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分析

时间:2022-06-20 03:22:47

对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分析

[摘要]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游泳运动员赛前压力的来源和表现形式。通过运动员赛前心理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几种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调节方法,为游泳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泳 赛前 心理调控 心理素质 调节

1 前言

作为游泳教练员和运动员,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而且还要懂得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掌握建立良好心理状态参加比赛的手段,这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取得胜利是十分有利的。

有研究表明,在奥运会比赛中,约有36%的世界最高成绩保持者未能夺得金牌,所发挥的水平仅为当年最高水平的96%~98%,从而痛失金牌。这种现象被称为“克拉克”现象。“克拉克”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比赛时心理状态调控不好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在竞赛中显得极为重要。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搜集、阅读有关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3 分析与讨论

3.1赛前心理准备的意义

从平时的运动训练到临场的运动竞赛,在心理方面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这种心理状态的调整称为赛前心理准备。赛前心理准备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需要进行专门性的心理训练。赛前心理准备,是通过各种措施消除运动员心理障碍,理顺思路调整情绪,激起斗志,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式,形成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3.2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

游泳比赛的条件一般与训练条件是有所不同的,由于这些条件不同,就会引起运动员心理上的紧张。一般来说,适度的紧张更有利于专心投入比赛,挖掘体内最大潜力,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然而,当这种紧张继续增强,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对比赛产生极不利的影响。根据游泳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赛前心理状态。

3.2.1赛前最佳状态。这是一种有利于比赛的心理状态。他对比赛的目的任务十分明确,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有全力以赴参加比赛和争取胜利的愿望。这种游泳运动员的生理状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也是处于高水平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处于最佳状态,也就是其兴奋程度正好达到比赛所需要的激情,而不超过能控制自己动作的界限,这对有机体以更好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是有利的。

3.2.2赛前过分激动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游泳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表现得过度兴奋、焦急、惊慌、对表现出自己原来水平和战胜对手信心不足,这种运动员的心理指标一般有下列特征,呼吸和脉搏加快,血压高,手和脚发抖,面色苍白,口渴和小便频繁,在赛前的准备活动有茫然不知所措的表现,比赛是在失去自我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成绩往往达不到原有水平。

3.2.3赛前淡漠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游泳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责任心不强,常会感到浑身无力,甚至想睡觉、不想参加比赛。经过正常的准备活动后仍没有运动情绪,生理状态也是处于低水平的,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至多不过是达到自己原有的一般水平而已。

3.2.4赛前盲目自信状态。主要表现在对即将到来的比赛采取不重视的态度,对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估计不足,过高估计本人的力量,对比赛产生盲目自信,相信能轻易取胜,对所面临的困难持消极的态度,也不会动员全部力量去克服比赛中主观的困难,比赛结果往往是成绩下降,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失败。

3.3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

游泳赛前心理调控的任务,在于形成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以便在极度紧张的比赛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技术水平,取得比赛的优异成绩。

3.3.1明确比赛任务。参加游泳竞赛的运动员首先必须明确比赛任务。所以,教练员要经常引导运动员通过独立的分析,使之深刻地领会实现比赛任务的社会意义,使运动员做到心中有底,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3.3.2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它是整个行动中经常起作用的有效动力,也是人的意志不可少的部分,毅力积极性和顽强性都是由它来决定的。因此,使运动员形成崇高的社会动机,这会为运动员形成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创造条件。

3.3.3树立必胜的信心。信心是发挥运动员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教练员临赛前要用简练的语言激发运动员的竞赛情绪,以鼓励为主,使运动员增强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对思想容易松懈的运动员可以严格要求;对易激动的运动员设法强制他冷静,对缺乏胜利信心的,可采用适当的“激将法”对过虑的运动员要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

3.3.4培养战斗意志。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顽强意志,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觉悟和责任感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经常加强运动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运动员明确认识当前比赛任务的深远意义,加强完成比赛任务的责任感。

3.3.5形成赛前最佳的情绪状态。运动员上场前要使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在比赛中发挥水平,仔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弱点,绝不要担心失败免得引起精神紧张。

3.4赛前自我调节方法及措施

3.4.1视觉调节。第一种措施是减压(针对过分紧张的运动员),让其在赛前休息时多接触场外景物,眼望绿树红花或平日熟悉的环境,全身心的投入到广阔的天地之中,使队员心胸舒畅,信心十足;第二措施是增加刺激(针对过分淡漠或盲目自信的运动员),让其在赛前休息时多注意对手的技术动作和竞技状态,认真安排可能的战术运用,使运动员正视自己,重视对手,提高紧张度。

3.4.2听觉调节。进入赛场后,运动员会被各种喧闹的声音刺激包围(播报成绩的高音喇叭声音、观众给对手的助威声等)。这些强烈的声音会严重的扰乱队员的赛前情绪,破坏临场的心理环境,导致比赛失利。下面介绍2种抗噪音的调节手段,合理运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训练的重要内容,影响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水平的发挥。训练学专家认为:运动竞赛取决于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因素,在身体素质、技术因素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重大比赛失败运动员的调查结果中发现:20%属于技术能力,80%属于心理失常。心理调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只要方法妥当,针对性强,运动员就能发挥应有的水平,甚至出现超水平发挥。因此,重视对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将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耕夫.运动心理学与游泳竞赛.游泳,1998,(1).

[2]仁和.心理因素对游泳训练和比赛的影响.游泳,2000,(1).

[3]蔡燕.心理素质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影响.游泳,2001,(11).

[4]孟祥新.谈竞赛性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训练对策.安徽体育科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速度轮滑课中大学女生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及对...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