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吾鲁孜节研究概述

时间:2022-06-20 08:38:32

纳吾鲁孜节研究概述

【摘要】纳吾鲁孜节是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但是学术界对该节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只停留在节日的起源及节日的描述这两个基本层面。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材料为基础,从节日与旅游的关系角度对纳吾鲁孜节进行创新研究,旨在推动二者的平衡有序发展及由此带来的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纳吾鲁孜节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0-02

纳吾鲁孜节又称奴鲁孜节,该节起源于公元前的古波斯,历史悠久,随着民族迁徙和战争而流传扩布至我国的新疆,在新疆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共度的传统节日,并且是这些民族中唯一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的节日。

“纳吾鲁孜”即波斯语“春雨日”、“年头”,这一天在公历的3月21日,正好是我国夏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的春分日的前后。春分时节,昼夜等长,大地复苏,万物初醒,有的民族还认为这一天是造福人类的白羊星座升起,人畜病源的双鱼座沉落的日子,因此在纳吾鲁孜节这天有些民族会祭祀祖先、膜拜神灵,有些民族会载歌载舞欢庆春天的到来,有些民族在这一天后就要开始大规模的人畜转场。

虽然纳吾鲁孜节是新疆广大穆斯林仅次于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的重要节日,但是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孜那提的《哈萨克族的纳吾鲁孜节》主要从节日的来历、传说、过节习俗这几个方面对该节做了简单的记载;韩连S的《哈萨克族的纳吾热孜节》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视角,描绘了一幅在外远游的哈萨克族游子在纳吾鲁孜节前夕回故乡过节的温情画面;朱靖江的《影像民族志中的哈萨克纳吾鲁孜节》通过采用田野影像笔记的方法记录了节日中昭苏县喀夏伽尔乡的哈萨克族牧民的传统过节习俗;段续的《奴鲁子节谈源》则是追根溯源,从源头对奴鲁子节探析,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该节难得一见的珍贵的古老神话资料。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纳吾鲁孜节的研究主要包括节日的起源以及过节习俗的描述两方面,其他方面并未涉及,笔者认为从旅游视角对该节进行新研究大有可为。

节日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性活动的日子,与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且两者相辅相成。首先,旅游本是节日的民俗活动内容之一,节日是旅游的载体。在节日期间,出于节日的意义和情感的需要,人们都渴求与亲人的团聚友人的重逢,因此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的旅游行为在节日里极其普遍。其次,在节日里一般都高度集中展现了饮食民俗、服饰民俗、体育娱乐民俗、礼仪精神等大量丰富的民俗事项,这为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人文资源,并且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移植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再次,通过对旅游者的宣传及其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又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新的光彩,并且对民俗事项的传承,尤其是对即将消失的民俗事项的保护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纳吾鲁孜节进行旅游开发,笔者认为有诸多有利条件。其一,自然环境的优势。虽然该节是新疆众多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但是作为人数较多的、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哈萨克人对该节尤为重视。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在春分这日,北疆大多数地区也以逐渐进入青草发芽、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较好的气候条件。其二,就节日内容来说,因为该节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所以节日气氛轻松活泼、约束禁忌较少,能让参与者最大限度的享受节日的欢愉气氛,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另外,虽然该节自古以来就是哈萨克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对外的影响却不大,很多久居新疆的其他民族群众只知道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对纳吾鲁孜节知之甚少,因此该节可以很好的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其三,纳吾鲁孜节传承了哈萨克族许多优秀的饮食服饰文化、民间艺术、体育活动、人文道德、手工技艺以及民俗礼仪的原生形态,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化的集中展现,这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认识理解及文化学习交流。其四,通过对纳吾鲁孜节的旅游开发,可以对哈萨克族民间即将失传的民俗文化加以更好的传承保护,利于增强族群的民族自尊心及自信心。其五,当地政府为了更好的对该传统节日进行保护,每在节日前夕就采取“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措施给哈萨克族提供施展民俗文化的空间,这又为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诸多便利。

综上所述,在倡导大众旅游的新时代,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旅游者文化修养的提高,传统节日作为旅游的重要内容而日益突出。从旅游角度对纳吾鲁孜节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起到拓宽眼界丰富资料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孜那提.哈萨克族的纳吾鲁孜节.新疆画报.2009年4月

[2]段续.“奴鲁孜”节谈源.新疆地方志.1996年5月

[3]韩连S.哈萨克族的纳吾热孜节.中国民族报.2005年9月

作者简介:

马小婷(1981.12.22-),新疆工程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民俗研究。

上一篇: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文体学视角下探讨《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