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15:27:18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模型;结构识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建筑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项基本技能,在施工现场,读懂结构施工图纸是做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的必备基础。然而,高职院校中,对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尤其是查阅平法图集相应构造图掌握构件节点钢筋构造要求和排布次序对学生来讲依然是难点,也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重点。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现状分析

如何解决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结构施工图的现状和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以下:

1.理论教学的局限性

课堂理论教学,仅通过实际工程图片和绑扎钢筋视频等辅助手段,展示的内容依然不蛲暾。虽然有钢筋模型教具,但只是单一构件,不能够涵盖各种节点的构造,覆盖面过小。实训中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单一,提高学生识图能力,但是班级学生较多,难以组织。

2.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对于平法图集制图规则掌握不好,记忆不牢,不会根据图纸查阅图集中相应的构造详图;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很难根据平面配筋想象出空间中节点钢筋构造与排布。在图纸抄绘作业中只是机械的抄图,并没有理解构造要求。

3.学生的兴趣引导

对于动手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尝试的热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校效率。

二、结构模型制作实训

结构模型制作实训的引入,目的是学生通过完成模型制作的任务,能够熟练的识读结构施工图,能熟练的查阅平法图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独立完成构件的钢筋算量、放样图绘制和钢筋模型绑扎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构模型制作作为《结构基础与识图》学期末的集中实训,实训时长为一周。

1.实训任务

背景:某实验楼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三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本项目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楼的构件放样图绘制及基本构件的模型(梁板柱基础、楼梯)制作,并进行成果汇报。

2.实训过程

(1)复习和引导学生回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梁、板、柱、墙、基础等构件平面表达形式、配筋信息等。分组布置任务和制定进度计划。让学生对本周将要完成的任务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在头脑中构建出钢筋骨架

(2)分组绘制各构件的构造详图,根据各构件的平面配筋图绘制梁、板、柱、基础、楼梯等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此过程需要查阅平法图集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是学生制作模型的前提,也是反复熟悉图集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考虑各构件节点构造要求,例如梁板柱节点钢筋排布和各构件在节点位置锚固长度的要求。通过这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学生对基础平面布置图,柱配筋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和楼梯配筋图的识读方法和相关的构造要求的学习。

(3)根据绘制的构件配筋放样图准备材料制作结构配筋模型。根据绘制的放样图以及材料的总量,每组按照规定的模型比例,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此环节建立在构造要求掌握良好的基础上。

(4)总结汇报。每组对实训周的成果和过程进行汇总展示,并定期汇报实训过程收获。

3.实训成果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上交一张A2幅面图纸的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每组提交结构构件模型一个。

4.考核

每组提交成果并进行汇报,以答辩的形式考察每个学生在结构模型制作实训中学习的程度。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

故模型制作是学生们边做边思考的实践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创造能力。

三、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效果评价

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过程中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构模型制作弥补了图纸、照片、视频这些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到了实际的配筋和钢筋绑扎的过程,见证了由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也能够主动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查阅资料。

2.增强学生空间理解力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需要建立图纸与实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深刻的将G平法图集的构造知识融会贯通。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空间实物能够更加清晰全方位的表达节点构造也使得在模型完成以后,对结构施工图纸有了空间上的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查找规范、图集,解决问题的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团队意识和个人自豪感在总结汇报当中尤为凸显。

四、小结

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高职院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建筑结构识图课程与建筑材料课程、施工课程等先关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实际工程图知识、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思维和最大的效率焕发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郑晓丽.关于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的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2]郑庆波.谈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J].科汇,2011(06):61-62.

[3]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8).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汽车造型技术 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 课程改革

1 课程定位

汽车造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首个专门培养汽车模型师的专业。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课程属于汽车造型技术专业六模块课程体系中的汽车模型制作能力训练模块。本课程是汽车造型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汽车模型的制作首先要依据设计师提供的设计图纸来进行三维形体的塑造,在此过程中,要求模型师掌握模型制作材料特性、加工工艺、识图制图等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模型师还肩负着对设计方案在造型艺术方面为设计师提供修改意见,通过手绘艺术表达来与设计师进行沟通。所以本课程强调学生对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应用,是技艺交融专业特征的集中体现。

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2.1 突出职业性

本课程采用校企共建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大量引入设计生产一线的技师做为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使课程植根于行业发展,使学生职业理念与职业技能同步更新,更快地融入和适应实际工作。

2.2 注重实践性

在为企业培养职业人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作为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实训环节尽可能在相关合作企业完成,如去公司完成认知实习,参观企业设计生产过程,同时请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操作与讲解。注重在项目实践中锻炼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2.3 强调应用性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时刻掌握本专业最新生产技能,才能紧跟潮流引领时展。本课程聘请企业专家进行专业技能教学,时刻根据企业、时展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生产设计一线的技能知识,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3 课程改革与建设

