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时间:2022-06-20 12:05:22

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巩固知识的重要性都有精辟的论述。如,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夸美纽斯形象地把不巩固的教学比喻为:“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大教学论》114页);乌申斯基把复习称为“学习之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规律。

一、巩固知识,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有经验的教师把巩固知识贯穿到感知、理解、运用、检查等各个环节。而其中,清晰的感知和深入的思考是巩固知识的基本条件。凡是清晰感知和深入思考获得的知识,在大脑皮层中留下的痕迹就深,也不容易消退,这样的知识就不容易遗忘。而知识的运用和检查则可以强化原有的痕迹,它们也是防止遗忘的重要条件。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记忆对象有直接的兴趣,可以提高,统一脑细胞的活动,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注意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注意集中,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得牢;注意分散,思想开小差,老师讲授的内容吸收不进去,印象模糊,不完整,既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巩固。这两点对小学生来说,更有实际意义。

二、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把理解知识和机械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学生对不理解和理解不深的教材不容易记住,如果透彻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就容易记住。例如,教学《春天在哪里》,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如下片断: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中,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学生念了许多遍,背不出来。我就告诉学生:“很简单,我看念上几遍就能背了。”于是,我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了内容,并告诉学生记住四点:春在枝头;春在空中;春在水中;春在田间。学生弄懂了意思,又抓住了要点,很快就背出来了。由此可见,增强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手段。

然而,学生学习既需要理解识记,也需要机械识记。所谓理解识记,就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就像上面的例子那样,学生抓住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就等于抓住了全文的纲领,起到提纲挈领、带动全文的作用。一般地说,理解识记无论在全面性、速度、精确性,巩固性等方面,都要比机械识记好得多。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把记忆建立在对材料的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要求熟记或背诵的内容,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逐字逐句地熟记它们。然而,机械识记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所谓机械识记,就是对不理解,不甚理解或无法理解的材料,逐字逐句地识记。为什么机械识记不能排除呢?这是因为:第一,这是由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识记占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理解识记的比重才一天天增加,这是由于理解记忆是以思维力、理解力和言语发展为条件的。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发展,他们的言语发展还不充分,因而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较多。第二,这是材料的性质所决定的。例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拼音字母,其本身没有意义,只能硬记硬背。第三,将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学生掌握知识才更加精确、牢固。例如,背九九表、记数学公式等,要做到一字不拉,精确的保留在记忆里,既要有理解记忆,也要有机械记忆,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基于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既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又要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材料的不同性质有效地利用机械记忆。对于机械记忆,只要善于利用、善于引导,就可以使学生从小记住一些终生有用的东西,它对于从小积累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遗忘,就是头脑中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防止遗忘的一个最好方法是加强复习,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及时复习,及时强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进程不均衡的规律。这一规律表明: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事忘得最快,所以要及时复习。复习可以强化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从而加深记忆“痕迹”,使识记牢固。有经验的老师善于组织学生复习。我的经验是:讲完新知识,就及时抓紧复习,开始复习时次数宜多,两次复习的间隔宜短,以后逐渐减少复习次数,扩大时间的间隔。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更要及时,让学生在刚做完作业的兴奋点上,及时知道对错,记住正确的做题要领。

2. 要让学生“试图回忆”。对必须记住原文的教材,让学生反复诵读或默读后,及早地试着背下来,检查被遗忘或记错的地方,再重点复习,效果较好。

3. 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集中时间复习同一内容,脑细胞容易疲劳,我在安排复习时注意不同科目交叉进行,即使对同一科目也注意把复习的内容分散复习、单元复习,让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4. 动用多种感觉器官。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复习时把耳听、眼看、口读、手写互相配合,动员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学习或复习活动,效果更好。

5. 注意复习方法和内容的变化。为了保持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和复习的兴趣,对同一内容的重复复习,要从不同角度组织问题,让学生每次通过复习都有新的收获,防止由于单调复习引起大脑的抑制反应。

四、系统巩固知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系统掌握知识,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条件。因为它可以使大脑皮层中的记忆“痕迹”联结起来,形成网络,由此及彼紧密联系、不易消退,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起一个带动其它。从信息论的观点看问题,记忆过程就是信息,(知识也是一种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其中“输入”就是知识的领会;“编码”就是知识的归纳、整理和系统化。如果把大脑看做知识的仓库,那么系统化了的知识就像各种东西编了号码,分门别类地排列在仓库的货架上,有条不紊地“储存”在仓库里,一旦需要,就可以按照号码迅速地找到它,及时地“提取”出来。由此可见,知识的系统化,对提高记忆的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是零散而是系统地巩固知识,为此,要尽可能做到:

1. 讲解新知识要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分析新问题、掌握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巩固地建立起联系。

2.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作比较、辨异同,找联系、清脉络。

3. 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写提纲等办法做好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工作,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有条不紊的序列,既要明确纵的联系,又要注意它们之间横的关联。

4. 在解答问题或习题的过程中,系统地回忆有关的知识,从中选取最恰当的,从而使知识的联系系统反复地得到强化。

五、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发展学生记忆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期,培养记忆力又是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学生又缺乏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因而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前面提到的:把理解识记和机械识记结合起来;把反复诵读和“试图回忆”结合起来;在理解新知识时自觉地运用、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知新,以及系统归纳、辨析异同,都是良好的记忆方法,都有助于发展记忆力和思考力。此外,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并自觉地运用对比记忆、联想记忆以及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分段、拟定小标题等方法。

对比记忆,就是将一些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材料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区分异同。例如,形近字的比较;同义词的比较;相近、易混概念的比较等等。这不仅可以加深记忆“痕迹”,而且可以防干扰,有助于确切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不仅要在组织练习时采用这种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每学习一种新知识,就自觉地在思想中把它和相联系的旧知识进行比较,把它作为一种记忆的有效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

联想记忆,就是学习或复习某一新知识时有意识地进行和它有关联的旧知识的联想。例如,学到“黑”就想到它的反义词“白”;学到句型“祈使句”就想到还有“陈述句”和“疑问句”等等。将它们联系起来,然后进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触类旁通,而且可以增大知识“重现”的频率,提高巩固效果。

这样,学生不仅能更明确、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并且能使记忆材料重点突出。记忆有了更好的支柱,效果就好。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学习的主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每位教师要义不容辞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上一篇:推行“一主四辅”教学 培养朝汉兼通人才 下一篇: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