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用语童趣化的探究

时间:2022-06-19 11:47:27

幼儿教师教学用语童趣化的探究

摘 要:初学的幼儿刚开始接触学习,大部分还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如果用强制手段使他们学习,只能适得其反,甚至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只有运用童趣化的语言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领悟,才能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幼儿教师 童趣化 教学用语

前言: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对幼儿来说,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学习的内容还是多方面的;对幼儿教师来说,孩子们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决定了教师语言只有运用童趣化才能带动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对幼儿的教学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就会学得很快;如果不感兴趣,怎么教也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在学习中运用童趣化的语言来培养幼儿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剖析:

一、幼儿教师要童化自己,“趣”化语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要教好孩子首先要童化自己。趣化就是要求我们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教师趣味性的语言能够贴近幼儿心理,能使语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说教更具效力。教师既不能太过儿童化,也不能太过成人化,不要让教师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看到他们真实的也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教材童化、趣化、活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他们接受。如教学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静态的教材(如《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等等)改编成动态的童话剧,走下讲台扮演凶恶的大灰狼,让幼儿扮演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通过幼儿们带有情趣化的动态表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把握幼儿教学特点,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阿尔托波列夫斯卡雅说:“激发感染孩子们掌握音乐语言的愿望,是教师最初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一位好的幼儿老师,要掌握幼儿教学的特殊性,把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上课时,要善于和他们沟通,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对多数孩子来说,在见教师之前,总是把教师想成一副严肃而令人害怕的样子。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调皮,因此希望教师在上课时对孩子严厉些。但事实上,再调皮的孩子在上课时也会表现得很老实,虽然不排除教师的威严有让孩子精力集中的作用,但教师更应该让孩子喜欢自己。比如,上课时讲课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当孩子出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而应该耐心地讲解,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进而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形式生活化,运用好的比喻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很多人认为初学阶段是最简单的、怎么教都行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应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好每节课要达到的目的,一定要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他们。比如,教初学的孩子学手型时,可以把手比作美观的石拱桥。尤其给年龄小的孩子上课,一定要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游戏玩闹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再如:在区域活动中设置“超市”角色区,教师带幼儿去超市实地观察,让幼儿看看商品上的保质期、生产日期、重量等。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自己收集物品,自主自愿地选择材料、参与活动。可为“超市”的商品用圆点、数字等方式行标价,给幼儿每个人几张不同的券充当货币,面值分别为1元至5元不等。幼儿可以拿着自己的卷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按“数字”(或圆点等)“购”物,“购物”结束,我们请幼儿讲讲自己分别用了哪几张卷买了东西……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幼儿共同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幼儿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缺乏交流合作的状态,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形成,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课堂结构,课堂结构是双向交往的,师生之间的交往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与幼儿之间有问有答,同时幼儿还可以进行讨论互评,在课堂上让幼儿把自己当成小朋友、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方便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程度。

总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对幼儿进行教学,需要完善教学设计,运用富有童趣化的教学用语,这样才能叩动幼儿的心弦,帮助他们理解和领悟,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3]何叶 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D].西南大学,2012。

[4]陈小英 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上一篇:浅谈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理论与技能的转换 下一篇:语文教师应不断寻求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