3.1 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我们建立详细规范的课堂考核管理制度,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模式,对班级学生进行班组化管理,强调班组内的团队协作,针对实训项目,班组内部有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班组成员在语言表达、有效沟通和自我情绪管理方面得到锻炼成长。同时,在实训任务的实际操作和完成过程中,引入企业5S管理模式,强调设备工具的安全使用,正确防护措施,注重对模型制作材料的成本控制,养成爱惜设备工具、节约造型材料的良好职业习惯。

3.2 革新教学方法和课程组织管理

汽车油泥模型制作与技法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交融的职业课程,针对技艺知识技能的不同,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有所不同。本课程摒弃以往教学中的呆板僵化的传统讲做教学模式,确立了以项目教学法、师徒式教学、互动教学法等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对班组提出具体的实训任务,触发学生对课题任务的思考,自主规划模型制作步骤和时间进度,并进行任务实施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点进行有目的的发问,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现场示范教学,针对不同班组不同问题进行逐个辅导;课后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报告,班组内部交流模型制作经验和心得,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快速提升。项目教学法将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项目任务的开展,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完善和提高。

4 课程单元设计

在课程的单元设计方面,我们建立了能级递进的课程知识结构。能级递进的课程结构安排原则为:由简入难、由临摹到创新、由训练到应用。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为一个项目。课程知识逐层深化,最后以相关实训作品结尾,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实训成果得以展示。

本课程以四个单元项目来进行开展教学,每一单元项目下分若干任务,课程教学中,按照项目教学法逐层下发任务单,学生依照任务单按部就班完成单元项目。四个单元项目分为三个教学阶段,项目一和项目二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为模型认知和简单几何形体制作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模型制作材料基本特性,学会设备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模型制作的安全操作规范等基础知识技能。项目三为第二阶段,此阶段通过带领学生临摹一些复杂形体的制作,培养学生掌握复杂油泥模型塑型能力,熟练油泥模型制作基本技法和基本流程,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制作工具和设备的使用。项目四为第三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开始制作小比例汽车油泥模型,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汽车油泥模型制作,掌握汽车油泥模型的基本制作要点和模型装饰技法,训练学生在模型制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能力。三个阶段知识技能涉及面逐步扩大,知识深度逐层加深,模型制作从简单形体塑造到复杂形体塑造,最后进行型面复杂、尺寸结构规范的汽车形体的塑造。项目难度和技术含量能级递进,最终使学生形成完善系统的职业核心技能。

6 教学评价与考核

本课程在教学评价与考核中转变考试观念,取消传统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将考试考核的重点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成绩考核分为班组考核和个人考核两部分,班组考核分为平时实训成绩考核占50%和综合模型制作成果考核占30%两部分,分别考核班组在项目中的每一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完成之后的模型制作成果。班组考核占整个课程成绩的80%,充分强调班组成员的组织配合,使学生明白在企业中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是由一个优秀的团队来共同完成,从而养成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第二部分为个人考核占20%,个人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考勤、课堂表现以及课堂5S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课程考核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养,同时,通过个人考核体现班组内部个体化的成绩差异,使教学评价和考核内容更加完善。

7 课程建设成效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从图样识读、下料加工、安装施工、质量验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讲解,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了感性认识,这比在课堂中学习更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此外,在实训工场的计算机中,可收集、制作一些有关施工过程的动画片,作为参观静态施工过程的补充。还可以收集、自行拍摄一些实际工程当中的施工照片和视频。了解、熟悉这些信息将极大地丰富示教模型实训的内容,完全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

2.施工实习

显然,示教模型实训场地不能仅仅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还应该作为施工实习的场地,即直接动手进行施工操作、现场学习施工技术。实训场地还要设有现场操作场地,教师根据授课的进度,随时安排施工实训,在校内实训场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必要时辅助施工照片、视频,比如制作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楼梯、楼盖、雨篷等整个构件或一部分,整个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决策实施,教师可以在之前课堂上介绍构件组成材料、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按小组查阅资料写好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完成之后写出总结或体会。这种结合亲身动手操作,让学生更了解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

