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激励计划受挫 张天赐敏担心利益难保不肯交权

时间:2022-06-20 05:43:25

期权激励计划受挫 张天赐敏担心利益难保不肯交权

表面上是一批高管拿期权成富翁的计划被叫停。实质是张瑞敏的养老计划迟迟没能落实。心里不踏实的他恐怕会继续在接班人问题上拖延纠结。

青岛海尔打造千万富翁的计划流产了。

8月25日,拖延一年半后,青岛海尔(600690.SH)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宣布取消。对于取消的原因,青岛海尔在公告中只是提了一句,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实施条件发生变化。

在2006年12月底,青岛海尔董事会就通过了《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的议案。根据当时的方案,公司将授予激励对象8000万份期权,7年有效,行权价格为7.63元。

据《IT时代周刊》了解,激励计划最初的激励对象包括9名高管及部分突出贡献人员。其中,董事长杨绵绵获授300万份期权,为激励对象中最多的。时至今日,在原来的9名高管中,副董事长王召兴、董事张智春、副总经理张世玉、董秘纪东4人已经离开。青岛海尔方面称,对于离开的人员期权自然作废。

“正常情况不应该。”对于激励计划突然取消,家电专家刘步尘颇感意外。他认为,正因为有了人事变动,则更需要继续履行激励方案以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一夕成空文

青岛海尔将原因归咎于证监会在5月初出台的两份有关股权激励事项的备忘录。

为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操作,2008年上半年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主要包括《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等法规文件,其中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在“重大事项间隔”、“预留股份”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明确。

青岛海尔方面称,正是这两份文件导致公司原激励计划实施条件不具备,如备忘录2号文要求“公司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得预留股份。确有需要预留股份的,预留比例不得超过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数量的百分之十”,而公司原方案预留份额超出拟授予权益数量的10%,达到25%。实施条件发生较大变化,青岛海尔不得不取消原激励计划。

公司公告显示,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聘请专业机构,适时推出与公司业绩紧密挂钩的、更具长期激励效果的新激励方案。但“新的激励计划现在没有时间表”,青岛海尔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推敲的是,同样的文件却没有阻止万科的激励计划。就在海尔被叫停的前一周,万科如期实施2006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5500万股激励股票将过户给万科的200多人,该次股权激励一次造就了几十位千万富翁,200多位百万富翁。

该拿期权的人辞职了

与青岛海尔公开的观点相左的是,更多人认为这与青岛海尔企业内部的问题有关。

今年4月17日,青岛海尔宣布多名高管提请辞职,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智春,董事王召兴日前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请求辞去公司董事的书面报告,另一位副总经理张世玉继去年6月辞去董事职务后,亦提交了请求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的报告,而公司独立董事王超也于2008年4月15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职申请。

同时辞职的三位元老级高管以及今年2月份辞职的董事会秘书纪东,都是青岛海尔在2006年制订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草案时的重点奖励对象。在草案中,王召兴作为公司副董事长将得到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17%),仅次于董事长杨绵绵的300万股;张智春、张世玉也将分别得到100万股。当时有观点认为,如果配股成功,这些高管都将身价超过千万元。

对于这些高管集中辞职,一种说法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能力和对企业发展的思路与集团不一致才被迫辞职。刘步尘对此表示:“青岛海尔在家电企业里来说是比较好的企业,一是品牌价值不会是最高的;二是营业收入超过1100亿元。要说这些高管没有能力,那公司做到今天这样的业绩是不可能的。”

刘认为,这些高层的离职很大程度上与青岛海尔目前的发展困境有关。“青岛海尔虽然是中国家电企业相对较好的企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2005年经营业绩超过1000亿元,到2007年才超过1100亿元,增幅太慢。青岛海尔到今天已经遇到了一些发展的瓶颈。”刘步尘表示。

“2008年,国际市场对外向型强的企业有很大压力,因此这些高管选择辞职,是对公司未来发展心里没底。一个企业高管大量离职,必然是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一位业内人上向本刊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青岛海尔内部已经有3名事业部长先后被公安机关拘捕,原因是涉嫌贪污或受贿。据称,总体涉案金额数千万元。

