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分析

时间:2022-06-20 05:23:48

新课标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应随着课改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打造新的小学语文课堂,将从艺术教学的特点出发,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核心主体,也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应作为引导者,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引导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思考、锻炼。因此,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保证学习的趣味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艺术教学

所谓艺术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和方法,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施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教学的艺术就是要让学生主动渴望获得知识并不断追求知识,教师在课堂中重视教学艺术,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艺术性的基本特征

1.富有创造性:内容的创造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语文本身就是创造,要从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对要讲的内容、知识点和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2.教师的讲解要有表演性: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作为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表演功底,要做到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地讲述,这样才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3.欣赏学生:要做到对每个学生都关注,要学会欣赏学生。

4.技巧性:无论在教学的时候,还是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甚至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都需要具有技巧性,教师教学的技巧对课堂教学艺术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

“教育者的艺术表现能够让学生透彻、迅速、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天真、贪玩的年龄,也比较稚嫩,在教学时可从孩子们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爱玩游戏的特性入手,把多媒体、故事、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

1.教师自己需要提升自我修养和自身素质,成为让学生敬爱的人。教师自己需要有好的口才和渊博的知识,在教学中做到诙谐夸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生动形象地体会课本中的人物、故事。

2.进行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时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这样小学生容易被教师的情绪感染,教师应多采用声情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并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情景教学设置,从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主动思考,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做到:想学、会学、想更好地学,迫切地期待下一次的语文课程。

3.结合实际生活,走出课堂来学习,进行课文鉴赏。语文的文字是非常具有美感的,小学语文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培养学生欣赏文章的美感,如在形容落叶的时候,教师可引领学生观察秋日蓝天下金色落叶落下的景象,让学生明白“落~纷飞,如彩蝶一般”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在新课标环境中,课堂并不限于教室里面,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被禁锢在教室里45分钟,很多学生会觉得很痛苦,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不同用词用语带来的效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语文的精髓。

4.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认可学生、赞美学生。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认可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把遇到的问题告知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引导作用。小学阶段对孩子以后的自信心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多多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包括对差异生的认可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眼神鼓励学生、用语言去肯定、默默地点头赞许,这些都能坚定孩子们克服困难的信息,给他们积极向上的影响力。这能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5.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得“怎么去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孩子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有用的,在平时学习中要多引导学生做笔记、多观察、多总结等好的习惯,让孩子们能在平时的积累中慢慢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讲究教学艺术,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能使课堂效果变得更加高效、高质量。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投入更多的感情,采用更多的方式、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让他们在启蒙阶段就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巧军.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J].都市家教月刊,2013(3):265.

[2]付明刚.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0).

[3]薄敬花.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J].学周刊,2013(11):192.

[4]刘艳华.刍议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3(8):104.

上一篇:中班纸浆活动的开发与实践 下一篇:让海量阅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