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上调个税起征点是误导

时间:2022-06-19 11:44:51

如果不宜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那么,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工薪阶层怎么受惠?这主要不是提高个税起征点,而是简化和降低他们适用的个税税率。

自从政府提出要适当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几乎一致的赞同。同时也出现了要求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过度炒作的现象。认为只要政府肯让利,个税起征点越高越好几乎已经成了普遍的共识。其实,这个认识是完全错误和误导的。

我目前个税起征点是2000元,我有4.8亿在二、三产业就业的职工,其中应税月薪不足2000元的占了一半左右,约2.4亿人。如果把收入分配改革仅仅简化和聚焦在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上,这2.4亿人就不能受益,更与在农业中就业的近3亿人口无关。调得越高,受益的人变得越少。

而且,要求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是真为中低收入阶层代言。若以3000元月薪划分中低收入阶层,这就划走了就业人口的大多数。但今天北京3000元月薪的人也只需缴16.55元的个人所得税,4000元月薪也只缴几十元的个税。提高起征点既扩大了他们与高收入阶层的绝对差距、也扩大了相对差距。

有人说,个税起征点如果提到一万元,那么纳税者全是富人,穷人乃至相当多中产阶层都是零税负了,难道这不是改善了收入分配吗?其实这是非常片面和扭曲的观点。

因为世界上只要有家,有公共事业,就有税负。一个人不交个人所得税,也得交商品及服务税(买东西时就交了)。中现在基本上没有真正的财产税。家税收来源不是商品税,就是所得税。个税起征点提高,就意味着个税整体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比重下降,相反商品税比重上升。商品税的特点是,越是收入不高、储蓄有限的普通大众,商品和一般服务消费比例越高,因而纳税越多。中个税占总税收比重在际上已属很低,本来调节作用就小,进一步缩小个税税种的调节比重,只能使整体税负更多地让商品税即中低收入的大众承担,这样反而更不利于缩小收入和贫富差距。

如果不宜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那么,现在拿2000-10000元的中等和中等偏下收入的夹心层怎么受惠?这主要不是提高个税起征点,而是简化和降低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工薪阶层适用的个税税率。比如在个税起征点不变或提高有限的情况下,把原来一万元以下工薪收入个税税率快速累进到15%、20%的税率下调,变为5%-10%,这样,万元以下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的人纳税就会显著减少,而且比仅调起征点的纳税更少。同时,在保持边际税率45%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适当上调高收入端的区间税率,使高收入的人并不因中低收入档的税率下调而少交税。这样,低端有返还,中低端有减税,高端税收负担不变,即使个税起征点变动不大,中端、低端收入者都有实惠,收入差距自然就会缩小。

其实,真正的高收入者其主要收入来源是财产收入和其他隐形收入,并不缴纳什么个人所得税,所以个人所得税无论怎么调实际上对收入分配总的影响并不大,对富人影响更小。这个话在一定意义上更是抓住了要害。我个税目前是分类税制,只对工薪劳动报酬高速累进,并不对其他收入综合纳税,这比是否按家庭负担扣除是更大的税制改革问题,也是我收入和财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对于非劳动收入,那是财产类税收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网开一面,成为贫富差距的重要推手,需要政府认真研究对待。现在非常严重的隐形收入,才是一个真正的体制性大问题。

个税起征点调整是个局限性很大的工具,只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调整提高。从世界各总的情况来看,个税起征点不应超前于人均民收入水平。基于我今年的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的速度,建议这次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10%左右,即从2000元提高到2200元较为适宜,同时显著下降几千元工薪区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并考虑降低各项社保缴费中个人承担的比重,后者才是目前工薪族及企业的真正较大负担。单纯过高调整个税起征点反而会恶化整体收入分配格局。

上一篇:个税起征点能跳多高? 下一篇:“新三板”对A股市场冲击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