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阳县雕刻产业集群规划研究

时间:2022-06-21 06:15:25

河北曲阳县雕刻产业集群规划研究

摘要:目前曲阳雕刻产业已经显现出产业集群“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初级阶段所表现出的基础性特征。随着整个雕刻业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开始转化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曲阳的雕刻产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群的迅速成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曲阳雕刻产业集群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曲阳;雕刻产业集群;规划

一、曲阳雕刻产业发展概述

河北曲阳县雕刻技艺兴于汉而盛于唐。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两千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成就了曲阳在艺术殿堂的历史地位。1995年国务院正式将曲阳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6月,“曲阳石雕”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阳的石雕企业主要定龙公路为轴线,在两侧成翼状分布,目前重点建设“东方雕刻城”,从生产规模来看,全县雕刻企业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0多家,建立企业集团3个,这些集群内的大型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技术实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已经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集群内多数企业已经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并逐年增加投入进行技术改造。

二、曲阳雕刻产业集群化发展必要性分析

目前曲阳雕刻产业已经显现出了产业集群“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初级阶段所表现出的基础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促进集群的“节点密切联系”与“形成复杂有机整体”的关键性特征凸现,实现信息通畅、协调发展、整体激发“产业集群效应”。曲阳雕刻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与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民间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从而为曲阳地方经济形成日益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格局奠定基础,为区域经济的整合和雕刻支柱产业的形成奠定基础,为地方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

三、曲阳雕刻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的设想

(一)总体目标

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曲阳雕刻产业集群。促进雕刻业的发展模式的外延扩张与内涵打造的双向延展,成为产业结构合理、支撑体系完善,资源利用节约,专业市场繁荣,经济效益突出、创新能力强劲的特色产业基地,使雕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拉动曲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发展计划

争取用3-5年的时间,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形成充满活力、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雕刻产业集群。

1、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尽快实现规模化联合采购及参与矿山开采的突破。建设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是曲阳石材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是控制资源,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供给成本。参与异地开发资源就可形成对资源控制力。大规模采购将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采购效率和资源供给质量,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质。曲阳目前都是中小企业,企业个体又没有能力构成大规模的采购能力,因此,实施联合采购是一条有效途径。

2、全面推进营销平台建设,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化市场方面实现突破。对企业而言,仅仅简单做好生产和服务工作,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胜,将十分困难的。企业必须开展营销活动,通过营销来推销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同样,对于一个产业集群而言,不营销就没有景气,产业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扩大产业影响,为企业建立营销的平台,国内成功的经验表明,大规模的专业市场对拉动产业发展作用巨大。曲阳石材产业的营销工作已有了一定基础,建立了曲阳国际石材城;有一定的开办和参与石材展览会经验;“曲阳石材”已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

3、人才培育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率先在骨干企业中实现突破,造就一批现代企业家,艺术、管理等类型的人才。目前曲阳的石材产业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产业要完成第二次创业,对人才要求也进入了更高层次。人才缺乏问题已困扰着曲阳石材产业的发展。构筑现代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队伍,是造就曲阳现代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群产业和企业的迫切要求。因此一定要在现代企业家、艺术和管理等类产业人才培育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建立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包括建立培训条件及对有贡献人才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政策。

4、依托资源、专业市场,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优势企业培育的突破。骨干企业不强、缺乏对产业的带动力,这是曲阳的瓶颈性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项贯彻始终的长期战略任务。在现有的条件下,应抓住机遇、找到突破口,实现培育强势企业的突破。石材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较快,已成为曲阳石材业新的增长点。一些企业的发展前景很乐观,石材机械制造的企业结构基本与石材加工业相同,因此应借市场旺势,加大力度培育这一领域的优势企业。

5、在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有突破性进展。优势企业的培育、人才的培养及对原始创新的鼓励机制,初步形成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及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程波.我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5.

3、黄月玲.产业群的区域经济效应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2.

4、李瑞林.武友德.落后地区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学术探索,2006(6).

5、崔丽红.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文化建设,2006(9).

*本文属2009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0901020。

(作者单位:李小刚,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任晓艳,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李静,河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上一篇:以来长沙市城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特征及趋势预... 下一篇: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