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两翼,读写联动

时间:2022-06-21 03:04:5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标准已经设定好了,对于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理解这一标准并不难,可是能够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达到这一标准,实在是不简单。就单讲如何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平心而论,就很难做到。关于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就更加困难了。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课都会或多或少地带上应试的烙印,使得学生缺少丰厚自己语文素养的机会。同时,就现有教材来说,虽然是以主题为单元来编选的,但是过分注重了文本的文化内涵,而忽视了学生解读文本的实际能力,并且有些文本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不甚明显,语言价值也不大。同时,阅读与写作分为两个不同的序列,各自为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往往重视阅读训练,忽视写作指导。三年高中学习完成,除了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学生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上的素养提升并不大。

对此,我们做出的改变是,结合我校实际,借助于推进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研究”,自己编选以主题为单元的读写结合的教材,一主两翼,读写联动,提升语文课的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中的主题读写,是指根据本校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和心灵发育的实际需要,筛选确定主题,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及读本为主,以其他优秀作品为辅,围绕主题编排适合本校学生的读写材料,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来构建学生的读写知识框架。

在编选之前,必须要对编选材料的主题首先加以确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确定几个主题、哪些主题比较适合,这些都值得研究。我们教研组骨干教师认真研究了苏教版必修、选修教材和读本,研究了其他版本的教材,研究了近年各地高考阅读与写作中常出现的主题,起初确定了“挚爱亲情”“乡土之恋”“热爱生命”“山水哲思”“历史情怀”“成长励志”等主题,并编选了精读篇目和泛读篇目。在此基础上又经过研讨,并请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了“永恒的眷恋(挚爱亲情)”“诗意的栖居(山水哲思)”“昨夜星辰(历史情怀)”“慢慢走,欣赏啊(艺术审美)”四个主题。以“永恒的眷恋(挚爱亲情)”主题为例,我们编选的目录如下:

阅读与鉴赏 必读

1目送 龙应台

2儿女 朱自清

3弟弟啊,弟弟啊 绿原

4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阅读:用文学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

选读

1给儿子 陈村

2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3我不是一个好儿子 贾平凹

4穿{布衫的女人 蔡一鸣

5一碗阳春面 [日]粟良平

6致橡树 舒婷

7初恋 周作人

8怀念红狐 刘志成

9古代诗词两首

江城子 [北宋]苏轼

鹊桥仙 [北宋]秦观

10陈情表 [西晋]李密

荐读

图书推荐

《我们仨》 杨绛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周国平

《葡萄牙诗人十四行诗》

[葡萄牙]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

影视作品推荐

《下辈子还做母子》

《刮痧》

《泰坦尼克号》

其他文艺作品推荐

《朋友》(流行歌曲)

《父亲》(油画)

表达与交流

真实再现,真情流淌:学会表达

其他主题也是按照这样的体例编选。

主题读写重点在高一年级推行。课型分成精读、泛读、写作。精读课型就相当于苏教版的文本研读课型。在教授精读课的同时,准备泛读课,教师提前两周布置主题泛读课的预习,主要从内容情节复述、文章主旨情感、主要写作手法和几篇文章的综合比较这几个方面进行赏析,并作为作业分别写出赏析文字。课后泛读完成后,安排一到两课时进行泛读交流,一个或几个学生担任主持人,每个合作小组上台展示,学生以必答、抢答、讨论争鸣等方式,复述文章内容情节,赏析文章主旨情感和主要写作手法,综合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老师为相关小组的赏析打分,并在最后的五分钟对学生争论的问题进行点拨解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精读与泛读之后进行写作指导与训练,写作题材围绕阅读主题,每次写作有一个写作技巧的训练点。四个主题的写作训练点分别是“真实再现,真情流淌:学会表达”“特征鲜明,感悟独特:学会写景”“写清过程,写出波澜:学会叙事”“细节传神,心音共鸣:学会描写”。

主题读写的开展,为我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变化。在教方面,教师备课更辛苦了,尤其是泛读课的备课容量非常大,首先自己要深入研读泛读篇目,寻找相关资料,对泛读内容作全方位的准备和研究,预设学生产生的重大疑问,为最后的集中精炼的说明作准备。上课时,要随时控制和调整生成性的课堂秩序。课后,要完成主题泛读课的教学再设计和课后练习设计,还要从实际使用者的角度对《主题读写材料》进行评价,综合使用情况适当增删,为下一年的修订服务。当然,经过系统地研究课程理念,研究教材,再系统阅读学生课外读物,教师的底蕴厚重了,而在完成这样一项大的工程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教师更专注的专业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项研究,改变了教师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比如过去教师总是花上几课时的时间,将教材的课文分析个水落石出,而现在教师少讲少分析,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读。不只是读课文,还读与课文类似的文章,进而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进行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分享。

教师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直接受益的是学生。主题读写教材的开发,表面上看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提供了多篇阅读文章。实际上,“主题读写”的“主题”是在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提供一种选择内容的方法,“主题读写”教材的开发,旨在引导学生读什么、写什么,怎样读、怎样写。如果学生能在主题的引导下,自主选择阅读和写作的内容,那么“主题读写”的研究就不仅是一个教材的意义,而更是课程的意义。

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影响心灵,这是教育界、文化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于永正老师说过一句话:“语文能力是读书读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我们相信,厚积薄发,水滴石穿,主题读写能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能力,语文能力高的学生自然会有一个理想的语文考试分数。

上一篇:唱不尽的四平戏 下一篇:南方有“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