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探究教学

时间:2022-06-21 12:37:39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探究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之时,也就是独立学习的能力具备之时,这是开拓创新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促进语文课堂改革,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我将探究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来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1 巧设问题

小学生最喜欢多问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能带动学生阅读文本的根本问题,巧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讨论中,学生的思想可以交锋磨砺,可以帮助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争论中,人的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思想的火花在争辩中不断闪现,成串的妙语如泉水般涌出。因而经常开展讨论,对学生磨砺思想,提高思想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探究习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巧设问题无疑是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最直观的体现,亦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我上探讨课的模式是:结合教材,设计好探讨题——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总结。如学完《鹿和狼的故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狼是美丽善良的,鹿是凶恶残忍的,对这个观点是否赞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说出理由。我先让学生认真思考一下,再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学生的表现让我非常地兴奋,学生刚开始是谈各人的看法,到后来自动分成三派,讨论课变成了辩论赛,赞成派、反对派、中立派针锋相对开展辩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我让学生再次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学生读得非常认真,最终,反对派和赞成派都团结在了中立派。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张扬。这一次讨论课的成功,让我的信心倍增,而学生对所讨论的话题兴趣浓厚,讨论效果非常好。此后,每上一课,如果学生对问题或课后讨论题很感兴趣,我就提前布置下去,让他们早思考,早搜集相关资料,早做准备,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来看,学生在课下的探究工作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探讨课,学生磨砺了思想,提高了思想水平,探究习惯在逐步中养成。

2 把握问题

探究的问题应来自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的过程必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智力潜能,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还要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本学期第二节阅读课上,上完《丝绸之路》导读,我出了一个问题:请大家用语言描述丝绸之路巨型浮雕。结果学生面面相觑,任我如何启发,他们也是毫无反应。因为大部分学生就没见过真实的浮雕。所以,探究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探究目标才能实现。

3 点拨问题

一开始,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大胆讨论,畅所欲言;但有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既使讨论落到实处,又能真正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探究辩论中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当好导演,注意适度的点拨和引导。

如在学《白杨》时,分析从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我引导他们从白杨与爸爸的相似之处寻答案。当同学把答案说出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同学同意这样的结论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老师的质疑和追问将使学生对探究的过程作一次回顾与反思,促使一部分对问题的探究仅仅停留于表面或者由于思路不当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同学,对自己的探究过程重新作一次思路上的调整。这个过程将使学生的认知深化,使探究能力日益加强。

总之, 语文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阅读渗透着中华读者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民族情结,语文教育要尊重和发展阅读本体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隐藏的价值取向通过探究性学习完全可以让学生体会得到,从这点来看,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研究,在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同学们能整理出自己的学习见解,学的积极,学的主动。这种学习方式打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层次。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让数学与生活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