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SCT及立体三维重建SSD技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时间:2022-10-27 01:45:55

16—MSCT及立体三维重建SSD技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多层螺旋CT及立体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多层螺旋CT及立体三维重建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3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均见广泛性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骨质破坏,其中,肋骨骨质破坏5例,胸骨骨质破坏2例,胸椎、腰椎、骶尾椎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11例,骨盆骨质破坏8例,病理性骨折2例,软组织肿块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立体三维重建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诊断价值,但临床确诊还得依赖于骨髓穿刺活检。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层螺旋CT; 立体三维重建技术; 病理学

骨髓瘤(myeloma)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网织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分化的瘤细胞类似浆细胞,又称为浆细胞瘤(plasmacyloma)。有单发与多发之分,单发者称孤立型骨髓瘤,多发者称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上往往以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文献报道,MM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本文就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3例MM的CT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13例MM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43~69岁。临床表现以全身疼痛、发热为主,13例均表现为全身疼痛,其中4例出现发热(体温在37.8~38.9℃),3例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

1.2 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西门子Emotion 16层螺旋CT扫描。9例扫描部位为头部、胸部及全腹部;3例扫描部位为胸部、腰椎及骨盆;1例扫描部位为胸椎、腰椎及全腹部。所有病例经平扫获得的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后,均行立体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

2 结果

13例均见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的骨质破坏,本组病例经MSCT及SSD处理后显示,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13例,肋骨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图1),胸骨穿凿状骨质破坏2例,多发肋骨鼠咬状骨质破坏4例(图2),胸椎、腰椎椎体及附件不同程度虫蚀状骨质破坏11例(图3),骨盆虫蚀状骨质破坏8例,骶尾椎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图4),胸椎椎体广泛性骨质疏松、斑点状骨质破坏并椎体病理性骨折1例(图5a-b),腰椎病理性骨折1例,单发肋骨病理性骨折1例,软组织肿块5例(图6)。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于原发性骨髓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所引起的复杂的恶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2]。常见于中老年人,青年也可出现[3]。

属造血系统常见的第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10%~15%[4],具有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等临床特点。资料表明,40.9%的MM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会有不同程度的延误,平均误诊率为45.93%[5]。以往对本病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检查,而骨髓脱钙达25%~40%才会出现异常X线表现,以致X线平片只能反映晚期及较大或较为明显的病变,从而使MM易于误诊、漏诊[6]。MS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结合立体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更好地发现骨骼细微病灶,在MM的影像诊断中完全可替代X线平片检查。文献报道,MSCT不仅对一些特殊部位(如胸骨和肋骨等)较小的病灶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同时还能评估骨髓瘤所造成的骨髓累及情况、骨质溶解破坏及髓外软组织受侵以及髓腔的改变等情况,使骨髓检查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都大大提高,对早期和不典型的骨髓瘤病变显示优于X线平片检查[7-8]。本组1例MM经MSCT平扫发现左侧第10肋骨后段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见软组织肿块,经SSD图像后处理发现胸廓组成骨广泛骨质疏松及虫蚀状、鼠咬状骨质破坏,充分显示MSCT对MM的敏感性。国内张宗涛[9]认为,要提高对MM的诊断率,首先应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MM的MSCT表现错综复杂,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CT表现各不一样。CT较X线平片能更早期显示骨质细微破坏、骨质疏松及骨外侵犯的程度,其主要表现有:广泛性骨质疏松;多发性骨质破坏;骨质硬化;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10]。SSD能更好地、清晰地显示CT平扫不能显示的病变,本组病例中,5例经胸部CT平扫未见确切骨质破坏,1例经胸部CT平扫发现左侧第10后肋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经SSD处理后均发现胸廓组成骨广泛性骨质疏松并穿凿样、虫蚀状、鼠咬状骨质破坏。其中1例为左侧第10肋骨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各相邻骨质见多发性虫蚀状骨质破坏。本组病例CT表现与文献相符,未见明显骨质硬化表现。MM主要应与转移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鉴别[11]。与转移性骨肿瘤相鉴别:MM的特点是骨髓瘤引起肋骨或长骨骨质破坏,常伴有软组织肿块,本组出现1例见图6;而转移性骨肿瘤引起骨质破坏不伴有此征。与巨细胞瘤相鉴别:巨细胞瘤为单发,多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呈偏心性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好发年龄为20~40岁,年长者较少;而多发性骨髓瘤为多发,且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发于扁骨、不规则骨。

MSCT及SSD技术对MM影像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平扫发现骨质破坏或临床考虑本病时,建议加做SSD处理。尽管该方法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部分不典型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临床确诊MM还需依赖于骨髓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傅爱林,沈文香,罗青松.多发性骨髓瘤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701-1702.

[2]郑雷.多发性骨髓瘤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983.

[3]胡志润.青年多发性骨髓瘤1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86.

[4]陈华星,杨圣,芦健民,等.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09-110.

[5]班爱军,杜卫杰.多发性骨髓瘤误诊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6):196.

[6]于慧华,刘丽辉,万洪亮.多层螺旋CT对骨髓瘤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66-67.

[7] Horger M,Kanz L,Denecke B,et al.The benefit of using wholebody,low-dose,nonenhanced,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follow up and therapy response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J].Cancer,2007,109(1):1617-1626.

[8]陈仲武,陈益光,李跃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影像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1):35-37.

[9]张宗涛.多发性骨髓瘤48例影像学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53.

[10]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0-571.

[11]方华盛.多发性骨髓瘤19例的X线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21-122.

(收稿日期:2013-04-02) (编辑:连胜利)

上一篇: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 下一篇: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病因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