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资源监管发展计划

时间:2022-06-20 10:18:48

水利局资源监管发展计划

20*年是顺利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和全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步水资源治理能力,全面加强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2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推进水资源配置工作

一是启动用水总量控制工作。配合流域机构完成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制定,全面启动我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市局要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明晰各区县(自治县)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区县。各区县(自治县)要按照市里的分配方案和同一要求,制定各行业、各部分、各单位的年度用水计划,做好取水计划审批下达和日常监视治理工作。

二是做好用水定额修订工作。我市固然已经颁布了主要产业产品、农业以及生活用水定额,但对于部分行业还难以起到有效遏制用水浪费和污染排放的作用,要根据我市情况,重点抓好火电、石化、造纸、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等高用水行业的用水定额修订。

三是强化取水许可监视治理。进一步贯彻《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治理条例》,严格执行我市加强取水许可日常监视治理的规范性文件;加强水资源治理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市、区县两级取水户的纸质及电子档案,以便更加有效的进行监管;全面完成我市直管非水力发电取水户的取水计量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计量设施安装工作,开展发电企业发电量在线监测试点工作,不断进步取水许可监视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是做好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各区县要高度重视水资源费日收治理工作,严格按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一步进步水资源费征收率,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出现收"人情费"、"关系费"的现象;严格规范水资源费的使用,确保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治理,不得挪作它用。

五是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分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凡是未经论证或论证未通过就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市局将直接撤销有关行政许可;要进一步规范审查程序,按有关规定治理、审查报告,全面实行专家审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审查关,强化监视治理,确保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科学论证,全面进步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确保科学公道配置水资源;要加强对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的监视治理,严禁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承揽业务,市局将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要对年地表水取水量低于10万立方米和地下水取水量低于1万立方米的取水户全面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制度。

(二)继续强化水资源保护工作

一是强化水环境监测工作。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固然已基本建成,但还缺乏对有毒有机物项目指标进行监测的能力,监测断面和频次较少,现场应急监测能力不高,今年要切实加强市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能力建设,使其逐步具备有机有毒物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已配备水质监测设备的26个区县水质实验室,一要尽快协调各地编办,落实实验室机构和职员编制;二要落实实验室场地和辅助仪器设备,保证水质分析实验室尽快正常开展工作;三要积极开展监测工作,严格质量治理,力争今年内取得计量认证资质合格证书。四要进一步加强对县城、乡镇供水水源地以及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形成完整的水质监测网络,建立日报、旬报、月报制度,为实现水资源的公道调度和配置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是切实加强水功能区治理。市局组织有关单位在今年内完成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纳污能力核定和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区县(自治县)要根据批准的水功能区,在今明两年完成境内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和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要规范和加强进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做好退水治理,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水污染防治法》已经将新建、改建和扩建进河排污口的审查作为建设项目有关前期工作的前置程序,是水行政主管部分重要职责之一,各地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这项工作。

三是抓好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依据《*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安排,加大组织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力度;继续治理取缔饮用水源水库内投饵施肥养鱼等污染源,市政府已经明确水利部分是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今年各区县必须全面完成;加强水利工程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治理,没有制订水利工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区县,今年10月底以前必须完成;已经制订了应急预案的区县,要注重预案的操纵性和适用性,加强预案的演练和完善。

四是推进地下水保护行动。为摸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规范地下水开发利用治理,从今年起,市局将年度地下水通报,各地要按时高质量完成市局布置的任务。同时,近年来因地下水不规范开发引起的纠纷、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已经影响了社会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地下水的保护。

(三)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制定促进节约用水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启动《*市节约用水治理条例》立法工作,促进节约用水工作的规范化治理。各区县在发展产业经济过程中,应主动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节水型产业企业的发展,促进地区产业的优化和调整。

二是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认真总结永川、铜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充分鉴戒其他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启动第三批国家级和第二批市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将永川和*区列进试点范围,做好试点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切实发挥试点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开展。其他各区县也要编制节约用水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水资源短缺、用水矛盾突出的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行业节水,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进步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是加强宣传工作。节约用水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与支持。以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为契机,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发挥*监视作用,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四)继续推进水务治理体制改革

一是已完成水务治理体制改革的区县,要继续加以深化,整合行政治理资源,发挥体制上风,推进水务治理工作,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改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

二是黔江、酉阳、云阳、巫溪等4个基本完成水务改革的区县,要积极上报水务改革方案,尽快挂牌成立水务局。

三是万州、涪陵、长寿等区县应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制定完善的水务改革方案,力争20*年实现水务改革的工作目标。

(五)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水资源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协调好人力物力,做好各项水资源规划以及水资源公报简报、水资源治理年报、水务治理年报等基础性工作,为社会提供权威、科学的基础信息。

二是进步水资源治理队伍素质。各区县要做好向区县领导的汇报工作,通过引进或调剂的方式,充实1-2名水环境专业技术人才到水质监测实验室工作。市局今年将举办两期水质分析和供排水治理的培训班,切实进步我市水资源治理能力水平,各地在选派职员时,要留意职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做到学以致用。

三是做好水资源治理信息化工作。按照国家水资源治理系统建设的总体部署,依托《*市水利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保障资金投进,加快推进水资源治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市管取水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启动水质在线监测工作,做到及时正确地把握水质水量动态信息,为实现水资源科学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上一篇:卫生局医保管理讲话 下一篇:民政局汛前预备汇报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