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业与资本共舞

时间:2022-06-19 04:37:56

影业与资本共舞

上市前的机构疯狂追捧;上市时的风光无限都随着华谊股份2009年第三季度季报的披露而一去不复返了。季报一出,一片哗然:华谊股份急转直下,净利润竟然出现13.73%的负增长,成为28家创业板公司中唯一一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

华谊兄弟终于将电影业的心跳玩到了股市里。北京度华投资首席分析师王建龙表示,这种波折和不信任感对刚刚步入资本市场的影业公司来说是必然的,而且不会因此而结束。影业与资本的融合之路从十几年前青涩到如今的娴熟,华谊的先行一步,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发展轨迹,亦会使中国电影产业距离“大电影”梦想更进一步。  影业与资本联姻暗流涌动,已经完成两轮融资的博纳国际影业、中国电影老大中影集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公司纷纷表示上市意愿。博纳影业总经理于冬表示,所融资金很大一部分将用于院线建设;记者在华谊在招股书中也看到了华谊将用超募的6亿巨资投资院线,打造“电影全产业链”。

“大电影”需要大资金

2009年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具有突破性的一年:这一年,全球经济危机促使影业“口红效应”急剧显现,中国电影票房也实现了近5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的快速增长。也是在这一年,当中国政府首次将文化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之时,华谊兄弟准时抢滩创业板,成为中国影视娱乐内地上市第一股。  华谊兄弟的招股书有几点很是引人深思:首先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美好前景的认可;其次是对资金的饥渴,不管是即将开拍的电影还是华谊即将参与的电视剧拍摄,大额资金永远是华谊迫切需求的;最后是对冯小刚这个品牌的依赖以及票房风险。王建龙认为,在华谊大手笔描绘的蓝图中,第一和第三个问题都远不如上市能带来大笔资金重要。

“实现大电影梦想必须要大资金做支撑。”几年前的《集结号》获得招商银行5000万无抵押贷款时,华谊董事长王中军曾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的电影产业要走向世界,势必要走上联姻资本这条道路。

很早就与资本市场密切接触的王中军对中国电影市场有着自己前瞻性的判断:2002年,当很多影视公司还不知股权融资为何时,华谊已经不满足于自有资金和联合投资为主的模式,开始涉足个人私募。此后几年,华谊先后引进了太和、TOM集团、信中利机构、雅虎、分众等企业资金。通过股权融资一溢价回购一再次股权融资的复杂运作后,公司股本金越来越多,但王氏兄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绝对控股。2008年,华谊从电影《梅兰芳》中撤出,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司希望参与整部电影的制作与运作愿望没有实现。

2008年,由于华谊的主体意识强化了华谊的品牌形象,拓展了融资渠道,因此先后获得了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无担保贷款,这不仅是我国民营影视公司第一家,且成为一个孤本。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人士说,华谊获得的5000万招行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冯小刚的品牌效应,这样的案例不具有普遍性。

此后,院线和发行环节的缺失使希望做“中国的时代华纳”的华谊根基并不稳定:美国影视业极为发达,对GDP贡献位居第一,而它的影视公司无一例外地起家于其发行公司,在发展基础上形成全产业链运作,不仅是内容提供商,同时也是渠道商,中间又有发行公司打通两者。

“华谊要建立自己的全产业链布局,尤其补院线短板,背后只能依靠强大资金的支持。上市融资就是最有效的途径。”王建龙表示。  早在2007年7月,橙天娱乐就因成功收购嘉禾89.06%的股份成为内地第一个上市的影视公司。此后一年多时间,橙天娱乐一改嘉禾过往9年的亏损纪录,业绩出现了极大的飙升。而在几年前获得招商银行无抵押贷款时,王中军就说过:资本和影视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没有充足的资本,无法做出“大电影”。

与华谊上市同一时间,已获得赴纽交所上市资格的博纳影业以积极发动攻势的姿态宣布“春天来了!”“2009年,当大家都在喊如何过冬的低潮期,博纳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逆市融资”。与华谊的个人私募不同,博纳因很好的业绩、管理团队和盈利能力,获得了经纬、红杉等创投机构的1亿元人民币投资。此前的2007年,博纳融入了中国电影行业首个风险投资,公司也开始从发行向投资制片转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博纳影业总经理于冬表示,博纳能够吸引到多方面的私募资金,首先归功于公司一直努力打造的创意平台,也就是风险投资的容器。由于冬和香港著名电影人施南生创意发起的“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就是容器之一,该基金联合了日韩的力量,计划募集1亿美元,5年内投资30部亚洲电影――这个平台主要想通过将电影业专业力量进行整合,搭建融资平台;2008年,博纳和英皇联手成立了博纳英龙演艺经纪有限公司,2009年跟知名导演黄建新、陈可辛建立“人人电影公司”,其第一部电影《十月围城》票房已经达到2.8亿!