3.复合实训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的全过程,这也涉及很多其他专业课程,比如: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测量、施工组织、建筑构造、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安装等重要课程。因此,还可以用来组织复合实训。例如,在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课程中都讲到雨棚,它有多种形式,可做成结构形式,也可做成建筑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的受力钢筋应设置在上面,这与一般的梁配置受力钢筋有区别,为什么呢?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可以找到答案,该课程常将结构形式的雨棚简化为平面的悬臂梁,与墙的连接为固定端支座,受向下的均匀分布荷载作用时,上部受拉,因此必须将受拉钢筋配置在上面。此外,在复合实训中由于时间长、涉及课程多,而且各门课程研究重点也不相同,所以也要注意场地的使用效率。如果某种构件在某课程中已要求制作过,在其他课也涉及时,不必再重复制作。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取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可探讨在电脑中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动画模型。笔者认为在复合实训中可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如在平法识图教学中,梁中的钢筋关系十分复杂,理解难度很大,虽然在施工实训中可以动手操作,但不会反复去做。这时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三维立体模型,如三维模型软件3DMAX、MAYA、SketchUp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软件,并利用它模拟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构件及施工过程,这样学生对此更有兴趣,既学习了软件,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4.小结

实训作为中职院校专业学习的重要实践环节,教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完善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腔固定修复实训 示教及指导 教学改革 考试改革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是研究各类口腔修复体设计、制作及修补的一门技术,是口腔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仅通过实训课培养动手能力已达不到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学生懈怠等自身问题也导致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脱节,达不到工作的要求。以下是对实训课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及提出的对策。

1 实训课中出现的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传统教育采用“两年在校理论知识+ 一年技工厂实践”的模式。受到该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重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口腔技术的岗位核心能力不够突出。课程时间安排上,虽然实训课时较多,但是,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训练习时间间隔长,在实际操作中需重复讲解知识要点,影响实训效果。此外,理论与实训没有及时的交叉学习,使得学生缺乏对修复体制作流程的认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1.2 教师示教与指导的范围过窄

1.2.1 固定修复体的制作在于细节,技能操作初期学生以认识、模仿为主,该时期应要求学生对于操作的每个环节有清晰的认识。但是,由于每组学员较多,模型较小,学生看到的示教空间过窄,导致示教时强调的重、难点较难掌握。而且,义齿的制作工序复杂繁琐,一道工序不合格将导致义齿的变形、残破等问题,老师在进行巡视教学时不能保证对于每个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进行监督指导,也不能进行及时纠正。

1.2.2操作模型不够精确,练习得不到更大提高。反复的练习,可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可促使学生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制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时使用的模型是重要的操作工具。受到离体牙数量少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练习模型是取自自己或同学的全口模型,模型基本上无牙体缺损或牙体缺失,从而,增加了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的难度。

1.3 实训考核制度的不完善

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长期以来,期末考核形式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制作过程、方法及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考核对象仅仅是对最终修复体进行评判,重结果轻过程,当学生一味追求高分数时,就会出现制作修复体“金玉其外”实则“败絮其中”的现象。

1.4 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制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练习,方可由量变达到质变。在学习期间,仅靠老师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也很大。在实训课练习中,学生暴露出一些共同的问题:理论知识不扎实。对于制作步骤及流程一知半解,训练时一味地模仿示教,不明白制作原理且缺乏自信和耐心。尤其体现在制作蜡型熔模这一步骤中,长时间的制作学生会烦躁失去耐心,若经过“千难万阻”的制作后,作品仍不达标,自信心受到打击,更没有了耐心。练习时间不足。练习时间只局限于上课期间,忽略了课外时间的利用。

2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2.1进行有效的实训教学改革

2.1.1打破传统教学,利用资源展开“工学结合”模式,即实训操作走进课堂,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实训,这样既巩固理论又熟悉操作。工序化教学,把学习内容拆分为现实工作中的任务和工序,把每一工序的完成程度作为评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判断。

2.1.2注重“校企联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阶段性地进入企业见习,熟悉制作流程,理论、实践交叉渗透,循序渐进学习,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与记忆。此外,企业可提供不同病例的临床模型给予学生练习,提高操作能力。

2.1.3重构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学计划,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训中模拟真实工作流程,强化规范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2.2改进示教方式、方法

2.2.1方法:利用分步模型进行示教。分步模型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更清楚地学习每一步的制作及注意点,掌握制作方法更容易。尤以铸造冠熔模制作的教学中最适合。

2.2.2方式:理论教学中,侧重技术操作方法的讲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增加师生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扩大示教空间;分组学习,对于制作方法互相总结、进行实验,对于制作的修复体进行互评,教师给予指导。

2.3考试体系改革

根据口腔修复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对初、中、高级口腔修复工的具体考核提出要求,确立专业典型考核任务。首先是考核分数比例的改革:基础知识占40%、专业实践能力60%,专业实践能力包括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其次是考核对象的改革,不仅考核最终修复体质量,同时也针对制作的每道工序给予考核。最后考核方式应多元化,以团队为一组,每人负责一道工序制作,同时参与其他工序的制作,增加互评,在给予团队分数基础上给予个人分数。

