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及其完善

时间:2022-06-19 04:33:17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及其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资产规模较小、缺少抵押物、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的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对其他大型企业或公司同等条件下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上往往通过担保中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起到信息沟通和桥梁的作用,进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这已经是我国今年有关行业和组织非常重视的问题和即将广泛采取的措施。从20世纪中期开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就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在法律、机构设置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至今才形成较为健全的信用融资担保制度。除西方发达国家外,部分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在40年前开始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逐步建立有一定特色的融资担保制度。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已经开始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制度保障和历史渊源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基于法律体系的融资担保制度。

一、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比较

(一)国际主要运行模式 目前,国际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运作模式通常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较多,主要包括:一是以政府为中心,由政府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此类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美国《小企业法》明确规定,政府出资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该类担保机构其性质类似于政策性贷款机构,同时又是一种信用担保机构。美国最著名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署”经常充当中小企业“救世主”的角色,其主要通过与各大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利用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方位的信用担保服务,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以银行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以日本为例,首先由政府牵头社会出资成立各级信用担保银行,这些特殊的银行经营模式类似于商业银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包括信用融资担保在内的各种金融服务,同时,这些信用担保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和集约化经营,联合成立了“中小企业保险公库”,它和“信用保证协会”形成两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共同承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职责,保证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三是通过建立设立信用保证基金提供担保的信用担保机构,此类运作模式的代表为韩国。在韩国,政府建立的“信用担保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综合性的系统,设立的“信用担保基金”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运作管理,所涉及到的业务包括: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信用咨询、信息管理等服务内容。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混合运作模式。主要由政府牵头组建,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构建指导思想是:选择重点,规范操作,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同时遵循三项原则,即: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兼顾、政府扶持与市场操作相兼顾、开展担保与提供信用相兼顾。模式运作的主体是政府与市场同时参与,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又要充分利用政府扶持的各项资金,这样既发挥了政府的支持作用,又体现了市场运作商业化、企业化管理的原则,是一种较好的试点模式,同时实现企业化管理,重视绩优者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对象多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占有市场、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技术密集型和扩大城乡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各类中小企业,在担保审批时优先对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如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政府与市场同时参与作为融资担保主体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将现有的专业担保公司与企业互助担保公司结合。即一方面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支持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机构,允许建立多种体制的信用担保机构,鼓励社会游离资金投入到信用担保机构,形成互融互助的市场模式。融资担保体系应分三个等级进行,即指担保体系的中央级、省级、地市级三个层次。中央政府对一些特殊项目和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地方政府则根据本地中小企业的特点,确定区域性扶持重点,地市级负责具体的担保业务的操作和管理。

二、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机构虽数量众多,但业务规模较小,自身资金缺乏 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业还处于发展期,但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融资需求急剧增加,尽管在政府积极政策推动下,各地各级政府纷纷注资成立了自己的担保机构来扶持地方企业的发展,但是这些催生的担保机构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行业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匮乏、担保期限短促、担保品种单一等问题。据人民银行统计,2002年国内有担保机构848家,到2011年末已有3000多家,其中加入中国担保业联盟的有2565家,但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下的占机构总量的95%,同时,业务规模明显偏小。

(二)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与先天资源,导致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过大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处在发展初期,担保对象又是中小企业这个复杂特殊的群体,目前还未能形成明确的制度规范,信用担保体制的运作机制很不健全。据2011年10月对皖、苏、鲁地区抽样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达到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被拒贷的达到32.3%,二者合计总拒贷高达56.1%.银行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一般来说,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信用担保应占贷款的70%-80%,其余20%-30%的风险应该由商业银行承担,但在实际中,各商业银行不断转嫁风险,利用自己掌握的资金优势,对剩余的二至三成的风险都不愿意承担,故使信用担保机构承担过大的风险。

(三)内控机制缺乏与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信用担保体系风险规避能力较弱 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风险转移机制、内控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等,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信用担保机构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在担保风险预警机制上普遍缺乏一套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对受保企业资料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借助于简单的财务报告和粗略的询问。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意识较淡薄,财务程序较马虎,调查资料缺乏准确性,加大了担保风险。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行业立法滞后,行业管理监督不健全 我国的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资金大多数是政府一次性投入,主要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金划入为主,但资金投入规模较小,后续资金补充不足,很难实现扩大效应,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放大倍数,使得抵御较大信用风险的能力下降。同时我国担保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担保行业的行业管理归属问题一直没有明确,并不断的发生变动。历经多处监管部门的变换,后来因涉及住房置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建设部和原经贸委就大力推动地方担保机构的成立,最终形成现有的信用担保格局。但整体而言,担保行业仍然缺失高层次立法,各层监管机构的责任比较模糊,监管范围不明,并缺乏具体的准则规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运作。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对策

