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青少年在家庭中的性教育分析

时间:2022-06-20 12:56:56

关于我国青少年在家庭中的性教育分析

摘 要:在我国,性教育往往处于一种被忽视的阴暗角落,成为教育的一大盲区。必要的知识并没有以合理的方式得到传播。然而在性的观点和认识方面,教育确实通过一种渗透性的、必不可少的作用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由于我国对性的认识还没有达到极为开放的程度,在性教育的可执行范围内,家庭的性教育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性教育领域,但不应该否认的是家庭对于性知识的传播起着其他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青春期;家庭教育;性教育

一、性教育的特殊实施对象――青少年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要迎接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的巨变。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男女两性的身体形态和第二性征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伴随着这些生理上的巨变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发。在这个关键期里,青少年是渴望与异往的,他们也迫切渴望得到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但同时,由于其身心发展还没有成熟,加之性这一问题具有敏感性,他们害怕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或表现出想要了解有关这些问题后遭到别人的讽刺与非议,所以他们常常表现出对这些问题并不好奇或者是表现出以获取这些知识为耻。正因为这样,他们便陷于无止境的迷惑、焦虑和冲动之中,直到他们迈出了错误的一步才清醒过来。因此说,对于身心发展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还不能对自己做出清醒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坚定的控制能力,常常会做出冲动性的行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不足很有可能使青少年在性的道路上走上歧途。

二、性教育的潜在实施者――家庭

1.家庭性教育的特点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它对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道德、健康情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教育形式中,家庭教育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且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人的身心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先起到影响作用的就是家庭。而对于处于特殊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的教育作用尤为关键。所谓家庭性教育(family sex education),是指在家庭这个背景下对孩子进行的有关性别角色、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制等的教育活动。它是以父母为主,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需求,帮助孩子获得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培养健全的性心理。家庭性教育可以充分地利用其感染性、针对性的特点有效地执行其义务,不仅注意性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培养孩子的性道德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青少年性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指出:青春期性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家长一句话的失误,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灾难。走出对性教育理解的误区,让正确的性教育像阳光般沁入孩子心灵深处,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进行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在家庭中进行性教育的氛围影响着青少年对性的认识。不同家庭的性教育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性教育结果。

2.我国家庭性教育的误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性教育与艾滋病预防教师手册》中,明确提出了性教育的概念: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是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一项研究和教学,它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有关人的性器官和的生理知识,还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性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以及与性有关的法律规范。科学的性教育不仅对受教育者个人,而且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性教育是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辅助学校进行性知识教育的关键。家庭性教育应该用一种开放、自然的方式展开,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性教育的作用。鲁迅先生曾说:“对性的问题大可不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应理直气壮的谈论它,研究它,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它,以增强对性犯罪的免疫力。”只有从正面、开放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使其和性有一定的正面“接触”,才会对其产生真正的免疫力。很多青少年难以从学校中获取有效的性方面的信息,而在一些封建风气浓重的家庭中也不能使青少年得到相关的性知识。如果在传授性知识的时候,传递知识的一方都放不开的话,很难让孩子从正面积极地接受。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在说起这方面的话时都欲言又止,这样恰恰起到了负面效应。孩子会根据这有限的信息展开无止境的想象,这种想象无疑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好奇心,而因为这好奇心的存在往往会使孩子越出底线。

社会发展之快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性知识也在这些信息中被裹挟地传递着,而这种信息大量地流入市场必然会使青少年好奇至极。通过媒体和书籍传播的性知识具有两面性。而身心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控制力还很低的青少年并不能够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合理地区分,这就需要发挥家长的导向作用,充分地利用有用资源,有选择地摒弃一些信息。我国的家庭性教育还很薄弱,一方面,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谈性。他们会认为对于性方面的问题不用教,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知道。但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人类的性心理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渐进式的发展着的,而不是在生理发展成熟后才自然形成的。在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对性的认识是日后性观念形成的基础。据有关部门人士统计,从家庭中得到性指导的男孩仅占4.6%,女孩仅占27.4%。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对于性知识愚昧无知,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不能从正面对孩子提出的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有些家庭甚至认为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肮脏下流,禁止子女同异性过多的接触和交往。这样一种强制性的无视和压制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渴望,反而助长了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家庭氛围和文化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对性的看法。由于人们对于性教育的误解、漠视与回避,因而导致真正意义上的、行之有效的性教育在教育中的缺失。

三、家庭性教育的方法及有效性

在传授性知识的时候要遵循适度原则,改变固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现状,不能蜻蜓点水,要有针对性地挑选教授的性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围绕保护青少年的宗旨来进行。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性教育的方法尤为重要,为了不使家长和孩子双方都陷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家长应恰当地选择性教育的时机,顺其自然地传授性知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中的素材为内容,充分利用与孩子近距离接触的这一优势在生活中进行教育。首先对于一些保守的家长来说,家长们要转变封建的性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使青少年用普视的眼光看待性问题,减少青少年对于性方面的严重好奇,父母有意地让孩子了解因为性别不同而在这一阶段所带来的不同生理现象,并引导孩子用积极地的心态来面对。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向孩子介绍一些科学健康的性知识,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道德观念。

家庭要充分履行其对青少年进行直接的性教育的职能,向青少年传授对其成长有用的科学的、健康的性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性观念。在家庭发挥作用的同时,努力联合多元化的传播性知识的媒介,发挥学校和社会的积极作用,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构建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在内的和谐的性教育系统,使青少年获取更多的科学的性知识,形成健康的性认识,为合乎道德规范的性道德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改芳.浅谈青春期家庭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0(11).

[2]雷中坚.略论我国青少年性犯罪的成因及对策[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王旭红.性教育缺失与青少年犯罪[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形式 下一篇:浅谈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向量解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