【参考文献】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案例、课程实训、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涉及知识点多,课程理论性强、较抽象。如何将课堂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点转化为专业岗位对应技能的应用,课程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实训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课程实训引导学生将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技能,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建设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近几年,《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改革,如:项目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等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国家教育部的高职类招生改革后,随之而来的是出现生源多层次,多类型。这样给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课程实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做到实训教学的目标。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实训普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按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去做。整个实训过程学生主动性差,被动学习、相互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如何利用水工建筑物课程实训教学环节,提高课程实训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素养,进行了一下几方面的思考、实践和总结。

1依托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实训案例

我院实施“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的通识课、专业和个性发展、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水利类专业依据专业特点,制定了“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合格”以专业基本知R和基本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一线主要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水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特长方向要求也不相同,其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对于课程实训中如何选择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切合的课程实训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特点,以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知识点为依据,分类收集小型水利工程案例作为实训题目。

案例收集中可以从基层设计单位进行调查,结合往届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急需的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需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岗位技能要求重新选排工程案例,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实训案例。从工程布置、水力计算、识图绘图等为出发点,删选工程案例,将课程知识要点和岗位能力相结合,分类形成课程实训资料库,组建水工建筑物课程实训资源库,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和专业规范的更新,可以每年增添新资源。实训资源可以以“合格”培养为基础,按照“特长”培养方向,分类组建不同类型的课程实训案例资源。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类型和层次进行选题,同一专业按不同特长的实训标准规划课程实训要求。

2以工程案例为导向,编制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

工程案例收集、删选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编写课程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课程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的编写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但是必须以课程实训任务和目的为核心的,要指明课程实训的任务、完成实训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完成实训任务的必备知识和参考条件、课程实训过程的时间节点要求及考核方法等。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课程实训要求不同出发,以工程案例为导向,从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来编写。教师可以按不同专业方向及特长要求组成分类小组,专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搭配,从工程案例资料库中选取适合的案例,按照学生层次、培养方向进一步完善调整,修改完善形成课程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任务书可以从教学目标、课程实训任务、实训进度安排、实训保障条件、提交成果和考核办法几个方面编写;指导书可以从实训项目名称、工程资料、主要做法和步骤、提交成果要求、参考资料几个方面编写。

3基于沙盘模拟、模型制作,转化实训成果

水工建筑物课程属于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和设计原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以往的课程实训中,从整个建筑物资料选取、建筑物设计(水力计算、结构计算)都是以计算为主,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去计算,并不理解。大部分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建筑物作用、基本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清楚,失去了课程实训的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在水工建筑物的课程实训减少计算工作量,改变以往的以计算为主,增加工程图纸的识读和绘制能力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熟读图纸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成果用工程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训练学生Autocad软件绘图能力,而且利用沙盘模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计算成果及图纸转化成模型制作。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利用卡纸、PVC材料,指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按照几何相似、重力相似的原则,制作所设计的单体建筑物模型,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还是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水工建筑物的结构构成,工作原理及结构间的力学传递原理。对学生来讲将以往课程实训中抽象计算结果,转化为形象的工程模型,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教师来讲,可以将优秀的作品留存作为《水工建筑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具,提高理论课程教学的形象化,达到学生、教师“双赢”,真正的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模式。

4以指导和考核为依托,确保实训质量

水工建筑物课程实训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不但要求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高,还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指导教师团队可以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及实验实训教师为主组成,在课程实训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完成计算、识图、绘图及模型制作等实训任务,并能根据学生实训情况及时调整实训任务和实训方式。

课程实训的考核办法,是体现课程实训质量及检验学生实训成果的重要步骤。课程实训的考核应小组为单位,以实训过程成绩为主体,按照指导教师评分、小组组长评分和小组成员互评三个部分,分别按50%、30%和20%的权重分配。教师评分中,按照学生的小组任务,加大学生创新思路的考核分值和模型制作分值,淡化计算成果的分值,真正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组长评分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主要按小组组长的领导和分配能力方面,小组各成员任务完成能力方面,小组团队的合作方面,给出分值,真正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经过几年的水工建筑物课程实训改革、探索和实践,改变以往的教、练形式,学生对课程实训兴趣明显提高,使每个学生在课程实训过程中,依照实际工作岗位及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找到各自的位置,在实训过程每位学生都在小组中承担一项实训任务,在达到课程实训目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这种沙盘模拟和模型制作的实训模式,真正体现的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在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水工结构设计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唐欣薇,谭茶生, 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J], 高等建

