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A又B”结构特点探究

时间:2022-06-21 05:51:25

“既A又B”结构特点探究

【摘要】“既A又B”是并列句式的典型代表,表示平列关系并且具有表示递进意义的能力。这种结构在语义、语法和结构形式上有其固有的特性。本文着重对“既A又B”进行深入研究,以求进一步明晰该结构的特点,能对课堂教学有所贡献。

【关键词】既A又B;语义;语法;结构形式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56-2

并列句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相互并列的复句。①包括平列式并列句、对照式并列句、解注式并列句三种类型,其中平列式并列句是并列句的典型代表。“既A又B”又作为平列句的典型代表有其独特性,为此,本文将对该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其特点。

一、语义特性

1.表意功能。针对这一结构的表意功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既A又B’表示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②但《现代汉语虚词释例》中则认为:“‘既A又B’连接两项的意义不是相对的而是属于同一范畴的,而且后一项更重要,往往是被强调的。”③从大量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实例中AB两者关系是单纯的并列关系;但是也有许多实例,AB顺序受逻辑顺序、语言习惯和语言环境等的限制而蕴含其他关系。笔者认为“既A又B”这一结构既可以表示并列,又具有表达深层次的语义递进的能力。

(1)姑姑捐弃前嫌,与黄秋雅密切合作,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有时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莫言《蛙》)

(2)为了让舞台设计既忠实于历史而又不拘泥于历史,我一头钻进图书馆,翻阅了大量古今中外关于孔子的资料。

(1)句中“医生和护士”两个词互相调换对表情达意没有影响,因此他们是单纯的并列关系;(2)句重点是强调“不拘泥于历史”,该结构因语言习惯而展现出递进含义。

2.AB语义相关或相对。并列关系复句描写的是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因此AB两个成分所表达意义需相关或相对但不能相等。如果AB语义相等,又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会造成信息重复,导致语句信息量不足,违背“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

(3)红狗队里的狗们,嘲笑着这个既可厌又可怜的丑家伙。(莫言《红高粱家族》)

(4)她的女朋友既温柔又不暴力。

“华丽”“不朴素”都是表示豪华美丽。两个词放在同一个句子中,导致句子表意重复。人们往往期待“又”后表达出新的意义,然而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量没有满足听话人的期待,AB两个词语语义重复导致听话人期待的落空。

二、语法特性

1.AB语序特点。从搜集到的语料观察得出,在“既A又B”结构中当A与B表示单纯的并列关系时,A与B是可以互换位置的,并且互换后句意保持不变或者基本保持不变。当结构表达出递进的意义、AB存在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固定词语嵌套在该结构中或者在特殊语境中时AB不可以互换,否则会造成表意不明或者逻辑混乱。

(5)这就不用解释了,只有那些既无钱又胆小的公职人员不敢生。(莫言《蛙》)

(6)你是在同一个时间里既丢了发夹又在找。(余华《河边的错误》)

(7)这些毛细血管可以保证身体中的细胞生活在一个既不旱又不涝、既不太酸又不太碱、而且具有适当的营养的环境中,对于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8)大多数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在一株植物体上既有雌花又有雄花,或者一朵花中同时有雌性和雄性器官。

(5)句中“无钱和胆小”表示单纯的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后句对句意没有影响。而上文(2)句中艺术作品首先要忠于历史原貌,其次才是创新,要想创新就要跳出历史,因而文中更强调“忠于”历史后“不拘泥”于历史,也就是说跳出历史才是最终目的,呈现出递进意味而不能互换;(6)句中暗含的时间顺序是先丢发夹后找发夹,所以“丢发夹”和“在找”不能互换;(7)句“旱涝”“酸甜”为固定搭配,属于“既A又B”嵌入固定搭配之中,语序固定,不能互换;(8)句中前文指出“雌雄同株”,其后的“雌花”与“雄花”分别与前文雌雄相对应,受到语境的约束,因而语序固定。

2.句法功能。“既A又B”结构可以充当谓语、定语、宾语、补语、主语。但以作谓语和定语为主。

(9)我现在既是大师作品的经销者又是大师的管家。(莫言《蛙》)

(10)我认为他是一个既生不逢时又生不逢地的天才。(莫言《蛙》)

(11)玉米长得不好,一穗穗棒子短而细小,看来既缺肥又缺水。(莫言《红高粱家族》)

(12)那只小鳖大概被摔晕了,仰面朝天,露出白色的肚腹,蹬崴着四只小爪,既可怜又可爱。补语(莫言《蛙》)

(13)既大胆又心细是每个战士都可以做到的。

“既A又B”结构最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谓语,其次是作定语,作宾语、补语、主语的情况较少。

3.AB的词性。根据语料显示,形容词、动词词组均可以进入这一结构。

(14)那只小鳖大概被摔晕了,仰面朝天,露出白色的肚腹,蹬崴着四只小爪,既可怜又可爱。(莫言《蛙》)

(15)但还有很多既怕老婆又怕麻烦的,他们就是袁大叔的客户。(莫言《蛙》)

从搜集到的例句来看,进入该结构中AB的类型以形容词和动词性短语居多,动词相对较少。

三、结构形式

1.绝大多数情况下前后分句的肯定形式或否定形式表现一致,但在特定情境下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16)他梦见一个既像奶妈又像倩儿的女人。(莫言《红高粱家族》)

(17)因为它既不着善、又不着恶,故与心、所、色等法不同。

(18)少年既懂事又不懂事,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既像大人又像小孩。

2.AB成分的音节数目相同或者相近。

(19)忽听大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院子里喊……(莫言《红高粱家族》)

(20)姑姑站起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既像问小狮子,又像自言自语:这算怎么回事呢?(莫言《蛙》)

3.需要表示三项的并列时可以在两种结构后再添加“同时”或“还”。

(21)如果需要一种既坚固又不生锈,同时又不被磁铁吸引的零件,只要制成使镍含量为1/5的不锈钢,就可以了。

(22)全公社五十多个村庄,只有这张拳的老婆,既不结扎,也不放环,而且还怀了孕。(莫言《蛙》)

4.“既A又B”中的关联词语可成对使用,也可在后一分句单独使用。前一分句省略的“既”可以补充出来,并不影响句意。

(23)但她是拿工资、吃商品粮的公职人员,又有着那样光荣的家庭出身。(莫言《蛙》)

上句补充完整为“但她(既)是拿工资、吃商品粮的公职人员,又有着那样光荣的家庭出身。”

“既A又B”是并列句中平列句的典型代表,弄清其结构特点对于教学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基础教育课堂来说,掌握这一结构的主要用法即可。现将该结构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希望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注释】

①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③北大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北大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田然.“既A又B”格式中A、B共现的条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7).

【作者简介】邱婉怡(1987- ):女,吉林白山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产品设计实践中工业设计专业工科生与艺术生的... 下一篇:Web2.0网站的交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