其次,2008年起,以发行起家的博纳在海外成立发行工作室,这个海外发行渠道无疑也是博纳在融资中一个重要的筹码。仅在去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发行公司就达成近千万美金的海外销售意向,实际预售合同近600万美金,这对项目成本回收、实现盈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究竟是中国电影业的繁荣吸引了资本,还是资本的进入繁荣了中国电影业,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家都想趁外资还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影视行业的时候,抓紧时间布局。  正如于冬所说的那样:“谁有资金,市场就是谁的。市场份额的大小决定了你在未来电影大蛋糕里能够分羹多少。”

投资影院布局“全产业链”

华谊兄弟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募集资金量超出预计募集资金数额,则公司将用超额部分资金于院线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2,966.32万元。”一直以来,以内容制作为核心竞争力,选择横向整台电视剧、演员经纪、音乐等业务的华谊兄弟最终也难免纵向切入影院投资。向下游延伸,成为华谊无法逃避的选择。

华谊兄弟也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增幅两倍于电影产量的增幅。根本原因在于大投入、大制作,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商业化运作水平较高的国产商业大片数量的不断增多。王建龙指出,如果全国人民每年每人平均观影一次,按照2008年全国票房基数43亿计算,全国票房可达到286亿,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他认为,自2002年院线改革以来,中国的电影市场仍处于初步复苏阶段。

同样,在备战上市的博纳也将触角伸到产业链的下游。从2008年开始,博纳先后拿下了北京悠唐广场、深圳华强北等知名项目。瞄准的

都是一线城市,在那里建五星级影院。按照于冬的思路,博纳将在未来几年内投资3到5亿元建成20家五星级影院。

“当我们的院线占到市场份额的10%左右,博纳就能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影公司了。”于冬表示。

“从电影的产业链来看,包括了制作,发行和放映。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影视公司都介入院线环节,是因为这部分是收费的最前端,具有现金流高、无应收款、安全回报率高的特点。同时,在一线城市的大型商场,也需要配置同样级别的电影院,满足人们的观影需求。”王建龙分析。

在电影产业链中,影院是票房的直接来源,因此也在电影票房收入中占据最大分成比例。通常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50%由院线所得,40%归电影制片及发行方所有,其余10%为院线公司所有。

在王建龙看来,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尚有很多潜力可挖,而谁能抢先布局好自己的终端,就能在此后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主动权。目前,各个影院的档期和电影内容相差无几,没有形成差异化,这种局面会随着电影市场的成熟而发生改变,比如全产业链的公司就可以在自己的院线内放映自己的影片。前不久,博纳的《十月围城》在自己投资自建的悠唐国际影院首播,开业一个月内,悠唐影城采取低票价优惠政策吸引观众,包括《变形金刚2》在内的所有大片均以35元的票价对外出售。

如此可见,自己投资的影片在自己的院线播出,不仅可以让终端更有竞争力,还可以保证影片的放映,无需受人牵制。

正如华谊在招股书中所表达的那样:院线获利稳定且容易计算,作为上市公司一定会非常重视。王建龙表示,中国电影市场院线稀缺,发展潜力巨大。和美国8000人拥有一块电影屏幕相比,中国约30万人才有一块。“这说明中国的院线还有巨大发展潜力。”与此同时,虽然院线的投资周期长,但盈利稳定,此外院线还是影片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有自己的院线作为终端支持,可以降低制片的风险,提高获利能力。

申银万国的研究认为,未来5年,我国电影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35%,预计到2014年,国内票房将突破200亿元。

“我国电影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即使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下,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原因就是电影是娱乐消费中成本最低的,经济环境不好时,它能成为其他娱乐的替代品,而经济环境好时,又能跟随大环境一起发展。”银河证券研究员许耀文预计,三年内中国电影行业的年产值将突破百亿,而200亿、300亿元的年产值也并不遥远。

记者看到,包括中影、橙天嘉禾等在内的所有电影集团,都大把花钱建设院线,而橙天嘉禾更是走出了并购院线的一步。去年10月,橙天嘉禾收购北京华城美映影院有限公司两家影院及七家院线经营权;其未来院线发展目标是:两年内进入内地的五大院线,成为亚洲最大的院线管理集团。

许耀文分析道,对于如华谊兄弟这样的民营电影公司,短期内要在影院规模上赶上中影、上影很难,通过并购是最有效的手段。另一位资深传媒行业分析师也指出:影院是整个电影产业链中赚钱最稳定且保障性最高的一环,尤其不受单项电影项目的风险影响。但理性地建设影院也需要依赖成熟商圈等硬性条件。

“在区域没有饱和的情况下,电影院线的跑马圈地会成为一个趋势。”

上一篇:风投助力教育培训融资 下一篇:揭开股指期货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