筑教育,2016(02):96-98

[2] 史志鹏,刘家春,高职水工建筑物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

践[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56-59

[3] 张改红,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课

程教育研究, 2015(34):238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2)装饰雕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包括城市标志性雕塑(圆雕)、园林景观雕塑(圆雕)、建筑装饰雕塑(浮雕)室内装饰雕塑(浮雕、小件雕塑饰品)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是景观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所应该了解掌握的专业技能。

该课程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深化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利用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由此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欲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必须和国际接轨,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树立具有设计、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而该课程的设立便是对以上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二)教改思路

1.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方式,以装饰雕塑的实训、实践为主,理论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工作室制”以认识材料的不同艺术效果,并采取命题设计的教学法开展教学任务。

3.拟定“工作室制”的教学管理体制,与国际艺术院校和国内先进的兄弟院校接轨。

4.引导学生把装饰雕塑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景观领域,提高其设计素养。

二、教改课程实施目标

“工作室制”是为更好地深入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不同装饰技法,装饰雕塑是通过一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空间的过程,促进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同时也为今后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了就业机会。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装饰雕塑的作用、功能、特点、材料,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

(2)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具备空间造型知识、电脑效果图方法”的职业标准;

(3)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的知识:

(2)用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

(3)能够独立构思、创作。

[素质目标]

(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做到眼、脑、手的协调一致,使装饰雕塑的表现真正成为立体形象思维、艺术设计构思与表现的最直接的工具。

(2)要求对装饰雕塑理论和实际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3)具备一定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方法;正确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服务。

(4)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准确讲解、表述图纸内容,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能够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的职业标准。

三、改革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建议:围绕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进行教学(比如:引进城市景观项目或室内装饰小品实战训练),教学方法建议: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装饰雕塑)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评价

通过对各教学环节中知识点的分析、实训与总结,以及观察、启发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从平面到立体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通过教师作业点评和对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分析和总结,同时可开展小型的作品汇报展来吸收专业人士的宝贵意见。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步骤与技法的掌握应用程度。

成绩构成:符合课题技法训练要求80分+创意分20分。

成绩评定:期评成绩=平时成绩(30%)+学习态度(10%)+课程作业成绩(60%)。

(三)选择当代优秀教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参考书:中外雕塑相关网站装饰雕塑资料、PPT课件。

2.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多媒体设备、模型工作室。

3.校外实训(习)基地利用等方面:课余时间考察校外实训基地,雕塑工厂;考察雕塑实际项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4.实训指导手册:编写《装饰雕塑艺术案例分析实训指导书》,明确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装饰雕塑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的类别、功能、特点,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当中去。

五、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1:景观装饰雕塑效果图设计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命题构思、草图、手绘效果图、电脑出图(利用设计软件)模型制作

工作任务

1.虚拟雕塑项目命题设计方案:要求构思巧妙新颖(4课时)、设计1-2件草图(版面不限)设计说明100字以内。

2.电脑制图(12课时)效果图要求彩色打印(A4版面)一张并装裱。要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完成作业。

活动设计

根据命题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实际项目操作中装饰雕塑功能与作用,以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1.虚拟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为学生下达命题设计任务(例如;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按草图的方式体现,(即时辅导、讲评)。学生自己要介绍构思意图(如;寓意、选用的材料等),鼓励学生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2.虚拟项目效果图实训:根据雕塑环境平面图、立面图以及相关实际尺度,通过雕塑设计草稿进行电脑彩绘效果图设计制作(教师即时辅导、讲评)。重点强调效果图版面设计的效果是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关知识

素描基础、浮雕、圆雕、现代装置雕塑、电脑制图软件。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设计雕塑方案并绘制效果图。

项目2:装饰雕塑模型制作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雕塑材料训练,掌握不同材质的特性、表现力。方法与技巧。

工作任务

1.要求把效果图的设计方案用立体造型方式体现(12课时)。

2.项目流程要正确,表现技法熟练并突出表达设计意图的模型(20-30公分大小、材料不限)。

活动设计

提供城市景观空间,如广场、社区、校区景观雕塑等,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流程训练,强化学生技能,重点强调创意、规范雕塑设计流程及效果图技法的表现(4课时)。

1.优秀作品欣赏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构思草图练习

项目3: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后期作品效果处理(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材料的特性、表现力及雕塑制作的步骤、程序,方法与技巧。最终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做不同目的构思的作品效果。

工作任务

要求掌握不同材料的应用(比如;金属、石材、木材、或综合材料),完成作品后期的艺术效处理(12课时)。

活动设计

带学生去户外参观材料市场,搜集材料图片素材,以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导,强调技法的同时,更强调设计的重要性,用实材表现设计方案(4课时)。

