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时间:2022-06-20 04:03:02

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摘 要: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的,阐述了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口语能力是与人沟通、表达自我的基础技能,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进口语教学方式、开展口语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口语教学质量。

一、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的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包括:

1.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善于总结问题和观点。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使学生喜欢交流、乐于表达。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完美诠释自己的想法。

4.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不会因外界环境影响而心生胆怯。

二、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现状

传统的小学教育注重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即使要表达个人观点也以写作的方式完成。推行素质教育后,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重视对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培养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学生会因性格内向、不熟悉环境、对教师和同学的畏惧而缺乏口语表达的自信心,羞于在人前用言语表达个人观点。

2.口语训练方式以课堂提问、回答方式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口语教学活动的频次较低,偶尔举办演讲活动时参与面也较窄,一般只有性格开朗、外向、乐于表现的学生参加。

4.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过于简单,学生对个人的口语能力水平不了解,也无法知道改进的方向和办法。

三、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1.注重兴趣培养,促进口语表达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喜欢交流、乐于表达。

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因口语教学对象是小学的低年级学生,讲解口语的用途和作用的理论知识不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通过浅显的儿童故事、名人事迹,甚至是因口语错误引发的幽默笑话来介绍语言的重要性。学生只有知道了口语表达的重要作用,才会在今后开展的口语训练活动中积极参与、勇于表现。

2.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应立足课堂,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始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轻易放^任何一个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例如,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提问和回答,让学生朗读课文,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小组讨论或发表个人的看法等。在为学生提供口语训练机会时,教师应注意参与人员的分配和平衡,不应将机会过于集中在成绩优异、善于表达的学生中,应多鼓励性格腼腆、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和表达观点,帮助他们迈出勇于尝试的第一步。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课前准备等课堂上的零碎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找到他们的共同话题,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下的互动和交流,了解教师、熟悉教师,与教师做朋友,打消他们对教师、对课堂的畏惧感,为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奠定基础。学生对教师没有了畏惧感,自然敢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3.组织教学活动,打造口语平台

小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适时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个可以展示口语能力的平台。

首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口语教学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演讲比赛是较好的口语训练方式,为扩大参与面,演讲比赛的主题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除根据教学任务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材外,还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学生喜欢去玩的地方、喜欢的玩具或游戏等。

其次,为扩大活动的参与面,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多举办受众面较广的活动,即不设置过于具体的活动主题,以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讲,例如将演讲活动主题设定为“我的梦想”“我喜爱的一个故事”等。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要求班级学生全员参与,或采用轮流制,最终实现班级所有成员都参与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其乐观、积极性格的形成。小学低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参考文献:

[1]袁春霞.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有效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房岭菊.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153.

上一篇:适应并引领劳动力转移新常态 下一篇: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