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荒山资源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06-21 06:25:53

安庆市荒山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 要】安庆市的荒山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因开发力度不足、自然环境的恶化及监管不力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笔者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安庆市的荒山资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林下经济

安庆市主要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的北岸,地处北纬 2 9°47′~3 1°1 6′,东经 1 1 5°44′~1 1 7°45′,是安徽省五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市辖7县1市3区,国土总面积1.54万平方公里,林业用地61917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8.8%。其地势主要从西北大别山区倾斜于东南长江沿岸,逐渐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等三种地貌。2000年以前,各地积极植树造林,基本消灭了荒山。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因木质原料的社会需求量大大增加,加上部分地区的林业经营管理不善,滥砍滥伐、火灾等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荒山。据统计,安庆市的荒山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潜山、宿松、太湖、岳西等县,面积约12714公顷,占全市荒山总面积的73.8%,荒山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为合理地开发我市的荒山资源,达到绿化国土及增加群众收入的目的,笔者就我市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存在的问题

安庆市山区的荒山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5℃,最低月平均气温3.2℃,最高月平均气温29.2℃;年平均降水量1368mm,降雨天数139.1天,发展农林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林业的比较利益逐渐降低,农村劳动力大多都转移到了第三产业。据调查,目前安庆市两百多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超过一百万的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其务工的收入大约占安庆市农户总收入的1/3以上。随着政府部门对农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荒山资源也逐渐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开始了初步开发,并逐渐向着产业化开发阶段发展。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还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开发力度不够

开发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发主体比较单一。目前,各地在荒山开发过程中,主要是以小企业及大户为主。因为参与开发的小企业和大户资金实力不足,开发的规模有限,远远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这些小企业主没有相应的技术及资金支持,荒山荒地资源难以有效地利用,加之林业行业特有的生产周期长、投入大的性质,导致其开发的成本较高,收益较少过程较慢,造成开发的总体程度相对较低。二是开发品种单一。参与开发的企业和大户资金少,没有规模效应,基本是停留在进行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产品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从而抗击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1.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开发企业因受到利益驱动,采取的一些轻投入、重回报的短视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据相关资料显示,安庆市山区的环境恶化主要是以中等强度的沟蚀为主,其侵蚀的模数每km2达到了1000t,不仅造成地表的支离破碎,同时还造成大量土壤矿物质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的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造成下游水系的淤塞。而一些购买荒山的经营者,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很少会考虑到生态效益。他们大部分都是采用全垦的方式来进行开发,直接导致荒山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这些荒山资源大部分又是集中在我市西北部的大别山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是恶劣。

1.3 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现阶段,大部分林农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对荒山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而有能力的小企业和大户对荒山的经营承包,主要是谋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当初村集体在出让当地荒山资源的经营权时,基本上没有明确具体的关于生态方面的要求,完全是依靠经营者的自律来保护生态环境。这导致许多经营者在开发时不注重生态的建设,出现各种忽视生态环境的开发举动。同时,由于村集体和农民也能得到荒山经营承包的一部分费用,甚而有的农民还能在这些破坏性的生产活动中得到一些利益,这使他们对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漠然置之。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这需要林业部门未雨绸缪,制定相关管理监督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做好防范工作。

2 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2.1 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无序的开发会给环境造成破坏,但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山区多变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对安庆市的荒山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开发和利用,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2.2 脱贫致富的途径

安庆市共有8个县(市),其中有5个县均是贫困县,荒山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把当地的特色资源作为其开发利用的突破口,通过对荒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把全市农林特色做特,把产品做优,把规模做大,把品牌做响,把产业做强,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农民在荒山开发的过程中,也可以务工的形式得到报酬。调研发现,现阶段小规模的荒山开发,已经有部分当地农民从荒山资源开发中获得比较高的收入,身份也由单纯的农民转变为林业产业工人,而且林业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3 解放劳动力

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趋势是规模化,而规模化的荒山开发利用必然要用到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这样可以将更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劳动力的解放一是可以让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参与到第三产业的建设中去。而且,由于开发利用而产生的荒山流转费用也给了这些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一个创业的启动资金;二是可以让农村劳动力思想上得到解放。规模开发,先进的营林技术和经营理念必不可少,农村劳动力在此过程中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践证明,思想新一新百新,观念变一变百变,一个新的思想和观念的形成,往往就是一步台阶、一项突破和一笔财富。

3 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构想

安庆市的荒山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多样性,在开发利用时,应该根据安庆市荒山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从制度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引进、开发利用的方式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来综合考虑,促使安庆市荒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目的,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3.1 引入大造林企业

实力雄厚的大造林企业为减小成本,通常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这对迅速消灭荒山有极大的好处。同时,大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下游产品链,他们认可造林是其产业中的一部分,对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在开发过程中,会采用先进的营林技术,尽可能的缩短生产周期。并且,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小企业和大户不可企及的。

3.2 发展林下经济

荒山的开发利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荒山的面貌,恢复其森林的本性。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增加其绿化面积,增强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其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但林业是一个生产周期长、投入大的产业,为尽快得到效益,发展林下经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在荒山开发的前几年,利用苗小、行间不郁闭的特点,进行短周期农作物的套种。林下经济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如林药间作、林粮间作。同时,以林业作为其基础技术,依托林下产品,发展其他林副产品的深加工,从而达到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较好结合。

3.3 发展经济林

经济林以其生产周期短、效益高、适宜农户经营的优势,在丘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作为开展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完全可以成为安庆市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主打方向。发展经济林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经济林相对于用材林的生产,可以说是一个较快的投资回报项目。但要注意的是,在经济林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产品的贮藏以及加工增值工作,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新兴产品。同时,经济林的发展要走规模化的道路。实践证明,分散型经营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更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从而难形成规模化的产品集散市场,导致销售成本提高和原料产品因销售不畅而耗损比例大。

3.4 建立健全监管监督制度

合理的荒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不当的开发,却会给山区人民带来恶果。为有效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要求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监督机制。林业部门要在此过程中,发挥监管职能,合理规划,力求不断改善和优化山区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能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飞,王振营,万福绪等.徐州市区丘陵荒山生态风景林规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142-146.

[2]宋锡文,刊、利,梅雪莉等.保护森林资源推广使用旱甸子地、荒山、荒地及农田地种参技术[J].现代园艺,2012,(6):46-46.

[3]刘光田.云阳县开发荒山资源发展经济林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3,(4):75.

[4]王岩.汤旺河林业局森林资源消长和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D].东北林业大学,2011.

[5]尹亮,崔明,周金星等.岩溶高原地区小流域土壤厚度的空间变异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1):51-58.

上一篇:现代林业对深州发展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宁洱蚕桑产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