1.拍摄、收集材料照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程总结

1.优秀作品欣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雕塑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雕塑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4.对本课程环节的学习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在授课之前事先树立明确的目标,以目标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还能增强教学效果,利于学生技能发展观的形成。

1.专业能力目标

对于建筑专业的能力,应要求做到:①能制订有效的施工计划;②能有效对施工过程进行组织与协调;③拥有专业熟练的技能;④对工程结果的评定总结能力。

2.职业精神目标

建筑行业作为一项难度大、强度高、环境多变的专业,在对作为将来从业人员的学生进行培育时,对其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除了需要有基本的团队协作与吃苦耐劳精神外,还必须拥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意识,才能保证施工快速安全地进行下去。

二、完善实训课教学方法

1.有效利用现场情境教学

建筑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是让学生将从书本上习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体验转化为头脑中真正知识的有效环节。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浅,缺乏经验,并没有真正接触或体验过建筑行业,假如在此时对其灌输过多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失去积极性。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可使用大量现场教学或者情景模拟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内容,如利用实训课时间带学生参观社会上的施工场地,体验实地操作,或者在课堂上利用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方法以加强直观认知。

2.师生间互动与合作

在具备了完善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在实训课教学时能否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点,提出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点。由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过少,在刚刚接触建筑专业的知识时总会出现一知半解,难以全部消化理解的情况。作为教师,应当在此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中认为的难点疑惑:如在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为学生答疑,或者在课后深入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找出每一个学生的不足与欠缺,对其引导指正,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利用模型

在上文提到的实践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从直观主体上对建筑学有了了解;然而对于建筑的内部结构、材料类型尚存在很多疑问,而这些内容仅通过书面的知识来补全显得过于抽象,因此,可用三维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分析来弥补这一空缺。教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三维立体模型的制造。材料可用纸、木头、铁丝、陶土等,做出模型后教师对每位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模型来讲解构造与材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最为直观的认知,还培养了其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

4.加强实践训练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才是培养职业能力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实训的先后顺序应依照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师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搭建建筑中最基本却最重要的脚手架为例:教师先根据此项目选好场地,提供所需资料与材料,再利用课堂时间先向学生具体展示工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学生进行任务分配之后,开始讨论脚手架的材料并研究正确的搭建方法与工序,并做好记录。在进行真正的实地实验前,还可以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拆解来分析正确搭法的原理与错误搭法的原因所在,避免材料的浪费。

三总结

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应按照之前所讨论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安装,教师应在场指导,解决在实际操作时发现的新问题,同时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实践操作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应做好评价小结,总结每一组在操作时遇到的不同问题,针对每一个疑点进行讨论与答疑,并做出必要的引申讲解。在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中,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配合现场调研、情景模拟的方法辅助理解,以广大学生为主观能动对象,为建筑行业岗位提供真正优秀的人才。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模型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三本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兼顾着教学与实践的双重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模型设计的整体策划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如何结合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模型设计的创新,对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近似专业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基本都有部分与建筑模型设计相关的课程,但总体上课时不多。在我校则把该门课程定位为专业选修课,作为拓展学生能力的一门课程,鉴于课程的性质问题,学校没有投入大量资金组建模型实训室,对其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研究则更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侧重于模型制作本身,让学生直接搜集些效果图,然后将效果图以模型的形式制作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很难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另外由于模型实验室设备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很多想法无法在模型中很好的表达出来。因此,针对目前三本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型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实践与探索

2.1 改进传统的教学思维

国内的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制作过程轻设计环节的状况。这个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在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教学中,虽然认同模型推进设计的思路,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设计阶段忽略了模型的制作,就是模型制作仅仅用于设计成果的表达,没有真正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在国外设计教育中,会较早地对模型课程加以重视,灌输给设计转化为模型,通过模型的初步制作发现问题再更好地优化设计这样的一个观念。在欧美等许多国家的艺术设计课程中,都非常重视模型的运用,模型甚至就像草图一样作为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改变重制作过程轻设计环节的状况,注重对模型设计环节的引导。

2.2 加强模型实训室的建设,考虑成立模型设计工作室

针对我校模型实训室设备不足的问题,引入了模型制作的先进设备,如激光雕刻机、切割机等。同时可在实训室的一角建立模型设计材料展柜,展示各种单体模型材料以及优秀学生的模型设计作品。通过先进工艺设备的引进,学生的模型制作能力有所提高。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考虑成立模型工作室的形式,可在外适当接一些实际的模型工程,让学生多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来。

