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拓展课程教学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6-20 10:00:02

普通高校拓展课程教学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拓展训练在高校的逐渐开展,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体育课的改革带来启示,它的意义和价值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但也有许多问题仍在探索。本文结合实际就课程目标、教学文件、评价体系、安全管理、师资等影响拓展课程教学的因素进行探讨,对促进其在高校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校;拓展课程教学;影响因素

拓展训练是现代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以体能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近年,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入越来越多的校园,为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顺应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丰富体育选项课内容,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拓展训练创造了非常态情景,让学生全身心的来体验,具有鲜明的“先行后知”的特点,这一特性对学生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有重要意义。拓展训练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而言,减少了以获胜为目标的功利性,更多的是相互的协作和自我挑战,拓展训练在校园的开展,更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友谊,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我校自2010年将素质拓展课列为体育选项课,虽然在开展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问题,但经过不断地探索改进,提高了教学效果,规范了教学模式,素质拓展课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和好评,本文结合我校拓展课程开展的实际,就其开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高校拓展课程要有明确的目标

2003年开始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强调体育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增强体质,而且还要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这和过去只强调增进体质有了明显的区别。纲要将课程目标细化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建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发展个性教育思想。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关键问题,它决定着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的设计与选用,因此,对于一门新课程,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其课程目标,才能正确把握课程的开展方向,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

高校拓展训练课通过设定一些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而收获知识,而达到“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纲要》的要求。通过拓展训练,参训者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现实也已经证明了仅靠一周的体育课学生身体素质并不能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认为,高校拓展课程的目标应该以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为主,而不是以体能生存训练为主。所以高校拓展课程教学过程要突出“高峰体验”,避免课程的两种倾向:一是体能训练课;二是游戏课。

2、高校拓展课程要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文件

(1)完善教学文件。拓展课程作为一门近年高校新兴起的课程,目前还处在发展完善的过程,很多学校也都是在边开展,边摸索。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围绕课程的目标通过学习、借鉴、开发,制定自己的教材,教学大纲,从而制定教学计划,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课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每学期都要对教材、大纲、进度等进行修订,完善。

(2)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拓展训练必须是在短期(1、2天)内连续高强度的对人的心理上进行刺激,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和高校的教学实际相悖。并且高校教师可能一天要连续重复上多次相同的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声音,同样的一个笑话,一周重复了十几次,都麻木了。一个没有激情的培训师,就丧失了感染力、敏锐的观察里、机智的应变力,也就降低了对活动的控制力,这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针对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把每一次训练课都当新课来对待,同样的案例,针对不同的学生(性别、专业等)尽量进行有差异的引导;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以期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甚至针对同一个问题都要多想几种提问的方式,而不是将同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应用与所有的对象。拓展训练同样的对象如果重复同样的项目,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在高校有部分学生会重复选课,因此我们应该有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新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拓展课程的教学和发展。

3、高校拓展课程要根据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课程价值的过程。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建设的评价。在商业体育培训中也往往是通过向学员颁发活动证书来结束培训,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由于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时间还很短,仍处在探索阶段,目前仍缺乏权威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在我校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也认为:开设拓展训练课只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培养大学生素质的一种模式,所以不应把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作为评价标准,应该更注重心理素质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用具体的成绩来衡定优劣是不客观也是不科学的。但学校目前还是把拓展课定为体育课,用具体的成绩给学生打分,所以我们借鉴他校并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了考核标准:身体素质20%+理论10%+学习态度10%+安全技能操作20%+团队协作40%=100%。安全技能操作主要是指技术操作的质量和规范性、完成技术的情况等;团队协作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包括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组织观念与纪律性;在团队中是否主动关心队友,主动沟通与协作;对待活动的态度与参与程度。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实践总结等,最后给予成绩评定。应该说这种考核并不完全科学合理,仍需我们继续不断的完善。

4、高校拓展课程教学安全要警钟长鸣

拓展运动是一项富有魅力和挑战性的运动,但在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所以安全问题是应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安全监控的机制:

(1)加强对场地设施的管理维护。在各个训练场地醒目的地方要树立安全事项提示牌,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项目应配有专职人员看管,禁止在没有培训师或管理人员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攀爬使用,对损坏的设施要及时维修,排除安全隐患。我校曾多次发现拓展基地的护栏被破坏,有人私自攀爬断桥、云梯、攀岩墙等危险的设施,并且破坏了设置的路绳,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应该引起我的足够的重视。

(2)要加强对绳(静力绳、动力绳)、锁(主锁、钢锁、8字环)、上升器、扁带、安全带、头盔等装备的使用管理。建立使用登记签名制度,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装备要及时的更换。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按规范使用。

(3)在拓展课的开展全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在拓展项目设计前要对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设计时应把安全因素作为考虑的首要问题,明确安全监控的重点,针对项目的特点做好准备活动,项目开展的全过程都要严格进行安全监控。高空项目的保护坚持备份的原则,不能因怕麻烦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而能实行单保护。在课前要比学生提前到场地,在拓展课的开展过程,经常会有提前到场地的学生私自攀爬比较危险的设施,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4)明确安全问题负责人,定期召开培训老师和管理员的安全会议。针对大家在项目开展或日常管理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从而不断完善我们的安全监控机制。

5、要加强对拓展课程教师的培训

拓展课程开展的质量好坏,师资水平是关键因素,培训师仅能组织开展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一名优秀的培训师应具有以下素质:健康的体魄,认真负责的态度;缜密的思维,敏捷的反应,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出色的感染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地现场控制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要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等基础理论;熟练的技能,安全操作、野外生存、急救等。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都曾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进一步强化他们在教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是可以胜任拓展训练教学工作的。但要把拓展课程开展的更好,不仅教师日常自身要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储备,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集中地培训学习,尤其是安全操作,一定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去有资质的正规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或者兼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请比较优秀的培训师定期来校授课,或者多接一些社会团体来校培训,给老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其次,学校拓展老师也要多组织看课听课或座谈会,就课程开展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就好的案例进行交流。

小 结

任何一门新课程的开展,都不会一帆风顺拓展课程在普通高校里的开展注定也是如此。我们只有对影响教学因素进行研究,及时解决其中的不足,才能够好的促进该学科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钱永健.北京大学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与开展效果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5-116.

[4]李正贤.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安全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5]陈芒.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5(3).

[6]张亚琪.关于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上一篇:小学美术综合探究学习 下一篇:兴趣是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