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1 01:26:43

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脊柱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6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脊柱转移瘤43例(66.2%),X线平片确诊24例(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脊柱转移瘤

临床研究显示,脊柱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特别是肝癌、肺癌骨转移最常见累及的部位,多数学者认为脊柱转移瘤的多发性与脊柱系统血流丰富及其特殊静脉系统存在密切关联[1]。早期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判断脊椎转移瘤存在与否,以及转移瘤的侵犯程度和范围,对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价也极为重要的意义[2]。对此,笔者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诊断的65例脊柱转移瘤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拟对照研究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敏感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 年10月笔者收集了6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46~73岁,平均(53.5±6.0)岁;原发性肝癌20例,胃癌16例,肺癌10例,乳腺癌11例,前列腺癌5例,宫颈癌3例。上述病例患者主要就诊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局部疼痛,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症状如放射痛、病理反射、触觉功能丧失等。全部病例同时进行常规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

1.2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就诊后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同时采用Phillips Brilliance型螺旋CT机对检查椎体进行连续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肘正中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100 ml,延迟16~21 s后行动脉期增强扫描,层厚2~3 mm,FOV 20 cm;应用ADW 4.2工作站处理动脉期、静脉期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层厚1.25 mm,螺距1 mm,矩阵512×512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以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及CT表现,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脊柱转移瘤例数、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骨折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螺旋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 65例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脊柱转移瘤43例(66.2%),X线平片确诊24例(36.9%),螺旋CT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P

2.2 脊柱转移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诊断发现受累骨节数86个、椎体骨质破坏44例、骨性椎管受累25例,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受侵44例,检出例数明显多于X线平片。见表2。其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图像显示病变椎体或椎弓、小关节、棘突等附件骨质破坏呈筛孔状、虫蚀状、溶骨样破坏39例(图1-2),成骨样破坏5例(图3)。

3 讨论

脊柱是全身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有研究表明,约50%~83%的癌症晚期患者检出有肿瘤的骨转移症状[3-5]。一般认为,除动脉、淋巴、蛛网膜下腔及邻近病灶等途径外,多数脊柱转移瘤是因胸腹腔内静脉中的癌栓直接侵入椎静脉系统、转移至脊柱所导致的。

脊椎骨髓瘤以椎体多灶性、小片状、虫蚀样骨破坏为主,按骨性破坏分型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三类,本组螺旋CT检查发现的44例椎体骨质破坏病例中,溶骨性破坏就占大多数,共39例,成骨型仅5例,未发现混合型改变。但脊柱转移瘤的CT表现取决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和不同部位,肺癌、胃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呈溶骨类型于不同部位的CT表现也是有所差异的[6-7]。其中,多数脊柱转移瘤呈溶骨性破坏,溶骨性破坏往往较完全,破坏灶多位于椎体中部松骨质内,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缘不规则,螺旋CT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见椎体骨破坏灶内有少量残留碎骨片,原发癌多为肺癌、胃癌等[8];成骨型破坏CT表现多反映为斑片状、结节状或椎体骨质密度均匀、一致增高,此型多见于乳腺癌、鼻咽癌。

此外,与多层螺旋CT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和评估的敏感性比较,X线平片检查确诊率较低,且在判断受累椎骨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等方面,螺旋CT检查也显著优于X线平片检查,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X线平片仅能显示骨破坏50%以上的肿瘤病变情况[9-10];(2)常规X线检查无法探及椎间盘情况,而螺旋CT轴位扫描和矢状位重建则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对阅片医师判断肿瘤瘤体体积、肿瘤是否侵及椎间盘均有明显帮助;(3)螺旋CT冠状位重建对于关节突、椎板和椎弓根系统破坏程度也有较好的特异性表现。因此,与传统X线平片检查相比较,多层螺旋CT可通过多种三维重建方法进行后处理工作,可提供更多有关椎体破坏的信息,是诊断脊柱转移瘤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韦日宇,向子云,肖树恺.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三维重建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3):151-153.

[2]全祥.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的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J].西南军医,2012,14(4):581-584.

[3]李波,赵泽刚,罗君华,等.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4-15.

[4]许凤娥.脊柱转移瘤MRI与CT诊断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0):120-121.

[5]李文荣,张明勇,郭雄,等.64层螺旋ct在脊柱扫描和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20(4):210-212.

[6]柏建平.脊柱转移瘤58例X线诊断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37-1938.

[7]王卫国,谢其根,吴春根,等.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105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9):747-751.

[8]彭云海,滕文军,路其.脊柱转移瘤的X线、CT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7-18.

[9]李豪刚,郭学军,李兴荣,等.MRI、CT及DR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5):1236-1238.

[10]肖建如.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9):652-657.

(收稿日期:2013-03-06) (本文编辑:连胜利)

上一篇:三种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一篇:16—MSCT及立体三维重建SSD技术诊断多发性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