2.3 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渗透

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渗透,将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与我校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表现、公共环境设计、环境小品设计、植物配置设计等课程的结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专业基础课程的运用。通过专业设计课程与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结合,推进设计的进程并深化设计,然后再通过设计指导模型的制作,模型制作反过来优化设计的过程来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由于目前国内模型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课时设置比较短,针对此现状,通过结合学生在前期的专业课程中做好的设计方案,将方案深化并制作出设计模型,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在短期内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的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将学生的设计转化为模型的过程中,再一次去进行深入思考而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

2.4 对模型制作过程进行优化,增加“纸模”环节

由于模型制作材料的专业性,建筑模型课程的制作费用比较高。一方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增加了“纸模”制作环节,即在最终制作出模型实物之前,要将设计以实际模型制作比例先用硬纸或卡纸制作纸质模型,通过对纸质模型的修改及优化,最终确定了纸质模型后,再利用模型专用材料制作出实体模型。在增加了纸模环节后,学生改变了以往浪费模型专用材料的问题,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制作,组员之间再进行分工合作,不仅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结语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问题的提出

(一)《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特点

《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是中职教育“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重点培养电冰箱、房间空调器等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维修保养专业技能。作为与社会考证接轨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的水平。因此操作、动手是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技能培养是该课程的核心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在全球制冷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小型制冷装置领域更是独占鳌头,已成为全球家用小型制冷设备制造中心。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小型制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产品层出不穷,热泵热水器、红酒柜等特种制冷设备得到迅猛发展,电冰箱、空调器更是已经普及,小型制冷市场日渐壮大,社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空间增大。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这些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课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上、不能与真实的工作过程相合、不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导致中职毕业生技能水平不能达到行业岗位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改革的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共同提高,达到企业上岗要求;使学生顺利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考试,取得相关证书;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将来的职业岗位,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

改革的做法

笔者根据多年来制冷专业的教学经验,从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教学项目开发三方面入手,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础理论课程教学

技能提高依托于理论知识,牢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制冷专业理论课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等多门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难度大及抽象化是中职制冷专业师生深感头痛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准则。对于《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确定以下教学知识点为必备教学内容,在本门课程学习前要求学生进行过学习,并基本掌握。

(1)热力学知识

①热力学参数:温度、压力、比体积、内能、焓、熵的概念;

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③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定温、定压、定容、绝热;

④热力循环:正向循环、逆向循环的概念;

⑤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⑥蒸汽的性质:过冷液体、饱和状态、过热蒸汽、显热、潜热的概念。

(2)传热学知识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3)制冷原理知识

①常用制冷剂性质:R22、R600a、R12、R404a、R502等;

②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与实际循环;

③回热循环;

④工况变化对制冷循环特性的影响。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小冷课程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单一的拥有几十台小冷装置的实训室不能满足实训课堂教学的需要。小冷课程的技能培养重点为铜管的加工与制作、铜管的连接、小型设备调试与维修,通过建设以下三个实训室,能够满足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

(一)焊接实训室

此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的钎焊技能。钎焊是小型制冷系统管路连接的主要方式,该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单独设置实训室以确保课堂安全。实训设备应采用小型焊炬以降低危险,同时可以节省投资。实训室需安置自来水管,实训设备至少要有小型焊炬、台钳、胀管扩口器、偏心型扩口器。

(二)铜管加工实训室

此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的管路加工与制作技能,同时可以用于讲授理论知识。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工位,且工位的数量能满足上课学生数目。工位上能够有抽屉用于存放工具,每个工位应配备的工具至少为:胀管扩口器1套、偏心型扩口器1套、弯管器1把、钢板尺1个、盒尺1个。

(三)小型制冷设备维修实训室

该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小型制冷系统的维修调试技能。实训设备为电冰箱及家用空调器,实训工具要有真空泵、三通修理阀、钳形电流表、万用表等制冷维修基本工具,并且要有足够的铜管及制冷剂等耗材。

教学项目开发

《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电冰箱、冷藏柜、家用空调器、汽车空调等小型制冷设备,但是以电冰箱和房间空调器教学为主。笔者以电冰箱教学内容为例,采取以制作电冰箱模型为成品的教学方案,开发实训教学项目。

(一)实训成品介绍

制作一个具有储存、控温、制冷功能的电冰箱实训教学模型。该模型制作要求由老师给出,教学过程中电冰箱箱体制作、制冷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零部件安装、电冰箱系统调试与试运行整个制作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二)实训项目开发

方案以制作教学模型为途径,开发五个教学项目。项目的开发以实训为主,项目内容与电冰箱理论知识点相衔接,注重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强调“技能为主,学练结合”。

