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6-21 05:44:23

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互动,提出以打造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相结合,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即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课程改革等环节入手,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关键词] 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内涵建设

高职教育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所有教育类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服务最贴切的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技术结构升级,高职教育必须挖掘内涵要素,积极推进质量建设特色。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中,以广西地方教育经济条件为基础,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课程改革等环节入手,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具有外向型特色的商贸类职业教育园区。

一、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发展的依存共生的关系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的关系,可以明确高职院校的定位,使之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1、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因素上看,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密切关联,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物力资本、社会资本及自然资源等,而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这是生产要素中与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的。

2、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结构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要,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类型不仅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构成状况,也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供给结构状况。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正是应对产业结构与技术升级而产生的积极反应。

3、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

技术结构是指劳动生产中自动化的程度。区域技术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东西差距、南北差距等不均衡现象,其中经济落后区域在发展初期,会出现人才匮乏的问题,解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进行大量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职业技术培训则是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职责。

二、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

1、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1.从产业结构上看,北部湾经济区第二、三产业增长迅速,第三产业已居主导地位,经过10多年的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最为迅速,从2006年的622.5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415.86亿元,增长了近2.3倍。第二产业发展势头也很迅猛,从2006年的517.48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094.79亿元,增长了2.1倍。目前,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1.1:26.0:42.9 调整到 2010 年的 16.86:36.23:46.91,三产业基本形成三、二、一的结构。

2.从产业布局上看,重点产业集中度提高,优势作用突出。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3025.33亿元,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港口物流、加工贸易、海洋、生物质、造船、铝业加工、高新技术、现代中药、食品加工、旅游人居、石化、林浆纸一体化、农业机械、钢铁、化工十五大优势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产业,在北部湾经济区产值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3.从产业资本结构上看,2008年1月,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是中国—东盟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和推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现阶段,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基础还较薄弱,规模总量不大,财政收入不多,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体系不够健全,金融机构不够合理。

4.从功能格局上看,根据空间布局和岸线分区,规划建设5个功能组团,分别为南宁组团、钦(州)防(城港)组团、北海组团、铁山港(龙潭)组团、东兴(凭祥)组团。各组团之间互补格局明晰,利用优势互补、功能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2、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呼唤

从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员工的培训教育及所需要的技能服务等方面出发,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呼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术人才的结构性失调矛盾突出。

根据区域生命周期理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引资、引智、引制并举,三产业基本形成的“ 三、 二、 一 ”结构与同期全国三产业“二、三、一”的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有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更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2.企业职工的再教育问题急需解决。

据统计, 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有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级工以上技能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约为40%左右,人才总量偏低,解决办法是要立足现有的实际情况,加强在职职工的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能够适应需要的技术应用性高级人才。

三、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推动北部湾区域经济区发展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以北部湾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主动调整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以企业用人规格调试人才培养培训标准,着力建构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和积极服务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最大限度满足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用人需要。

1、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进行专业布局调整

学校针对北部湾经济区产业技术转型的需要,从职业能力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凸显高职教育专业开发的区域性和职业性。以商贸、财经、外语、旅游等专业为主体,辅以其他第三产业需要的专业,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体系。同时,根据用人单位反馈和毕业生追踪调查,关注专业就业质量和供求关系动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2、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扩展职业(技术)培训,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利用4个培训基地:广西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商务系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基地、商务部“人才强商 ”基地、广西外语培训中心外语培训基地等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为行业、企业进行各类员工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人员劳动力转移、 就业技能培训等。其培训项目涉及技能、职业资格、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管理等,覆盖学院应用外语、国际商务、财务信息、 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大部分专业群。

2008年1月,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四年来的发展,经济总量规模,人均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必将成为广西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职教体系,做到人才培养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对接,以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刚.杨理连,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互动—以天津职业大学服务滨海新区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2月

[2]顾安平,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科教文汇;2010年04月

[3]廖振民,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资本市场发展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09月

[4]卜正学.刘艳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投资结构分析,中国市场;2012 年5月

基金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内委托课题。

作者简介:黄丽娟(1980—),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蒙振(1984—),男,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研究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浅析诗词中的落花意象 下一篇: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工学结合元素的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