(一)建立符合国情的担保体系,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定位 根据出资主体的不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完全由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民间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政府和公共团体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信用担保体系范例,我国应在控制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建立以商业性混合型担保机构为主体、互助担保机构为辅助、政府非营利性担保机构为保障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且主要发展基地大多在县市级,因此建立以县市级为主的合作性信用担保机构更为可行,同时要求政府只承担政策引导角色,不能参与具体的担保运作。这样可以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运作。

(二)拓宽资金渠道,建立稳健的资金补充机制 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开放性金融与中小企业对接,需要的是多方筹集资金。政府既可以直接出资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也可以通过向信用担保机构注入优质资产,扩充担保资金,增加信用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合理进入担保行业,制定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民间资本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设立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和互助型商业组织。除此以外,信用担保机构亦可适时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在资本市场中筹集资金。

(三)完善和健全担保机构内控机制,强化行业内的协助与自律 具体包括:

(1)信用担保体系要吸纳各种金融机构,担保风险安排合理化。在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中,信用担保机构应只是其中的经营主体之一,其他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也应作为交易主体而存在,他们与信用担保机构要遵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风险承担比例。其他金融机构应当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不能够让担保机构承担全部风险。按国际惯例,信用担保机构承担风险的50%-70%,其余部分由协助银行承担。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中去,同时扩大自身的利润来源渠道。

(2)信用担保机构要加强担保行业内部控制机制,降低经营风险。把风险控制在担保机构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是担保机制可持续运作的保障之一。

一是建立在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和信用评级制度。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信用经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从最初的中小企业成立开始,便将该企业的信用情况做完整的记录,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可见表1。

上述指标能够及时发现在保项目的风险,同时强化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严惩失信行为,由专门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级,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二是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分散和规避担保风险。建立担保业务的审、保、偿分离制度;建立担保限额审批制度;对特殊担保项目实行集体审批制度;实行内部稽查制度;建立担保业务计划和跟踪报告制度。在我国可以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依据申保企业信用担保等级确定担保项目是否需要采用反担保措施(见表2),进而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3)通过发展信用担保教育,强化行业内自律,培养专业管理人才。近几年担保机构的迅速扩张使得本来就很稀缺的担保人才更加短缺,一些地方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往往由非专业的、不熟悉担保业务的政府官员担任,很难达到以盈利为目标的政策性目的。我国信用管理尤其是专业信用评价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较高层次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开展多层次信用人才的培养,通过大学教育、职业培执业证书教育、课题研究及经营交流等多种渠道,尽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信用评价人才队伍。

(四)不断追求创新,丰富业务品种 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必须要不断开发和丰富业务品种,担保机构可以通过与相关金融机构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不断延长担保期限,增加担保品种。在担保运行过程中,可以突破所有制和行业的限制,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具有知识性、科技型、创业型、环保型、特色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此外,还可以尝试担保与风险投资项结合,把风险资本和银行信贷投资结合在一起。如深圳尝试的“担保换期权”方式和“债转股”方式获得良好回报。

(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监管机制,保证监管的效率和效力 要加快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具体内容,对担保业务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要促进有关法规的贯彻和落实,如制定合理标准,使得市场准入退出制度严格化透明化。确定市场主体,加强相关监管,对业务内容、行业收费、运作程序等明文立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加大对违法违规操作的惩处力度,保证信用担保行业监管的效率和效力,同时要借鉴国外在征信管理、业务运作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预防在先,不做“盲羊补牢”之事,构建严密、高效、反应迅捷的监管体系,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市场的稳健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信用担保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高风险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风险性这一特征必然会限制信用担保机构融资作用的发挥。因此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更需要担保机构规范运作,强化行业协作和自律,使其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总框架内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仅,把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又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实践上的完善,只有不断突破和创新才能使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市场才能更加有效和高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必将会达到一个新的发展境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春:《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研究——以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为借鉴》,《中国商贸》2012年第1期。

[2]刘文波、仵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当代经济》2010年第1期。

[3]贾海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行为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4]彭宏超:《关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商业会计》2011年第9期。

[5]郭燕芸:《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有效性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赵卫东:《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须持续创新》,《经济日报》2012年4月。

[7]谢清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2期。

[8]肖顺武:《刍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法律对策》,《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本文系2011年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编号:2011sk579zd)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预算绩效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探析