(三)项目任务开发

对于每个实训项目开发合适的教学任务,项目任务涉及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内容,通过各个项目任务的学习,完成课程内容的传授。以“电冰箱制冷系统的连接”实训项目为例,下表中列出了该部分的学习任务及任务要求。

总结

通过两年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校“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考证的合格率达到100%,学生的考核评价优秀率达到80%,先后有3名学生在天津市技能大赛制冷项目中获二、三等奖,2011级制冷专业全体学生考取了海尔集团的制冷维修工上岗证,毕业生越来越受社会欢迎。

技能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锻炼并提高学生制冷工基本操作技能是《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积极地分析、反思、探索教学,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生产、维修、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模型制作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技能;实训;实战;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在建筑工程施工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较之其它专业课而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了基础性专业课的有关知识后才能有效地学习,职校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有待提高,平常积累的知识并不充分,这给计量与计价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不管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预算技能并能进行实际操作是教学的关键,实现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有效“对接”。

基于职校学生学习情况的特殊性,教学中借助建筑实体模型应始终贯穿其中,尤其在后期的实训过程中可大大提高学生技能的应用能力、实践的操作水平。

一、实训强化技能,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把一栋建筑的土建可分解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与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四大块,每讲解完一大块便进行图纸的实战练习。

具体做法是在用图纸实训前,先结合利用学校实训基地中的建筑模型,开展如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梁板柱工程、墙体工程、门窗工程及抹灰工程等实际建筑构件的预算编制。在这些分部的教学实践中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对施工图预算造价的影响是最大的,它占总造价的30-40%。尤其是其中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最难的,由于中职生学习能力的现状,一般的认识、读懂图纸都需一段时间,何况现在结构图纸都采用了“平面整体表示法”进行标注,其知识点是最难理解、最难想象、最难巩固和最抽象的。我校实训基地中柱、梁、板的钢筋绑扎实体模型很好地帮助解决这一教学难题,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性认识,通过测量到绘图到实际操纵再到最后的工程量计算、查定额一系列中提高了识读图、测量、施工技术、预算等的综合能力。

教学上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任务的确定、完成、对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估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因为“平面整体表示法”教学教材上一直以来是空缺,所以教师首先应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把知识点化难为易。以下是用项目教学法在实训基地开展钢筋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教学的一个案例。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讲解

KZ钢筋的构造连接知识点讲解是按施工顺序由下往上从基础层的钢筋制作、绑扎、锚固开始,到中间层,再到顶层逐步进行。

第一部分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保护层取值:有垫层时一般取40mm,无垫层时一般取7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第二部分中间层

(一)柱纵筋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按图集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教学。

第三部分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三、实训基地参观模型

在黑板上讲授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初步印象带着问题到实训基地现场。

分组带学生围着柱子钢筋绑扎模型进行讲解,进一步让他们熟悉其中的每根钢筋的构造与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

四、实际丈量、按图施工操作

准备好安全帽、卷尺、下料钢筋、铁丝、笔和纸等分组进行实际丈量,将每组的丈量结果公布于黑板上,取统一准确值(有实际的施工图纸作参考),然后绘出图样;在绘出的图样基础上(下工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绑扎钢筋。

五、计算应用

有了前面的理论学习加实践技能操作作铺垫,学生技能的综合能力尤其在预算的理解、应用能力方面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算出每一分项的工程量,查、套定额;求出每项直接费,把所有的结果汇总;

六、归纳、总结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选一组员畅谈感想。学生在此基础上计算实际工程图纸中的内容就相对容易理解多了。

七、实战总练习。

在学生进行了实际建筑构件的预算编制后,将已经准备好了的实际施工图纸拿到教室让学生分组练习。

在实训基地上课认真的基本上已能按图纸算出钢筋的用量,但如何带动落后面?采取措施:将全班分组、分块、座位打乱,让不会的围着会的一起算、一起讨论,老师就主要负责把关,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此实践后大部分人接触到工程实际图纸后不用紧张,也能较轻松地应用。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特点:

教学对象学生的主体性。让我们摆脱了“一支粉笔”、“满堂灌”、“填鸭式”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脱节的教学方法,教师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到最后答疑解惑、归纳总结,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从分组讨论、接受任务、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到分析得失、提出困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做学合一,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课堂直观、情景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而言,既要多利用现成的建筑如柱、梁、门、窗等作为最直观教学参考之用,同时更要应用实训基地的建筑模型如基础、钢筋、模板等帮助我们解决“直观”上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成果明显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小组从量尺寸到现场制作、绑扎都离不开同学间的团结、互助、沟通交流的能力;另外这一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掌握了计量与计价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巩固落实了制图、测量、材料、施工技术等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年

上一篇:低压配电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会计实训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