上述案件事发废料管理环节,嫌疑人被认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很多人看来,青岛海尔管理缜密,但此案凸现其在每年价值亿计的边角废料上的管理问题。这一领域也被认为是家电企业的管理盲区。

据悉,在青岛海尔高管辞职事件中,有一位副总经理就是因此事牵连而被迫辞职。

老将换成了“空降兵”

与此同时,从2007年6月开始青岛海尔集团展开了一场将持续三年的大规模流程创新,而且第一次聘请咨询公司和引进“外脑”,这包括聘请惠普前高管陈广乾出任青岛海尔集团的首席信息官。在这样的情况下,延续了十几年没有大变动的原核心管理团队就面临一场人事调整,因业绩问题导致的王召兴、张智春的出局似乎只是个开始。

在去年青岛海尔的中层干部会上,这样一段挑战张瑞敏权威的发言会后在企业内部广为流传:“青岛海尔的今天不仅是张瑞敏一人的功劳,也是整个团队的贡献。张总是青岛海尔的领航者,但现在青岛海尔这个‘海’太大了,需要大家都当舵手。”现任青岛海尔董事长杨绵绵去年曾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人员素养是最为重要的难题。”

这种用人方式在青岛海尔是一个非常大的变革。青岛海尔过去以拒绝空降兵著称,都是自己培养人才。跟张瑞敏一起在青岛海尔打拼了十几年的核心管理团队一贯以“稳定”著称。也正因此,对于从外面请来的人,青岛海尔没有沿用惯例称之为“空降兵”,而是“外部专家”。

此次进入新管理团队的几人中,包括青岛海尔集团首席财务官谭丽霞、白电集团空调产品部总监王友宁、青岛海尔金融集团境外资本运作中心项目经理刘甲坤,青岛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律师肖鹏则出任新的独立董事。此外,王友宁还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

期权背后是想退休的张瑞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肖鹏,另外3位高管为“70后”,曾参与青岛海尔集团多项重大资本运作项目的刘甲坤则是“80后”,这批年轻人的出现让人开始关注起接班人的问题。

再过一年,1949年出生的张瑞敏就要满60岁了。多年来,谁将接张瑞敏的班,成为各界议论的焦点。如今公司内部接连不断的换血,更叫外人雾里看花。

在青岛海尔,公司名义薪酬收入偏低,是青岛海尔发展中长期遗留的历史问题,如杨绵绵2006年总薪酬公告仅为18.5万元。在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层面上,青岛海尔集团创业人张瑞敏的利益没有得到最合法和最大化的实现和保障。有观点认为,这是张瑞敏迟迟不愿退居二线,不愿推出接班人的根本原因,也是青岛海尔选接班人从“赛马”变成了马拉松的真正原因。

回顾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唯有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家电企业获得较好解决,如TCL。相反,在内地的企业,伊利集团郑俊怀、四川长虹倪润峰等老一代企业家均未能实现,郑俊怀曲线MBO还招来牢狱之灾。

吸取前车之鉴,青岛海尔近年来已经着手进行小心翼翼、符合法律法规的股权激励。但在A股和H股上市公司均未担任实际职务的张瑞敏,不在激励范围之内:有分析人士认为,也许张瑞敏是希望借此举来试探一下各界的反应,再谋求下一步在青岛海尔集团层面的利益实现。

该分析人士还预测,张瑞敏的股权激励方案没有得到妥善安排之前,青岛海尔的接班人选拔就不会结束。因为张瑞敏长年解决不了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问题,自己退休后的利益无法保证,迟迟不敢交班,就只好让接班人赛马一直赛下去。

对于这种猜想,有人表示担心此次青岛海尔股权激励计划搁浅会引发恶果,导致海尔集团内部诸侯林立、王位混战的蝴蝶效应。

上一篇:一个国家怎样在经济上获得成功 下一篇:找回密码从30秒延长到3天 腾讯QQ客服真是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