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时间:2022-06-20 04:05:13

让科学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教学回归生活,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紧密融合,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让科学课程充满生命活力,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走进生活,激发兴趣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什么鱼剪掉鱼鳍后就不会游泳了?为什么种子落到地上会慢慢长出幼苗等问题都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拉近科学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常见的材料》一课时,有位老师拿来了一根导线对学生说:“昨天晚上,老师在睡觉时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早上起来一检查,哎呀,一根导线让老鼠咬成这个样了。”他晃了晃手中的导线,学生们一阵哄笑,感到很好玩,同时也感到非常的亲切。老师又追问了一句;“大家看看,我手中的这根导线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样的导入,既生动又自然,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多都了解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激发出来了。

二、观察生活,引导探究

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沉与浮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科学概念建构比较难的一个单元,而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生每天在经历但却缺少仔细的观察。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很多学生认为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是这样的吗?当我用生活中常见的回形针、苹果、泡沫等材料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却与学生的猜测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激发了学生后续探究的欲望,学生重新对物体的沉浮因素进行了猜测,并付诸实际行动,用一次次的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热情高涨。我由衷地体验到了“小学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于教师如何去挖掘。”

这种观察,这种探究来源于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展开探究的能力。可以说,虽然现在学生所进行的探究活动还只是一种“小打小闹”,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知道怎样学习了。

三、关注生活,培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创新,就如一潭湖水没有新鲜的活水进行补充,成为一潭死水,只有给它源头活水,这潭湖水才能充满生机。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唯有创新才能使学校充满生机,才能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进行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最后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建议,用同样的材料:一张报纸、几根吸管、一些棉线和胶带纸搭建一座宽大于10厘米,承重400克的桥。任务有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根据课本所学和生活所见,都大显身手,有的搭建成拱型桥,拱在桥面上;有的搭建成斜拉索大桥;有的搭成平桥……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学生的作品形形,虽然大家的作品良莠不齐,有些作品也没有达到要求,失败了。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学生已能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结合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创新,虽然这种创新还达不到发明和创造的程度,但如果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动脑、多思考,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慢慢提升,而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方向。

四、体验生活,正视责任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生活。”教育和生活是相通的。在我们的科学课中有很多问题涉及到环境问题、食品问题、生命问题,结合这些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关注更多的生活问题,从小树立起环保意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生命重要性的作用。

结合六年级《共同的家园》这单元学习,我让学生对家庭、对社区的垃圾、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有位学生在他的调查报告中这样说:“真没想到,我们的生活垃圾的产量这样惊人,电池产生的危害这样严重,我以前经常把电池当作普通垃圾进行处理,想不到竟会污染土壤,我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乱丢了。”还有位学生对我们宋诏桥的一条河流里的水与家里的自来水进行的取样对比,说:“看起来好像还干净的河水原来也这样脏呀,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真的非常必要。要不然以后就没有水喝了。”

五、学习应用,回归生活

科学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最终是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用结合。例如在学习了《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课,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之后,我提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汽车里的玻璃窗上会有细细的小水珠?这个问题学生在生活中都看到过,但没有想过为什么,而在今天的科学课上结合刚刚所学的科学知识,学生能马上进行解答,并提出了相关的生活问题,有一个学生说:“我带着眼镜去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时,镜片上经常会有小水珠,让我看不清东西,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你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科学教学与生活是双向的,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

上一篇:口语交际也要“外延” 下一篇:提升阅读能力 提高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