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养廉”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误用

时间:2022-06-20 04:16:57

“高薪养廉”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误用

[摘 要]新世纪的今天,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如何才能杜绝腐败,保证政府的高效廉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但是,有这样一种声音,认为“高薪养廉”可以根治腐败,因为它从本质上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究竟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再延续,还是从根本上违背了这一理论,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关键词]“高薪养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8-0081-0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也应看到,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我们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根治腐败,也出台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但腐败问题却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有鉴于此,一些学者总结国内外反腐经验,提出了“高薪养廉”的观点。可以说,“高薪养廉”实质为满足公务员的经济需求,即满足人类的一种“需要”。因此有人说,“高薪养廉”中的人类需要是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那么,这二者的“需要”是否相互一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一、“高薪养廉”理论解读

1.“高薪养廉”理论的基本内涵。“高薪养廉”并非一个新思路,早在10年前,就有人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再往前追溯,50年代也有人曾专门撰文论述。如果单从字面意思理解,“高薪”是一种方式,“养”主要是养护、维持的意思,“廉”则是目的,针对的对象则是国家公务员。这一观点认为,造成公职人员、的重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公职人员薪水过低,与其职业尊严不相吻合,如果在体制之内解决不了,便只能在体制之外寻求补偿。由此,“高薪养廉”的观点应运而生,即增加现行体制内公职人员的工薪,使国家公职人员的生活水平与其职业尊严相符合。

2.“高薪养廉”理论中的人类需要。“高薪养廉”这一观点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是用钱来衡量一切,不免让我们心生困惑:高薪”一定“养廉”?“高薪”要多“高”,才能“养廉”?“高薪”就能满足需要?太多太多的困惑,留待解答与验证。如果从“需要”这个角度入手,“高薪养廉”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它之所以符合人的需要,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人”的需要。这种观点认为,人具有趋利性,低薪会导致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而且从整体上看,中国公务员工资水平并不高,高薪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我们对公务员施行高薪,目的就在于通过提高他们的薪酬,来抑制公务员的腐败,从而达到廉政的效果。“高薪”是“养廉”的前提条件,必须“高薪”足够高,才能满足公务员的最大利益,否则起不到效果。

其次,“社会人”的需要。霍桑实验告诉我们,人除了物质与经济需要外,还有对于安全、尊严、社会地位等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多种多样,从某种程度来说,社会性需要比物质经济需要更为强烈。“高薪”的实质无异于通过公务员提高经济水平的方式,来满足个人安全及其社会地位的需要,认为只要人们经济水平上去了,社会地位能够上扬,安全感也能得到保障,才会更有成就感。

再次,合理贡献的需要。我们没说养廉一定需要高薪,但是低薪是工作人员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假定一个对社会、对公众做出突出贡献的公职人员反而跟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收入差距巨大,试问这是贡献还是奉献?由此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随着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而愈演愈烈。

第四,倡廉的需要。“以薪养廉”的目的,就在于倡廉。如果公务员没有工资的压力,那么他们就可以专心进行工作,用少量的薪酬换来高效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避免腐败。与其把钱丢给那些血盆大口的贪污犯,倒不如肥水不流外人田,给员工优先享受了,这不就是变相的廉洁么?

综合“高薪养廉”中人的需要观,不难得出,“高薪养廉”的实质,即为从满足人类需要的角度出发,把一个人假定为一个勤恳正直、负有责任感,懂得适可而止的人。如果高薪不能养廉,那么低薪就更不能保证养廉,高薪就是养廉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既然“高薪养廉”也是从人类需要的角度出发,这促使我们想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划分层次的理论,换言之,如果“高薪养廉”的落脚点真的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那么它自然就会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但是,果真如此么?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解读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发展到今天,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尽管这一理论自提出后遭受着各种各样的批评,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议,甚至有人试图提出更完善的理论。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代替它,它已经成为许多学科的经典,并且还将作为这些学科的理论支撑点而推动它们不断发展。实践证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证明条件,是在最一般的情况下,即一般社会人所拥有的心理动机,尽管它并不符合所有时空人的情况,但这已足以保障这个理论成为经典。[1]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长期研究人类的自我实现理论。他在1944年《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到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呈金字塔状的,由低至高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是逐级上升的,当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较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为了驱动力,促使人类进一步实现更高级别的需要。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人类需要

首先,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人的吃、穿、住、行等等。生理需要在所有的需要中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连基本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生理需要就会成为其最直接、最主要的动机。如果生理需要能够长期得到满足,那么它就不再成为决定的因素,而会成为一个隐性的因素,长期存在于机体之中。

其次,安全需要。如果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就会上升到安全需要。所谓安全需要,就是能够使人的物质和经济得到保障,免于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给予人生存与生活上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可以说,安全需要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

上一篇:基于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方法解读城市现代化水...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