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文言实词的“巧实力”

时间:2022-06-20 11:15:12

攻关文言实词的“巧实力”

关于文言实词的复习,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课内文本的融会贯通、必要的古代文化知识基础等“硬功夫”,还要具备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巧实力”。这种“巧实力”体现出来的是善于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落实文言实词的实战能力。

例1 请解释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①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②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③陈友谅屡胁之,不应。④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⑤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节选自2011年全国卷Ⅰ)

方法一 巧借语境明事理。通常句内语境、句间语境

能为我们判断词义提供必要的事理依据。我们在阅读时要将文言实词放在原文中,在理解语段大意的基础上,依据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情的前因后果,反复研读、揣摩、推敲,以合情合理为准则。

解析 以例1中“长”“结”“赞”三个词来看。第①句中,先说熊鼎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有了这样的学识,他到书院(学校)里当然可以为“长”,“长”应为“执掌”;第②句先说有匪寇作乱,熊鼎自然要“聚集”乡兵来保卫家园,“结”应为“聚集”;第⑤句承上句来,熊鼎辞官不就,就留在邓愈的幕府里,我们知道幕府是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熊鼎是“辅佐”邓愈处理军务,“赞”应为“辅佐”。

在语境把握中,容易出现断章取义、似是而非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以整体阅读为前提,从整篇到语段再到具体事件及细节,不要急于在有限的语言背景下盲目地推断词义。

方法二 巧借语法析功用。文言实词的用法比较灵活多变,尤其是

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可通过语法分析的方法来明确其语法功能,确定其词性,便于我们作出准确判断和解释。从某种角度上说,句内、句间的语法关系其实也是重要的语境,是更具严密逻辑结构的语境。

解析 第①句中的“长”也可以通过语法分析来析义,“长龙溪书院”是动宾结构,“长”应是动词,排除名词、形容词,可以看作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第④句中“奇其才”也是动宾结构,“奇”应该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第⑤句中“太祖欲官之”的“官”很明显也是充当谓语动词,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我们不仅要运用好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还要熟练掌握文言文的一些特殊语法规则,如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等。在有些情况下,遵循文言文特有的语法规律才能正确地理解文言实词,才能避免简单地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曲解词义。

方法三 巧借旧知善类比。高考的内容来自课外又源于课内,万变不离课内知识技能这个“宗”。

任何文言实词的理解、落实都可以联系到我们已有的旧知,关键在于

我们要善于调动积累,通过联想类比来解决未知的问题。

解析 第③句中的“不应”,用在表示对他人行为方式的态度上,我们可以联想到《鸿门宴》中的“项王默然不应”,都是“答应”的意思;第④句可以倒过来看,邓愈推荐熊鼎,是赞赏他的才干,知晓他的为人,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是“邀请”的意思,用在这里也

比较贴切;第⑤句中“以亲老辞”的“辞”,同样是面对官禄,我们可以联想到《〈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的“辞”,是“推辞”的意思。

在复习时我们注意分门别类地整理120个常用实词,课内文言文文本,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称谓等。

可见,读通、读顺上下文,准确地还原人物、事件的合理情境,并运用语法分析

语言结构,再恰当地调动知识积累,联系旧知,代入验证,不生解,不硬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落实实词词义。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解释加点词语,翻译画线句子。

(章)选调单县知县。单濒河,而地洼下。每岁桃花水发,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以无虞。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或以为言,君曰:“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抚以恩信,皆感激思为用。山东盗贼,多逃入单县界中,单人为囊橐,积不能得。于是诸少年为君耳目,尽获之。院司所下逐盗文符,无虑百数,君一日条具申报,上官以为能。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齐鲁间皆推用其法。

(选自《震川先生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单濒河,而地洼下( )

(2) 卒以无虞( )

(3) 规为不法( )

(4) 积不能得( )

(5) 齐鲁间皆推用其法(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

(2) 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

(3) 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

【参考答案】

1. (1) 靠近

(2) 忧患

(3) 按照法则

(4) 抓获

(5) 推行

2. (1) 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非常憎恨。

(2) 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该事先惩治他们。

(3) 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采取了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很多。

【参考译文】

(章)后来被候补迁调到单县任知县。单县靠近黄河,而地势低洼。每年桃花开放时节黄河涨水,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非常憎恨。章君到任后,恰逢堤防被偷偷挖开,大水即将泛滥,章君率丁夫砍伐树木增加柱桩,昼夜防卫,最终解除了忧患。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喜好奔走于县庭之中,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按照法则属于不守法纪。有人对此很有怨言,章君却说:“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该事先惩治他们。”(对这些狱卒)章君以恩德和诚信安抚他们,他们都很感激章君,并想着能为章君出力。山东的盗贼,很多逃到了单县,有些单县人窝藏、包庇他们,(致使)长时间不能捉拿盗贼。于是这些少年主动成为了章君耳目,(最终)把盗贼全部捉获。院司下达的逐赶盗贼的文书,大约有一百多条,章君一天之内就能够(按照文书要求)分条陈述并逐一向上呈报,上级官员认为章君能力出众。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采取了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后来齐鲁之地都推行了这种办法。

(作者:胡鹤毅,江苏省淮安中学)

上一篇:化难为易,突破文言虚词 下一篇:构建鲜活材料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