教学现状

人们认为进职业学校“学不到东西”、“没出路”等。显然,“学不到东西”、“没出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职业学校来说,主要是要从自身找原因。目前的职业学校教学,从教学效果来看,确有不少突出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不爱学习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强。如果教师上课时只是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结合实际生产。因为学生没有接触生产,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就感到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产生厌学的心理,上课不愿意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好,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 制作模型的意义

任何学习活动,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所获得的效果都要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可见动手制作模型的意义。而且制作的焦炉模型是立体的真实的物体,是一种直观的,能展现的表现形式。模型制作如同一个活动的直观教具,使学生观察到了形体的形成过程,扩大了直观的范围。与表面现象的观察相比,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3 制作的模型

根据《炼焦生产技术》模块教学的需要,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煤化工教学团队的老师带领第一届煤化工教改班学生进行焦炉模型设计与制作。按照煤气供入和废气导出系统、蓄热室、斜道区、炭化室和燃烧室、炉顶区等结构要求以及模型工艺特点,完整系统地设计制作成“单热式、双联火道、横蓄热室”焦炉模型。制作完成的模型照片见图1。

4 制作焦炉模型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模型制作实训课程,我真切的感受到以实训为主要形式的手工模型制作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自动手制作焦炉模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制作模型的实践代替部分理论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活动中进行研究和探索,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 通过动手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适时将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学习焦炉结构时制作焦炉模型,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焦炉结构的理解。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运用焦炉炉体构造、炉型特征等理论知识。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也为工艺、操作等教学活动做了活的教具。

(3)培养了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模型制作过程中,一边做一边研究一边修改。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制作交换开闭器时,我们设计过几种方案。开始用硬卡纸制作。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不能完全反映交换开闭器内部结构。最后改用ABS板制作。因为ABS板弹性好,加工相对较容易,适宜制作弧形结构,能制作出交换开闭器的内部结构,而且易与烟道连接。

(4)培养学生课本知识以外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选择需要的材料;制作模型的有机玻璃板加工比较困难,用曲线锯裁,高温融化后又马上固化而粘接在一起,很难裁开、裁平直。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想到通过淋少量水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5)灵活性、实践性、交流性的实训课,使学生的参与度增加,积极性高,在制作过程中个性化的创意在不经意中产生。炉柱不仅起护炉作用,还起着支撑集气管的作用。制作模型过程中,学生想办法把炉柱端部折成直角三角形焊接支撑集气管。

(6)体会到了合作、协助精神在学习、工作中的更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制作模型,特别是制作与实体相似的模型,不仅掌握了复杂的焦炉内部结构,而且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了解炼焦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以此推动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小燕,杨斌,张明娜.皮亚杰心理逻辑的逻辑认识论价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4-88.

[2]王晓琴.炼焦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李旭.ABS塑料产品设计模型制作与探索[J].《科技传播》2011,08:50-52.

【作者简介】

霍林桃(1972—),女,内蒙古集宁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煤化工。

上一篇:浅论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域外管辖权 下一篇:试论提高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