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币一体化合作基础研究

时间:2022-06-21 10:14:27

东亚货币一体化合作基础研究

[摘 要] 随着欧元成功实施和拉美国际美元化呼声的提高,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一时间成为学术界竞相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障碍。

[关键词] 东亚 货币一体化 可行性

在欧元得以成功实施后,世界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东亚,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一时间成为学术界竞相研究的热点。

一、研究回顾

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国外学者多从货币合作的经济条件进行论证。Junichi Goto(1994,2001)研究了东亚地区一体化和货币合作的经济先决条件。Hazel Yuen(2000)采用动态方法,对东亚地区是否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进行研究。戴金平、熊性美(2001)通过对与欧盟的对比,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杨胜刚、黄文青(2002)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进行了研究。张蕴岭(2001)对东亚合作的驱动力、进程、前景、长远目标和可能障碍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阐述。余永定等(2002)则根据最新资料对亚洲金融合作的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二、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最优货币区理论指出,一个经济区域是否能形成货币一体化可以依照经济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要素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似性五个标准来判断。

1.要素自由流动

Mundell(1961)提出应该把要素的自由流动作为形成最优货币区的首要标准。他认为要素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区域更适于建立最优货币区。我们以劳动力要素流动限制为例对东亚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发现东亚地区各国和地区所遵循的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公约各有不同,并且各国和地区劳工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自由之家”指数明显过低,这导致了东亚国家和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存在很大障碍。

2.经济高度开放性

Mckinnon(1963)则主张把高度开放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重要判据。东亚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开放度差异过大,必然加大建立统一货币区的难度。同时,东亚地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并不发达,很多还处于讨论和研究阶段,可见区内贸易与投资合作程度依然较低。

3.金融一体化程度

这一标准是1973年由詹姆斯・伊格拉姆(James Ingram)提出的。除香港和新加坡以外,东亚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非常低。同时,东亚各国对资本流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资本项目还远未开放,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加强了。

4.政策目标的一致性

爱德华・托尔(Edward Tower)和托马斯・威莱特(Thomas Willett)在1970年提出应以政策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确定标准。东亚各国中,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内净储蓄率差异都较大,这反应了各国政府政策目标的较大差异,可见,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建立还存在政策协调的难题,这也加大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难度。

5.经济发展水平

有些学者认为,相对较为接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货币区域一体化的形成。而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却很大。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是日本、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均在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大陆和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收入还不足1000美元,可见差距之大。这显然对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建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各项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就目前来说,短期内建立货币联盟还有较大困难。结合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形成大致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例如东亚货币基金EAMF(East Asia Monetary Fund);二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MR的东亚汇率联动机制EAERM(East Asia Rate Mechanism);三是最终过渡到东亚单一货币区EACA(East Asia Currency Area)。总之,虽然现阶段建立起完善的单一货币区的条件还不具备,但是可以循序渐进的构建区域货币体系,通过区域层次的货币合作,确保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最终实现货币合作的目标。

在东亚货币合作中,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应对积极参加东亚货币合作并发挥领头作用。中国具备了参加并领导东亚货币合作的能力。中国参与领导东亚货币合作将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的开放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参与领导东亚货币合作,使人民币成为东亚支付货币,是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一极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蕴岭:东亚合作及其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3.(11)

[2]余永定 何 帆 李 清: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国际金融研究,2002.(2)

[3]李 晓 丁一兵: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构建: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选择.国际经济研究,2003(4)

上一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 下一篇: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